学道习武随谈

时间:2022-08-24 12:43:23

余幼慕豪侠之风,性喜拳功之道。为了寻觅世外高人,求学真传,曾上峨嵋,下江南,几经转折,最后上了湖北均州武当山,有缘得识武当派高人内家拳宗掌门游玄德道长。见其红光满面,二目有神,嘴唇樱红,两手柔软如棉,身着朴素的道门装束,走起路来既刚健稳重,又轻灵飘逸,颇具仙风道骨,气度不凡。余顿生倾慕之心,精诚所致,当即拜游玄德道长为师,并留在武当山。游师经过考察,念余忠厚至诚,生活作风未有劣迹,对练功修道又颇感兴趣,身行体验,于是便以入室弟子对待。

初学时,游师告诫我们弟子,修道习武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明师真传加上长期磨炼。日常生活中尤其要以武德为重,“未曾习武先修德”,武当弟子宜养成德行兼备,助人为乐,能屈能伸的作风,严格按照武当派门规十戒行事。武当门规十戒为:

一、立志不坚,徒染虚名。

二、轻浮虚夸,不知深浅。

三、心胸狭窄,不纳忠言。

四、狂妄自大,唯我独尊。

五、逞强斗狠,虚荣好胜。

六、舌无禁忌,议人之过。

七、虚担师名,误人弟子。

八、铜臭之躯,奸商气息。

九、自矜自赏,固步自封。

十、不敬师道,无情无义。

习武中,游师严格培养我们坚毅果敢之精神,百折不回之决心,探索人生良知良能,对武当内修功法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并谆谆训导内修法诀及注意事项。游师对我们讲解武当拳的理论依据时说:“武当内家拳的理论体系以老庄学说为基础,融汇儒道释三教理论,以阐明天人有机合一思想,并参合黄帝内外经及中医各派学说,以阴阳之法体道,遵循自然规律,‘象天法地,日月为度’,而成为内家拳功的修炼法则。内家拳的理论根据以《周易》为源,《黄庭经》、《阴符经》、《抱朴子内篇》、《悟真篇》、《内功心法》等经典为主旨,不断完善和丰富起来,逐步形成鲜明的风格特点。”

有一个月黑风高的夜半子时,游师召集弟子讲论武当拳法修炼主旨时说:“修道炼武首先要明白祖师创拳的内容与道理,我们武当派祖师张三丰真人采易经洗髓之法,太极图之形,摘河洛之理,先后天之数,借后天形躯而修炼真道,不用后天之力,一动一静,纯任自然,不尚后天血气,在武当道门里有一直单传的口诀,以“观天之道”、“执天之行”为入门要旨,遵循天地阴阳之变化,讲究方圆进退之法度。”又说:“世传内家拳,混元一周天,阴阳合太极,动静本自然。三元夺造化,四象始成形,五行分生克,六合修内外,七星本为发,八卦自由化,九宫炼神形,万法桩功生。头顶宝诰,脚踏五行,怀抱太极,手掐子午,身具八卦。但凡演练内家拳,无不随方就圆而连绵不断,进退之神形如江海之波涛,起伏转折,浑然浩荡。欲柔者顺其自然,无微不至,欲刚者奇正相生,无坚不摧,刚柔相济,神气鼓荡,行功盘架舒展大方,轻灵飘逸,寓于方圆之中,形不露体,六合相应是内家拳修炼的行功原则。在内家拳的行功过程中,一枝动,百枝摇,犹如风摆荷叶,上虚而下实,阴阳交融,节节贯穿。”因而,拳法是功用,内功是根源。山无根则崩,木无根则倒,水无源则涸,功夫亦如此,内功具备,气的升降开合、刚柔快慢,无不运用自如。有炼形者,炼精者,炼气者,炼神者,其效果各不相同,炼形能坚,炼精能实,炼气能壮,炼神能飞。固形气盛能纵横,精神敛能飞腾。这是修炼武道内功千百年来不变之金科玉律。

