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远才幸福——惑/重复讲故事——对/女儿随便打——错/“用心”沟通——好

时间:2022-08-11 09:31:52

多远才幸福——惑/重复讲故事——对/女儿随便打——错/“用心”沟通——好

多远幸福——惑

问:我和同事相遇,同事4岁的儿子看见我女儿手里的公仔,很喜欢。我想说服女儿把公仔借给弟弟玩一会儿,可女儿不肯。我觉得在朋友面前没面子,就从孩子怀中抢过公仔,塞给了同事的孩子。当小弟弟把公仔还给我女儿时,我女儿并没有把公仔抱在怀里,而是狠狠地把它摔在地上,又踩上几脚!我很生气,女儿才6岁,为什么如此任性自私、蛮不讲理?

唐嫣

答:其实,不是你女儿任性自私、蛮不讲理,而是你忽略了孩子内心的需求。你没有想到,当你从孩子手中抢过玩具塞给小弟弟的时候,你女儿内心是多么无助和挫败!一个无助的孩子,马上会用愤怒和任性来保护自己,对抗妈妈。

即使是儿童,也需要一个独立的空间,自己来决定一些事情。而他的自我价值感会从中慢慢滋生出来,帮助他成为自强、自立、有探索精神的人。玩具是你女儿的,她自然有借或者不借的权利,你为什么一定要为了自己的面子,替她做出决定呢?

你女儿尚小,我经常遇到一些初中生和高中生,他们也一样用愤怒和任性来掩饰自己内心的无助,同时对父母的掌控进行反击。这些孩子一回家就把自己的房门关闭,事实上就是在表达他们的呐喊。

可惜,多数父母听不见孩子的呐喊,更读不懂孩子成长的语言。很多父母觉得自己既然是谁也无法取代的孩子的父母,自然也拥有了无限的权利。他们为孩子无怨无悔地付出,当然也可以替孩子做出任何决定,小到吃饭,大到交友,即使孩子长大了,也是如此。

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情,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没有学会简单却又非常重要的功课——如何与孩子保持适度而有弹性的亲子关系。

适度、有弹性的亲子关系就像两个人跳舞,进进退退,无论怎样,两个人始终保留着一定的空间,同时又保持着联系,彼此既不会疏离,也不会因离得太近而摔倒。这是一个多么智慧的距离啊!

做父母的,不必做“最好的父母”,刚刚好就可以。而这个“刚刚好”,就是跳舞的距离。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你要多问问自己,离孩子多远孩子才幸福?

重复讲故事——对

问:我喜欢给孩子讲故事,但是不知道孩子这么喜欢重复讲故事。一个故事刚讲完,孩子就会请求:“再讲一遍。”我以为孩子要听新故事,不对,他是要听刚才的故事,从头到尾,再来一遍。好不容易,今天讲完了,第二天孩子又拿着那本书来了,翻开,“还讲”!

王思月

答:我们大人在知道一本书的完整情节后,一般不会再去看。当然,特别爱这本书的人除外。比如,三毛看《红楼梦》,看完300遍,还要看第301遍。可那是名著呀!一个小孩子,把一本普通故事书当成了《红楼梦》,一遍遍地要求重复,爸爸妈妈就紧张了:这孩子正常吗?

其实,如果问问别的爸爸妈妈,你就会发现,要求重复,对学龄前孩子来说,是个普遍现象。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道理很简单,和三毛阿姨一样:吸收养分。孩子吸收养分,和大人不同。大人一般能说出自己在吸收什么,而孩子说不出这一次次的重复到底吸收了什么。但我们可以想象,孩子会学习语言,学习概念,学习思考和推理。尤其是,重复阅读使孩子学会预期,孩子对尚未发生的事情产生了预期,然后通过重复阅读,他发现他的预期实现了!这对孩子来说,是多么快乐的事啊,他会受到莫大的鼓舞!他对自己的信心、对世界的信任,就这样一点点地建立起来了。

因此,伟大的教育家蒙台梭利非常强调给孩子重复的机会。蒙台梭利认为,孩子通过自发重复,不仅发展了身体的机能,而且孩子的精神世界,通过重复的专注,也得到了圆满的成长。

更有趣的是,你如果在重复阅读中想偷工减料,那是绝对过不了关的。您家的小法官会立刻指出:你这次念的,和上次的不一样!在某处某处不一样!结果,大人只好灰溜溜地重新来过,今后再不敢偷懒。

原来,通过重复,孩子几乎可以把书“背”下来了。看着画面的线索,他能出声或是不出声地参与阅读了。对阅读的兴趣,主动学习的精神,就这样一点一滴地培养起来。

因此,妈妈们,多点耐心吧。如果孩子还要求你重复,那就说明:这本书里,还有他需要吸收的东西。为了孩子,再来一遍吧!

