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牛的警醒

时间:2022-08-11 09:49:16

在宁夏平原以及周边地区,无论男女老幼,都知道天牛是什么,以及带给他们梦魇般的回忆。从最早在80年代初发现天牛开始,一场噩梦就开始笼罩在整个三北林区。天牛的繁衍速度很快,加上在宁夏平原种的绝大部分都是杨树,天牛天生喜欢吃杨树的树心――场面从此难以收拾。由于天牛是藏在树干的中央,消灭的工程变得极为庞大而繁琐。通行的消灭方法是钻孔放药,试想一颗树上如果有30个天牛,分别位于树的不同位置,消灭几乎变得不可能。这一切最后只能是“挥泪灭林”――宁夏平原最后的结果是以往的建设成果几乎全军覆没,把所有被天牛蛀吃过的树木,全部砍掉,这个工程花了他们将近10年的时间。根据初步统计,总共被砍掉的树达到1亿株!从1987开始砍树,直到90年代初期,几十万亩的农田保护林就此消失。这是宁夏人刻骨铭心的教训。

走在宁夏平原上,你难以发现较大较老的树种,后来种的第二代树种还没有完全长起来。从80年代初期发现疫区,不到10年,整个地区无一幸免,速度之快,让人惊心。而天牛蔓延的速度还没有止步,现在已经扩散到了河西走廊、内蒙、东北的许多林区。多年的建设成果面临毁于一旦的危险!

如今在宁夏民间依然流传着许多关于天牛的传奇,比如,当地人就传说当年的天牛是从前苏联运进来的,还绘声绘色地向你讲述曾经梦魇般的回忆。无论怎么讲,天牛的传入,传播速度之快,以及我们应对之迟缓和无力,本身就很能说明问题所在。

树种单一不仅在宁夏如此,在华北的许多地方,杨树绝对是主角,搞林业的人有一句口头禅:南是“沙(杉)家浜”,北是“杨家将”,这种树种单一不成系统的局面,同行政手段有很大的关系,也是大工程的通病之一。追求整齐划一,追求大干快上,往往在有意无意之中留下隐患。树种单一除了气候的理由之外,还有经济上的理由,像杨树,本身比较容易成活,成长较快,加上苗木价格低廉,成了北方植树造林的首选。虽然许多的林业专家也曾经提出杨树比较耗水,对周围生态的改善不是很有利,再就是杨树的天敌――天牛挥之不去的阴影。

树种单一必然会导致这样那样的病虫之害,使得整个生态环境在某一区域出现失常。蒋有绪院士介绍说,在辽宁西部的章古台,原先有一片沙地,种的是樟子松,长得很好,十几年来人见人爱,但是现在病虫很厉害,主要还是因为纯林,滋生在樟子松上的红毛虫是这里的一个大患。曾经被引为经典的这片林子,现在已经提前进入衰老期。

但是,这种常识在许多地方还不能成为共识。在许多捉襟见肘的地方财政面前,经济因素依然还是主导的元素。

科学精神在行政力量面前,是否能够坚守?曾经的灾难会否跟往常的健忘一样为人忘却?无论如何,自然力量的恐怖,已经一再在提醒我们。

强沙尘暴档案:

一、1979年,塔里木盆地在4至6月先后刮了3场沙尘暴,其中一次仅仅在慰犁县3天之内平均每平方公里降尘2.56万吨!

二、1993年5月5日发生在西北地区的强沙尘暴,视为65年来的经典。它使兰新线中断31个小时,兰州和敦煌机场分别关闭2天和7天。40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4个省区72个县(旗)1200万人口受到袭击,85人死亡,264人受伤,31人失踪。死亡或丢失牲畜12万头(只),受伤牲畜73万头(只),受灾农作物37万公顷(其中绝产和减产11万公顷),受灾果树2万公顷以上,刮断电杆6021根,沙埋渠道2000公里以上,毁坏房屋4412间,直接经济损失5.4亿元。如此强大的沙尘暴确实比较罕见,但略次于此的沙尘暴则屡见不鲜。

三、1995年5月15日,甘肃省一场特大沙尘暴降尘量高达1243.1万吨,相当于省内最大的水泥厂15年的产量。

四、1998年4月,西北12个地、州遭受沙尘暴袭击,46.1万亩农作物受灾,11.09万头牲畜死亡,156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8亿元。

……

沙漠化中国

50到60年代,沙化土地每年扩展1560平方公里

70到80年代,沙化土地每年扩展2100平方公里

90年代,沙化土地每年扩展2460平方公里

上一篇:管理:绿色的隐忧 下一篇:谁的“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