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钩板在县级医院应用于锁骨骨折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时间:2022-08-11 10:50:51

锁骨钩板在县级医院应用于锁骨骨折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锁骨钩板在县级医院应用于锁骨骨折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骨外科于2008年1月――2013年2月采用锁骨钩板对53例锁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本组所有患者骨折患处恢复满意,其总体优良率高达92.5%。结论锁骨钩板治疗锁骨骨折临床疗效满意,值得在基层医院骨外科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锁骨骨折;锁骨钩板;县级医院;骨外科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298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32-01锁骨骨折为骨外科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大概占到所有骨折患者的6%左右。过去普遍认为此类骨折患者无需接受手术治疗就可治愈,但近些年大多数专家已开始逐渐认可手术治疗对部分患者仍是具有一定优势的,尤其是对伴有喙锁韧带断裂的NeerⅡ型锁骨骨折患者而言,通常都需要行韧带修复及开放复位内固定术。当然在此基础上其可用的手术方法也并不单一,比如有单纯张力、螺纹钉以及克氏针加张力带固定等多种方式,虽均有一定治疗效果,但往往会因为诸如固定不牢固以及张力带撕脱等因素,而导致出现骨折愈合延迟甚至不愈合等并发症。基于此,为进一步提高我院对锁骨骨折的治疗质量,进而最大程度为在县级基层医院就医患者解除病患,我骨外科自2008年以来,将锁骨钩板应用于53例锁骨骨折患者的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骨外科于2008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53例锁骨骨折患者作为本研究之对象,所有患者均为NeerⅡ型骨折,其中包括男39例,女14例;年龄18-57岁,平均(32.1±8.6)岁;骨折发生部位包括左侧锁骨32例,右侧锁骨17例,双侧锁骨4例;骨折原因包括车祸伤33例,坠落伤13例,摔伤7例;手术时间与受伤时间间隔2h-7d,平均2.3d。

1.2方法本组所有患者均在局麻加强化或全麻以及颈从麻醉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术中先垫高患肩,接着在肩峰到锁骨骨折部位行一弧形切口,并同时切开皮与皮下组织,以较好暴露肩锁关节与锁骨外侧骨折端为宜,接着借助复位钳将肩锁关节与骨折部位进行临时性复位固定一并进行测量以确定合适的锁骨钩板长度,完成上述操作后即可将锁骨钩板插入到肩峰关节间隙,同时采用3枚松质骨螺钉固定于骨折远端和肩胛骨上,另将2-3枚皮质骨螺钉拧入骨折近端,在确定获得较好复位与固定效果后,再对周围的撕裂筋膜、三角肌与斜方肌等实施修复。术后为患者前臂悬吊绷带或吊带,2-3周后尝试接受功能锻炼,内固定物通常在6-9个月左右的时间内拆除。

1.3评价方法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方法对患者进行评分,总分为100分,具体包括患侧肩关节活动范围(40分)、力量(25分)、日常生活能力(20分)以及疼痛(15分),累计分数越高则表示关节功能恢复越好,其中达到90分以上者为优;80-89分者为良;60-79分者为一般;低于60分者为差。以(优+良)例数计算优良率。2结果

本组患者随访6个月-5年,平均1.4年,其内固定分别在术后6-9个月取出,经X线片检查显示骨折患处恢复满意。关节功能评价结果为:优46例(86.8%)、良3例(5.7%)以及一般与差各2例(3.8%),总体优良率为92.5%(49/53)。3讨论

3.1锁骨的解剖学特点锁骨为长管状骨,呈“S”型,具致密的蜂窝状结构,无明显髓腔,其外侧半向后弯曲成凹形,而内侧半向前突出成弓形。此外,其外1/3截面为扁平状,内1/3为菱形状,而中段的1/3为内外两段的过度部位,其直径相对较小,因此受力能力也相对更低。当弯曲的锁骨承受轴向负荷力时,会在其中段的1/3形成剪式应力,再加上此部分并无附着有韧带或肌肉而起到加固作用,因此通常为锁骨骨折的高发部位。

3.2锁骨钩板的优势分析通过本组患者资料,笔者认为锁骨钩板治疗锁骨骨折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①因锁骨钩板其外端在插入到肩峰下关节囊外的,所以可与肩轴关节囊保持足够充裕空间,既可更大程度减少对肩锁关节活动的限制,同时也能更好避免与肱骨头产生撞击作用;②可获得更宽阔的术野,有利于相关组织的修复与韧带重建;③锁骨钩板其钩部可直接插入到肩峰之下,进而可在自身强度的基础上配合杠杆效应,可较好地对抗来自胸锁乳突肌的牵拉力,可获得更满意的锁骨固定效果;④锁骨钩板均为参考肩锁关节的解剖特点来进行设计的,故具有与骨质非常良好的粘附效果;⑤实施固定后,其所塑造的肩峰与锁骨关系与原关节结构十分相似,修复后的关节囊几乎不会承受牵张力,有利于术后开展早期功能锻炼。

3.3锁骨钩板在应用中的注意事项通常情况下我们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①选择适宜长度的肩峰部固定钉,因为过长有几率对锁骨下方的血管造成损伤并限制关节活动范围,而过短则容易产生松动的情况;②对某些锁骨先天生理结构差异较大者,需在行锁骨钩板安置的时候,尽量参考锁骨的具体走向对钢板实施一定塑形调整,进而最大程度获得更好的固定效果;③在进行钩板选择的时候应充分对患者自身条件进行充分衡量,如患者骨骼相对粗壮,应尽量选择长宽偏大的AD/ASIF或LNK钩板,同时还可根据锁骨骨折端的具体情况而选用多孔钩板等;④在进行钩板远端的松质骨螺钉固定时须务必做到牢固,以此可较好预防发生肩关节活动时产生过大剪力而导致螺钉翘起或松动等不良事件。

综上所述,锁骨钩板治疗锁骨骨折近些年来已在国内外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大量临床实践证实本方法可帮助患者获得较好的肩关节功能恢复,同时基于本方法操作技术难度不大且费用不高的情况,这也是我们在县级医院引入并应用于临床的重要原因。本研究结果显示,其治疗总体优良率可高达92.5%,提示锁骨钩板治疗锁骨骨折临床疗效满意,值得在基层医院骨外科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参考文献

[1]周淑平,石承瓒,范伟杰,等.锁骨骨折的治疗进展[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152-154.

[2]于小光,郑加法,苏云.不同方法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外科,2010,3(1):41-43.

[3]肖平山.锁骨钩板治疗锁骨骨折在县级医院的应用讨论[J].当代医学,2009,15(15):93.

上一篇:护士绩效考核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下一篇:浅析如何提高眼科护理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