女儿便打——错

问:有人说如果父亲有打女儿的行为的话,那么,女儿长大后,对异性的安全感很可能是挫败的。请问,父亲对女儿身体上的暴力严重到什么程度,才会真的影响女孩的未来?

韩梅

答:对女性来说,有一个标准,就是衣服遮盖的地方都不能碰,包括她的父亲。

在孩子2~5岁时,爸爸妈妈就要懂得尊重女孩的身体了,不能乱打,包括小时候脱裤子打屁股,对女孩子不能再做。有理论认为,女性儿时的某些部位遭父母打,尤其是被父亲打,在她长大有了性意识以后,会认为小时候的她是没有尊严的。而到了青春期有了性意识后,回忆起早期父亲对她身体的侵害,她会产生严重的创伤感,这就是性创伤。

所以,我们不主张父亲拍打女孩的身体,当然打手是可以的,但是不要对有遮挡的部位拍打。如果女孩子小时候被父母打,尤其是被爸爸或者被哥哥打,长大成人后她在婚姻中如果被丈夫打的话,就会认为爱她的人才会打她。

这样会与她的自尊形成冲突,早年她是通过认同、美化爸爸来控制自己的悲伤感,在婚姻中,她也会把丈夫打她理解为是为她好,从而导致性格退化。当一个男人打她时,她就掌握不好喊“停”的时机,无法阻止这个行为在她身上的发生。

挨过打的孩子不仅要挨打,通常还要说自己错了。小时候这么做是不得已的屈从,长大后如果她还挨打,内心的记忆会出来,她就不会使用正常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还有一种行为,是爸爸妈妈不打孩子,但是经常指责孩子,比如说“真倒霉生了你这个丫头”或者“你长得可真难看”。如果父母老用贬低、伤害的语言指责孩子,会让孩子形成对自己的不尊重,就是低自尊。低自尊的孩子在人际关系里容易存在一些让人头疼的行为,总是让人生气,或者一遇困难就退出。因为她没有自信,这样反而会促使暴力的发生。

有尊严的女孩会选择好的生活方式生活,但是低自尊的孩子会选择一些不好的生活方式生活,她会做或者被诱惑做一些糟糕的事情。因为她内心认为自己是不好的人,所以做不好事情时,内心冲突没有自信的人那么强。

用“心”沟通——好

问:儿子刚上小学,做事拖拉、粗心,而且特别犟,怎么教导都不改。更令人苦恼的是,犟儿子遇上了倔爸爸。老公整天盯着孩子的问题不放,训斥他。最近,家里矛盾升级,老公一见儿子就吵他,儿子只要见他爸爸开口,就直接捂上耳朵,跑得远远的。

白春燕

答:进入小学后,孩子的自我意识不断发展,主观能动性逐渐增强,对成人的要求,有了自己的判断,不再一味顺从,开始了“我行我素”。家长如果不了解孩子的这些心理特点,一味训斥,甚至打骂,就容易使孩子在个性发展上走向两个极端:或遇事唯唯诺诺,谨小慎微,胆小怯懦,或执拗任性,胆大妄为,目中无人。

教育孩子必须遵循教育规律,了解儿童心理。面对孩子的逆反表现,爸爸应该反思一下:孩子为什么这么烦我?我的教育方式妥当吗?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孩子乐意接受的?想明白了这些问题,自然就有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

应对措施:

1.正确认识儿童的“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儿童内心世界的一种真实体现,并非洪水猛兽,它是儿童自我意识强化的表现。作为家长,应该了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正确看待孩子的逆反行为。在逆反期内,家长不要跟孩子斗气,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尊重孩子,发扬民主,听取孩子意见,给孩子辩解的机会和改错的时间,不要以家长的威严压制孩子。

2.赏识孩子,肯定孩子。

得到赏识,孩子心情愉悦,信心倍增,内心充满幸福感,更容易接受意见,克服自身毛病。如果家长只是一味地数落、训斥,对孩子吹毛求疵,不仅影响自己的情绪,还会使孩子陷入自卑的泥潭,难以自拔。

3.蹲下身子,耐下性子。

在平等的交流氛围中,孩子更乐于接受家长的观点,也有利于教育信息的正向传递。面对倔强的孩子,家长要有耐性,不要跟孩子硬碰硬。家长要肯在孩子面前放下架子,耐住性子,学会“蹲”下来和孩子讲话,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以民主平等的方式对待孩子。或许只是短短的几分钟,暖暖的几句话,轻轻的几次抚摸,孩子的心结就已解开。

4.把握好爱的尺度。

改掉一种不良习惯,远比养成一种好习惯困难得多。在帮助孩子克服不良习惯的过程中,家长需要把握好爱的尺度,应多从情感上靠近,心灵上沟通,方法上变通,给孩子恰当的爱。如果孩子真的顽性难改,可以给他一些适度的惩罚。当说服教育不起作用时,必要的惩戒还是需要的。

上一篇:运用课标新理念 重组小学数学教材 下一篇:母亲灯 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