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成空,还如一梦

时间:2022-08-11 07:05:35

摘 要:南唐后主李煜,虽然政治上失意至极,然而国家不幸词家幸。他在词坛却留下了光照 千秋的丰功伟绩,也因此被称为“千古词帝”。仔细研读后主作品,发现梦这一意象频繁的出现在他的词作当中。正是通过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对梦境进行的描写,后主才得以淋漓尽致地抒发相思之情,亡国之痛。本文将对李煜词中的梦意象加以阐述。

关键词:李煜;梦意象;艺术手法

中图分类号:I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6-0022-01

一、李煜其人

南唐后主李煜,在词坛占据重要地位。以亡国为界限,他的人生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宫廷生活优越,奢侈舒适。亡国之后,他被封为违命侯,经历人生的巨大失意。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在乐与哀的经历当中,李煜用他的赤子之心,观瞻这个世界,创作出了至真至纯的不朽词作。

二、李煜之“梦”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从庄子在中国文学史上做了著名的”蝴蝶梦”以后,梦这一意象也开始被文人们运用到文学创作之中。在中国词史上,对梦境的描写达于纯熟地步的,当属南唐后主李煜。在李煜现存的34首词作之中,梦这一意象频繁的出现。这些词作中写梦的作品占据将近一半。

与人生经历相关,他写梦的作品也被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作以抒写男欢女爱和宫廷奢侈糜烂的生活为主要内容,如:“樱花落尽阶前月,象牙愁倚薰笼。远似去年今日,恨还同。双鬟不整云憔悴,泪沾红抹胸。何处相思苦,纱窗醉梦中。”(《谢新恩》)词人以女子口吻,述说别离后的相思情怀。在樱花落尽的季节里,月光下独倚象牙床,去年今年的心中怨恨,一并袭来。懒得梳妆,无奈落泪,只有凭借梦境才能寄托相思之情。而实际上,这首词是词人宫廷舒适闲逸生活中淡淡闲愁萦绕于胸的表现,实为无病之作。

后期词作主要抒写亡国之痛,故国之思。如《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首记梦小词,是李煜降宋被囚后的作品。“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游乐时环境的优美,景色的绮丽,倾注了词人对往昔生活的无限深情。梦与现实的悬殊,使后主的亡国之痛深入骨髓。

梦具有虚幻性,超越性,满足性,宽慰性等特点。梦的这些特点决定了梦中见真情。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后主在创作过程中融入了大量关于梦的描写,并在情与景的交融之中,丰富了词的内容,扩大了词的境界。

三、梦的艺术

中国古代文学追求“象外之象”、“味外之旨”,追求含蓄蕴藉之美。梦境是虚幻的,然而李煜却能将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并进行多方位的描写,运用多种艺术手法,使它具有了多样的审美效果。不得不说,后主的文学功底确实令后世佩服。下面我们就对李煜描写梦境所运用的艺术手法进行分析。

(一)由虚入实

由虚入实,是李煜描写梦境的一种手法。这里的实是指现实的事物及景物,而虚是指虚幻的梦境以及由此产生的思想感情。如:“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望江南》)词的开篇两句,先以虚幻的梦境入笔,述说思想之遥深,描写梦中所见的是故国的秋天。接下来,作者的笔触由虚幻转入现实,写故乡所具有的典型景物,山脉绵延横亘,在芦花丛的深处有一只小舟停泊在那里。冥想沉思,回首往事,所有的一切,都成为了过眼云烟,唯有在梦里才能相见。用实实在在的家乡风景来填充虚幻的梦境,使思乡感情的表达更为真切,含蓄,给人寄托遥深之感。

(二)由实入虚

由实入虚,是李煜描写梦境的另一艺术手法。是指先写现实景物、事物,再用梦境将现实虚化,从而含蓄委婉的抒发内心的情感,达到幻中见真的效果。如:“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边欹。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啼莺散,余花乱,寂寞画堂深院。片红休扫尽从伊,留待舞人归。”(《喜迁莺》这是一首相思怀人之作,开篇先写现实景物,清晨的月亮落下去了,晚上的云也慢慢消散了。接着转入梦境,仿佛又回到了“她”的身边,梦里传来远处大雁依稀的叫声,“你我”的相思之情如此的深切。鸣叫的鸟儿飞走了,只留下花儿在那里摆动,还有那空空的院落。不忍扫去片片落花,只是为了等待佳人的归来。作者由实入虚,由眼前景转入梦境,足见其思念之深,并且使词作具有了极高的美学意蕴。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在短短四十二的人生历程中,无论是欢乐还是痛苦,后主都以一颗真挚至纯之心来对待,家国沦丧,这种人生的巨大悲剧使他只能将个人情感寄托于梦中。也因此,促使他在词作中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将梦境融入,从而开阔了词的境界,扩大了词的范围,增添了词的意蕴,使中国词作精神光照万世。

参考文献:

[1]王国维.人间词话[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上一篇:绿色建筑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下一篇:防洪堤加固工程地质勘察若干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