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千年前的“南下干部”赵佗

时间:2022-08-12 01:22:07

二千年前的“南下干部”赵佗

“南越王赵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略定杨越,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徙民,与越杂处十三岁。佗,秦时用为南海龙川令。”(《史记.南越王列传》)。赵佗(?――前137年),秦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爱国将领,真定(今石家庄)人。

秦朝统一岭南以前,岭南地区散居着众多越族部落,因此被称为“百越之地”,各部落之间“好相攻击”(《汉书・高帝纪下》),不少越人“裸以为饰”(《左传・哀公七年》),“断发文身”,“披草莽而邑”,过着原始的生活。

公元前219年,秦发兵征岭南,屠睢、任嚣、赵佗率兵第一次南攻百越,由于屠睢强攻冒进,残酷征杀,激起了越人强烈的反抗。越人凭借高山密林的险峻地形进行反击,秦军“伏尸流血数十万”,屠睢也被越人杀死,使得秦军“三年未能越岭”(《史记・淮南王安传》)。公元前214年,任嚣、赵佗率兵第二次征伐百越,作为副帅的赵佗汲取了屠睢失败的教训,推行“和辑百越”的民族亲和政策,团结越族各部落的头人、酋长,安抚越人,逐渐得到越人的拥戴,成功平定百越之地。秦统一岭南后在岭南地区设置了南海、桂林、象三郡,赵佗任南海龙川令。公元前206年,任嚣病,召回龙川令赵佗,委任他为南海郡尉,掌管南海郡。此时正值中原战乱,为阻止北乱南扰,赵佗绝道聚兵自守,保证了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稳定。秦灭亡后,赵佗率兵吞并桂林、象郡,统一岭南,创建南越国,自立为“南越武王”。西汉建立后,汉高祖刘邦对南越采取和柔政策,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五月,派陆贾出使南越,授赵佗玺绶制书,封他为南岳诸侯王,赵佗向汉称臣,接受汉朝管理。南越和中原的经济往来、物资交流变得密切起来。吕后时独断专行、听信谗言,对南越实行经济封锁,断绝物资交流,禁止出售铁器。赵佗又听闻在真定的先人墓被掘烧,兄弟宗亲被捕杀。他一怒发兵攻打长沙数县,又自加“南越武帝”称号,脱离了西汉政权。吕后死,文帝登位,招用佗兄弟近亲,赐以官爵,厚加奖赏,并专门在赵佗故里,修缮其父母、先人墓,安排村民守灵、祭祀。孝文帝重新启用陆贾,携《赐佗书》二次出使南越。赵佗被孝文帝恩德厚爱所感动,表示心甘情愿做汉朝之臣,“遂至景帝时,称臣,使人朝请”。二次归汉,维护了汉朝的统一,加强了岭南地区与中原的交流,和平的环境加速了岭南地区的发展。

赵佗为保护和开发岭南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任龙川令以后,将兵戍边屯守,平时从事农业生产,战时操戈杀敌保疆,既巩固了边防又发展了经济。他制定执行了一个正确的民族政策“和辑百越”,采取了与当地越人和谐相处的措施。赵佗经常巡视民间,了解百姓疾苦 ,处理纠纷案件。他寻找挑选适宜本地种植的农作物种子,帮助越人改变耕种习惯,并从中原引先进的进铁制农具和生活用具。铁器的使用,大大的提高了越人的生产力,扩大了生产规模,使处于原始部落社会的岭南地区,迈入了比较先进的封建社会。赵佗还向秦始皇请求派来了1.5万名中原女子,她们的到来不仅起到了稳定军心的作用,而且使这批戍边战士能够安心驻守岭南,繁衍后代。赵佗带领到龙川的这支秦军和1.5万名中原女子应该是客家地区、客家人、客家文化形成的最早源头。赵佗充分尊重南粤各民族习俗,告诫官兵不得违反,违令者给予重罚。他平时不穿中原服装,不休中原法式。他还倡导汉族与南越各民族通婚,自己带头这样做。

秦军平定岭南后,在那里围墙筑城、设立郡县制,结束了当地原始半原始的部落散居状态。这一政策的执行者赵佗,把中原先进的政治制度原封不动的移植到岭南,南越国政治体制的建立、军队的设置、政权的建设,都是依托秦朝的做法。他还带来了中原先进的思想文化,特别是文字。我们现在看到的南越国文字是古隶,也有秦代的小篆,南越宫署遗址出土的木简上的文字就是成熟的隶书及秦小篆。文字的推广大大缩小了岭南地区与中原文化的差距,有了文字就有了记载,就有利于文化的交流。

赵佗从19岁离家征战岭南、屯兵戍边,任龙川令14年,在南越执掌军政67年,历经秦、汉两朝,使这片荒蛮之地快速的发展起来。汉高祖刘邦都称赞他的功绩“粤人之俗,好相攻击,……南海尉他(古佗字)居南方长治之,甚有文理,中县人以故不耗减,粤人相攻击之俗益止,俱赖其力”(《汉书・高帝纪》)。

上一篇:浅谈工程档案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 下一篇:浅议物业企业品牌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