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老年妇女的排尿疾病

时间:2022-08-11 08:52:27

话说老年妇女的排尿疾病

女性的尿道比男性短而直,而且又临近阴道和,容易受到白带、经血和粪便的污染,这些解剖位置和生理状况,造成了尿路感染的机会要比男性多得多。不仅如此,妇女进入老年期以后,她们还会出现另外三种“排尿疾病”,这就是夜尿多、尿失禁和前列腺样组织病。

夜 尿 多

如果在整个晚上的睡眠过程中,至少要起床排尿3次,这就是夜尿多,约60%的老年妇女有夜尿增多现象。产生这种症状的原因,是因为女性进入老年期以后,膀胱和尿道发生了以下病理性的变化。

数十年来,膀胱逼尿肌由于经常收缩,以致出现肥大、失去弹性。在肥大的逼尿肌之间形成了蜂房,突出于膀胱之外而形成憩室,这就影响了膀胱的容量。膀胱出口处腺体增生,纤维组织变厚,膀胱颈部出现慢性炎症和水肿。由于这些炎症的长期刺激,便产生尿频、尿急症状。进入老年期以后,由于雌激素水平的降低,在罹患老年性阴道炎的同时也容易罹患慢性尿道炎,从而发生尿路刺激症状和尿潴留情况。

老年妇女的这些泌尿系统改变,就容易导致膀胱容量变小,出现残留尿和夜尿多等症状。其中,病人最容易察觉到的是夜尿次数增多。这是因为,膀胱出现憩室,弹性差,容量小,尿液积聚在膀胱内超过其容量限度时,就通过神经反射弧将信息传给大脑,引起膀胱收缩,产生尿意。可是,膀胱出口处腺体增生、水肿,又影响了尿液的排尽而产生较多的残留尿,这就发生排尿次数增多。雌激素水平降低造成的老年性阴道炎和尿道炎,又可加重症状引起多尿。此外,睡眠差也可使排尿次数增多。

老年妇女夜尿多,先得排除器质性病变。若为功能性的,可对症处理,例如,临睡前少饮水,以减少尿量。睡眠差者,可用些安眠药。雌激素水平低所致的老年性尿道炎,可适当用些雌激素。此外,根据自己的体力和爱好,酌情选择些锻炼项目,以增强体质,延缓衰退,这些措施均有利于减轻夜尿多的症状。

尿 失 禁

人到老年,常有排尿障碍。老年男性因前列腺肥大而出现解小便费力;老年妇女则相反,表现为尿失禁。有资料提示,在60岁以上的老年妇女中,约12%有尿失禁现象;而同年龄的男性,则为女性的一半(6%~7%)。

为什么老年妇女容易发生尿失禁呢?常见的原因有以下4种:①泌尿系统感染,如急性膀胱炎、尿道炎等出现暂时性尿失禁,尿道瘘管也可致尿失禁;②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震颤麻痹症、脊髓或马尾病变;③末梢神经疾病影响了植物神经时,也可发生尿失禁,如糖尿病性神经疾病;④张力性尿失禁,由于年老体弱,尿道括约肌收缩不良等原因,当咳嗽、大笑、打喷嚏等腹压增加时,尿液就外漏。这是因为尿道与膀胱连接处的后角为90°~100°,上尿道轴与站立位垂直线之间的尿道倾斜角为30°。这种生理性的角度,使尿液不会流出体外。如果腹压升高,使膀胱被压向前,上述角度破坏,加上尿道括约肌松弛,于是发生了尿失禁。

治疗尿失禁,要针对不同的病因,如有泌尿系统感染的,要及时控制炎症。有震颤麻痹症等疾病的,要医治原发病。至于张力性尿失禁患者,应加强腹肌和尿道括约肌收缩的锻炼。静坐时,用力提肛,以收缩尿道口的肌肉,每日3~4次,每次50~100下。这种做法,有助于加强尿道括约肌的收缩力,以减少张力性尿失禁的发生。同时,要消除便秘、排便用力过度的情况,多吃粗纤维蔬菜,必要时服些缓泻剂。

前列腺样组织病

人们一般认为前列腺病似乎只有男性才有,女性似乎是没有的,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在女性的膀胱颈部,也同样存在着胚胎时与男性前列腺同源的腺体和纤维组织。此外,女性尿道的腺体(包括尿道周围腺和尿道旁腺)在胚胎学上也与男性前列腺同源。这些腺体在组织结构上均类似男性前列腺,故称前列腺样组织,亦有“女性前列腺”之称。

女性前列腺样组织与男性前列腺一样容易发生细菌感染和增生而引起排尿困难,所不同的是,由于女性下尿路的解剖特点,发生腺体感染的机会远远高于男性,并有发病年龄早的特点,常在时期就有腺体感染,甚至可出现排尿困难。不过,却十分容易被忽视。

腺体的慢性感染,使其结构发生破坏、皱缩和纤维化,若进一步累及尿道和膀胱颈等部位,便产生纤维挛缩,造成膀胱出口处狭窄,产生梗阻,出现排尿困难。由于女性尿道腺体慢性感染所引起的膀胱颈部的梗阻,是“女性前列腺”疾病的一种主要表现。如果经常发生膀胱颈部梗阻,便容易并发老年性尿道炎、慢性尿道口炎、尿道肉阜等,也可能同时罹患阴道炎、阴道滴虫病、宫颈炎与霉菌感染等。

女性前列腺样组织病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像老年男性一样,发生尿道腺体的增生。约有25%左右的中老年妇女发生膀胱颈部梗阻,导致排尿困难。因此,对于中老年妇女来讲,如果出现排尿费力,夜尿增多,尿失禁或尿液淋沥不尽,尿流不成线时,便应去医院诊治一下,看看是否得了前列腺样组织病。

上一篇:年轻十岁的秘诀 下一篇:不进则退 矫正驼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