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的创新与实践

时间:2022-08-11 09:48:22

高校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的创新与实践

【摘 要】高校校园文化载体是承载和传播大学文化的媒介,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为构建新型校园文化,本文在分析校园文化载体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从物质文化载体、制度文化载体、精神文化载体等方面较详细地阐述了载体建设的创新与实践。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 载体建设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7-0012-02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培养人、教育人的使命,而文化载体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手段。因此,在新形势下理解高校校园文化载体的内涵及表现形式,探索载体建设的创新与实践,是顺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构建和谐校园的应有之举。

“校园文化是在高校校园环境中,以全体师生为主体,围绕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新并共享的,经过较长时期形成的,以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师生与学校之间的互动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物质形态、内在精神和活动形式等内容的总和。”高校校园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主要作用在于创造一种文化氛围,体现学校的一种校园精神,并由此陶冶大学生的情感、意志、思想和价值观。本文从高校校园文化载体的内涵与特征、分类及建设新思路上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一 高校校园文化载体的内涵与特征

校园文化载体,现在学术界一致的观点是指:“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形态、形式和建设校园文化的各种方式、方法和途径的总和。”它是以各种物质和精神的形式承载、传播大学文化的媒介体和传播工具,它是大学文化得以形成与扩散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具体表现为以下特征:

1.多元性和主导性

由于社会文化多元化的影响,校园文化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各种外国文化的入侵,大众文化的冲击,潮流文化的涌入,使得校园文化载体也表现为多种形态。同时,我国所坚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文化建设指导思想决定了高校校园文化必须具有主导性,即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校园文化建设,运用多种文化载体,构筑新型的校园文化体系。

2.稳定性和规范性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育人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校园精神、传统作风及办学理念,是历史积淀的结果,因而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同时,校园文化的各种载体,包括物质的、精神的,都有其相对规范性,如校园环境规划、建筑物的设计,包括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等。

3.时代性和创新性

任何文化都是时代的产物,校园文化也不例外。它受到一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制约,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的现状。当然,时代在不断进步,改革和创新也是人们的长期追求,只有不断创新和实践,校园文化建设才能紧跟时代步伐,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为学校的全面发展服务。

二 高校校园文化载体的分类

根据校园文化内容的不同,校园文化载体可划分为五大类:

1.物质文化载体

包括校园规划布局,建筑雕塑风格、校园绿化、美化、人文景观等校园环境及校园文化软硬件设施,如体育场、图书馆、广播台、宿舍、食堂、大学生活动中心等硬件设施;网上图书馆、校园局域网等软件设施。而校牌、校徽、校旗、校服等作为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和外显,更具有自身特色。

2.制度文化载体

包括学校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等,它是高校在长期发展中积累与沉淀下来的道德规范或约定俗成的规章制度,是高校发展的内在支撑和稳定发展的有力保障,也是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必然要求。

3.精神文化载体

包括校史、校训、校风、校歌及校庆活动等,它是一所高校校园精神的体现,是师生员工共同的理想信念,共同的目标追求,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体现,是学校改革发展的精神动力。

4.大众传媒载体

包括学校的广播、宣传栏、校报、校刊、校园网等,它是学校宣传的窗口,也是展现学生思想、交流心得、展露才华的阵地,通过这些媒介可以更便捷地实现师生互动,更好地参与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5.各类文体活动载体

包括学术文化活动和文艺体育活动,如学术讲座、研讨会、报告会、各类征文、演讲、辩论等比赛及社会文化实践活动,还有大型主题晚会、慰问演出、校运动会等。通过这些文体活动的开展,诠释着一所大学的精神文化,它是学生最能接受、参与度最高、最有表现力的校园文化载体。

三 高校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的创新思路

1.建设文化底蕴丰厚的人文景观,营造人文气息浓郁的校园环境

“校园景观建设要使校园的山、水、园、林、路等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在公共场所布置具有丰富内涵的雕塑、书画等文化作品,营造高尚健康的人文景观氛围,用优美的校园景观激发学生的爱校热情,陶冶学生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操。”

环境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校园环境的建设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因而结合本校的历史渊源、文化名人,增设一些人文景观、名人画像、雕塑等,体现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如武汉大学刻有“国立武汉大学”的牌坊式校门,校园内李达、闻一多、李四光的雕像均体现了武汉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建造人工湖、假山、绿化角、文化长廊等人文景观可以起到美化校园、增添校园文化气息的作用。

2.完善学校制度体系,保障校园文化建设有序进行

高校的制度体系保障着一切活动的有序进行,因而要完善各项制度,建立校园文化的长效机制。其中,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大学生行为规范、奖惩制度等对实现学校教学目标、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激励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均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

