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掉幻想,迎接新常态

时间:2022-08-12 01:13:24

两会开过,各行各业整装待发,“新常态”成为高频词。关于“新常态”,各类专家的诠释已经汗牛充栋,这里就不再冗陈。笔者粗浅的理解就是一句话:“过去的老套路不灵了,现在到了勒紧裤腰带踏踏实实过日子的时候了”。

关于通航产业未来发展的新常态,如果非要展开阐述的话,笔者认为就是三点:第一点,要回归产业发展的正常经济规律:第二点,要回归自由市场竞争;第三点,要坚持依法办事。这些改变对于我国通用航空的发展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但机遇大于挑战。下面,笔者抛砖引玉,从三个方面提出九点建议供大家参考,以应对眼前的挑战,抓住未来的机遇。

第一个方面,可以预见,随着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影响逐步展开,我国通用航空“产业生态环境”将会发生显而易见的变化:为了收紧投资、提高效率、减少垄断,长尾企业会被迫回归主业,产业分工会越来越细化,会在一定的产业链节点上出现平台级的公司。一些主业过于分散且盈利能力有限的大型企业会被市场淘汰。在“产业生态环境变化”这个主题下,有三点建议如下。

第一点建议,国有大型企业应从“无所不为”过渡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国有大型企业的“无所不为”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在市场经济下如何扬弃?这是学术研究的范畴。这里,我们可以做个类比。狮子是森林和草原的顶级掠食者,同时也是这个生态环境的顶级维护者。狮子不可能是杂食动物,否则这个食物链就要乱套,而且它也不必要去杂食,它摄取的是最精华和最高效的蛋白质,保证了它在森林和草原的支配地位不被撼动。国有大型企业发展到了今天,在这样一种新常态下,必须拥有纵览产业生态的眼光和气魄,才能保住顶级掠食者的地位。当然,不止国有企业,很多有实力的民营企业也能够在某个细分市场上做成“狮子”,但是很可惜的是,他们大都选择了“全产业链”的杂食思维。

第二点建议,业态分布应从“瘦狗长尾”过渡到“细分和谐”。利润不高、没有肉且长不大的业务是“瘦狗”,越是瘦狗越想靠长尾找出路。你会发现,入门级的通航公司往往从作业到培训什么都想做,而成熟的通航企业则会在个别主业上做大做强。按照目前这个形势,如果不走主业细分的路子,困难的企业不但会继续困难,而且会越来越难。

第三点建议,竞争秩序应由“关系竞争”过渡到“自由竞争”。为什么要大力提倡“市场经济的作用和地位”,就是因为现在市场经济的作用在通航产业中还没有那么突出。许多人认为通航企业要生存发展,靠的是通过关系在相关领域中拿到特权。另外一些同行在强调“空域、政策和地面资源”的制约因素的时候,忽略掉了“市场才是一切经济行为的决定因素”。于是,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某些企业聘了一批政府退休官员、请了一批部队退休干部,解决了很多空域和地面的局部问题,可企业照样没能做起来。原因在于:没有找到市场。笔者以为,未来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必须要经过一段自由市场竞争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内积攒出足够多的创新技术和产品,以及几家能挑大梁的企业,才能有大发展的基础。

第二个方面,应对上述产业生态环境的变化,我国通航产业的发展模式也必有相对应的变化。这里需要考虑几个问题:经济目标如何变化?增长模式如何变化?规模化发展方向如何变化?笔者的建议如下。

第四点建议,经济目标应由“规模最大化”过渡到“效益最大化”。当前,以投资驱动产业发展的模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结构化矛盾突出。许多机构以“把钱投出去”为主要任务,只要资产保值了就万事大吉。可是,在目前这个“投资紧缩”、“融资杠杆率下降”、“人民币资产持续缩水”的大环境下,从政府到企业,都不应再把“投资增加多少、飞机引进多少、新增航空公司多少、新增机场多少、新增机型多少”作为最高发展目标,不能过分依赖投资规模,而应该更加重视和突出诸如”飞行小时数增加多少、盈利企业增加多少、企业平均利润率增加多少、盈利机场占比增加多少、上市企业市值增加多少”这些业绩指标。要知道,经济目标是导向性问题,一旦领错了路,付出再多努力也是徒然。

第五点建议,产业增长模式应由“投资驱动”过渡到“创新驱动”。延续刚才的话题,投资的保障条件是投资后的持续回报率:回报越丰厚越稳定,增长也会越快。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当前投资持续紧缩的经济常态下,广义的投资效率来自于项目或者资源的回报率,投资效率的增长来自于回报率的增长。而回报率的提升,只能依靠创新驱动。但这里我要强调的是:创新不应被片面理解,创新要跟市场需求进行结合。这里,提几个问题供大家讨论:一个国外几十年的老但成熟机型,在国内通航市场上找到新的商业模式和发展空间,是不是创新?国外干了几十年的商业模式,在国内找到合适的服务对象,获得了新生,是不是创新?不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在整合了国内其他的产品和服务后发展成了新的产品组合和业态,是不是创新?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如果不适合国内外市场需求而难以落地,算不算创新?

第六点建议,规模化发展方向由“重资产扩张”过渡到“轻资产扩张”。继续上面的话题,“不过分依靠投资规模”,不是不要投资,而是要把有限的投资投到最需要的地方。跟许多其他的行业类似,“资产”不应该是通航产业的投资重点。资产的扩张有很多方式,比如,金融租赁、资产包证券化等。总之,通航企业在追求规模化扩张的过程中,一定要甩掉重资产的包袱。

第三方面,针对上面这些产业生态环境的变化和发展方式的变化,笔者希望在管理政策层面也有些变化。具体一些,如果政府层面能够在“管理思路”、“管理模式”和“产业扶持政策”几个方面再有些优化,那就十分完美了。

第七点建议,管理思路从“约束防范为主”过渡到“产业促进为主”。“以安全生产为纲”本无可厚非,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如何释放政策红利,促进产业发展,是另一个需要考虑的课题。如果通过政策松绑,加上下面将要谈到的管理重点的转移,是不是能够做到“安全”和“发展”两全呢7笔者觉得是有可能的。

第八点建议,管理模式由“严进宽出”过渡到“宽进严出”。局方和企业都在头疼一个问题:目前各地通航企业规模偏小,数量巨大,这带来很多管理难题,让人应接不暇。目前的管理模式是,用高标准和高门槛收紧口袋,但收效甚微。笔者建议可以考虑“宽进严出”的管理模式:让更多的企业以更低的门槛进入,让牌照没有炒作的空间;另一方面,通过加强监管,对事故和征候以更严厉的处罚,让不具备安全意识的企业和个人快速淘汰且很难再进入。同时动员协会等民间资源加强监控和企业自律,让社会化的力量都参与到提升“飞行安全”中来,打一场群众战争,岂不两全其美?

第九点建议,产业扶持由“补贴推动”过渡到“投资拉动”。“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大家都懂,但如何渔?可能政府机构也不见得清楚。谁清楚,投资人管着自己的钱袋子,他们自然会很清楚。这里面,局方和政府相关部门掌握政策和产业导向,通过发起通用航空投资引导基金的方式吸引社会资本进场,利用投资市场上成功的投资人的智慧来支持和发展通航企业――当投资效率大幅提升的时候,也就是中国通航春天来临的时候。

上一篇:15种“心爱”的食物 下一篇:浅议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勘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