内家拳的修炼方式方法很多,行住坐卧无时不可矣,诸如太极内丹功、形意三体混元功、八卦走转连环功、九宫神行掌、太乙打坐内炼功、睡功等等。但凡钻研一种功法,内功境界达到了,就可以一通百通。内功里所强调的经络、格式、气窍、劲诀、调气方法等等,都是大同小异,殊途同归,脱离不了“天之道似张弓乎”(《道德经》),“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易经》),“内景遂道唯返观者而照察之”(《内功经》)这个范畴。其细小之处必须详细体认,按照拳论之意去揣摩,按照老师所讲去练习,定会收到效果。否则,盲动瞎练,不惟无益,反而有害。

开始学练形意三体混元桩功时,游师给我明确规定一个小时的站桩时间,并透彻讲解了桩功中圆的道理。脊背要圆,前胸要圆,虎口要圆,裆胯要圆,身体四肢处处以圆为标准,圆是形意拳提高功力不可缺少的条件。例如,脊背圆可以形成弓形,身如驽弓,弓则劲生,无弓不弹,无弓不崩,无弓不绝,腰为主宰。纵向之弓可以加大腰劲之崩发,前胸圆的含义包括纵向横向两个圆弧,一个是指两肩放松蓄呈圆形,为横圆;另一个是指鸠尾穴至下丹要呈圆形,为纵圆。纵圆可以使气沉丹田,横圆可以加大两膀合力,由此纵横交错,内力自然生成。虎口圆是指拇食二指之间呈月牙半弧形,拇指根节外撑,其余四指梢节也要微扣形成圆弧。虎口撑圆,力透外宣,可以促进整体内劲贯注于手指,圆的内涵是练成形意拳内功的关键。这其中既有透彻的说理,又有形象的比喻。按游师所规定,我努力地去做。初练时肩酸、膀痛、胸闷、两腿打颤、关节处火热:脚底发烫,忍痛坚持站了一个小时,感觉时间过得特慢特长。收功时,感觉不到自己脚的存在,就像两根木桩连结着腰膝深埋地下一般。刚想抬腿迈步,“砰”的一声,人已经滚到了台阶下面,但没有疼痛感。休息一会,全身放松了,反而有舒畅感。就这样,经过一天两天、一月两月的坚持,在身体发痛时就背诵拳经心法,反复调整自己的身体结构和思想形态。后来,逐渐可以做到头正而起、肩平而顺、背平而正、胸含而闭、足坚而稳、膝屈而伸、裆深而藏等符合内功形体的要求。呼吸及意念上也逐渐可以得到配合,正如拳经所云:“呼则形松似落燕,吸则意紧随气行。”明显体会到了气的升降,身体的开合伸缩,以前的后天主观意念也可以随着功态的深入变得不丢不顶,顺其自然。于是,我对师父的教导深信不疑。只要一有空就站桩,站累了就练坐功,坐得两腿酸胀受不了后便练睡功,反复地实践,不断地总结,年复一年。其间,也曾修炼于崇山峻岭,行功于大都廛市,正所谓“操持涵养于颠沛流离之际”。夏日三伏,隆冬三九,不敢稍存丝毫懈怠之心,于是有了些许效验。过去的虚弱体质已离我而去,现变得身强体壮,骨力盖坚,精神渐长,身体略具虎背熊腰、混元之势,达到了初步强身健体的要求。

有了一定的根基,师父对我的要求更加严格了,并时常教导说:“不要因为有所得而骄傲,也不要因为有所失而狂躁,当以道家的朴素思想,平常之心对待一切得失观念。武当功夫,其道深矣远矣,大之而立天地,小之而悉秋毫。勤修时可以独善其身,度人时可以兼善天下。当应高瞻远瞩,不宜鼠目寸光,沾沾自喜,弘扬武当道教传统文化,任重而道远!”

上一篇:木兰拳给我的快乐和美感 下一篇:搏杀制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