在这里,本文重点提出有些高校已经开始探索并试行的第二课堂评价体系,它是以育人为宗旨,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重点,以丰富的资源与空间为载体来开展系列开放性的活动。完善第二课堂评价体系的要素括实施方案、拓展内容、创新形式、细化学分的计算方法,以平衡第二课堂活动和课堂教学活动,将学分和综合素质评价有效结合起来。第二课堂不仅对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思维能力、社交能力、创新能力起到重要作用,更是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和谐校园的有效途径。

3.凝炼、培育大学精神,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第一,加强校风、校史、校歌、校徽等载体建设,培育大学精神。校风包括教风和学风,是一所大学校园精神的集中体现,它体现着学校的教育思想、办学传统、理想信念和师生员工共同追求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它是一种精神氛围,代表着学校的形象,优良的校风使师生受到心灵的感染、情操的陶冶和哲理的启示。校史是一所大学的精神文化遗产,校史的编纂和展示,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母校的历史和发展进程,激起学生的爱校热情,也是对学校历史文化的传承。校歌是一所学校精神的凝炼和师生情感的凝聚,以音乐的形式展现更能让学生喜爱和铭记,尤其是每年的毕业典礼上共同唱响那首熟悉的旋律时,更能触及师生的心灵深处,一种爱校情绪油然而生。校徽是一所大学的名片,其图案和造型体现着学校的历史文化或办学理念,师生佩戴在胸前,既是一种精神面貌的反映,也是一种文化熏陶。

第二,践行校训精神,构筑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所创造和逐步形成的一种独特文化。而校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是学校精神的文化象征和符号,是学校历史、文化的沉淀,也是学校办学理念、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的核心,它应该成为全体师生的座右铭,并以此熔铸师生的文化人格。

要深入宣传和阐释校训,使全体师生知晓和理解校训内涵。校训作为构建校园文化的突破口,要深入开展校训的宣传和解读,说明校训的涵义、由来及产生过程,可以编制成册印发给学生,或置于图书馆、教学楼、学生公寓处,供师生随手翻阅,也可以将校训制成条幅、宣传板置于教室、食堂等学生经常聚集的场所,让校训真正成为人人皆知、深入人心的校园精神。以校训精神引领校园文化活动。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各类文化活动应体现本校的校训精神。

4.充分利用广播、报刊、网络等传媒载体传播校园文化

文化是一种精神传承和认同,而文化的认同需要一种宣传媒介来联络和沟通。校园内的主流文化传媒有广播台、校报、校刊、宣传栏和校园网等,其中校园网是一种快速便捷的信息传播渠道,它的普及应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大学生活,也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平台和载体。高校应有效利用这一新型载体,建设维护好校园网站,让大学生关注网站信息,参与网上的互动和交流,使其成为校园文化传播的主阵地。

5.加强社团建设,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大学的社团组织是学生按照兴趣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形成的各种群体性组织,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阵地,它以特有的组织形式和活动特点发挥着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各大高校的社团组织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数量和参与人数都较大。作为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它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扩大知识领域,培养兴趣爱好,锻炼自身能力,增强合作意识等,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因而,学校要支持学生社团的组建,丰富社团类别,进一步为学生社团提供场地和经费支持,加强对社团的规范化管理,配备专业的指导老师,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水平。

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包括学术文化活动和文艺体育活动。学术文化水平和氛围是一所大学精神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直接体现。高校要经常邀请名师大家、文化学者来校讲座,以提升校园文化活动层次。同时,通过学校的学术讲坛,举办丰富多样的座谈会、报告会、学术讲座及专业技能竞赛,使大学校园充满浓厚的学术氛围,成为和谐的文化环境。文艺体育活动是学生参与度最高、最活跃、最直接的校园文化活动,它能极大地丰富和充实学生的大学生活,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培养学生的广泛兴趣,挖掘和展现学生的才华,体现大学生的蓬勃朝气和精神面貌。

参考文献

[1]仉霞.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载体的创新与实践[J].科协论坛,2009(9)

[2]张萍、戴雁琴.论新形势下校园文化载体的拓展[J].当代教育论坛,2008(1)

[3]王红峰.基于育人视角的高校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

[4]柳林.加强校园文化载体建设,构建高校和谐校园[J].现代商贸工业,2007(2)

[5]付云松.大学校园建设应从物质文化延伸到精神文化[J].山西建筑,2010(1)

[6]李冬娜.以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加强校园文化育人功能[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上一篇:构建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体系的对策 下一篇:高校团体心理辅导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