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上,那个轮滑少年

时间:2022-08-11 06:05:30

广场上,那个轮滑少年

永康丽州广场,下午3点。微风,天气不错。

我把镜头对准前方这位踩着单排轮的少年——

他调节了一下耳塞。

低头、弯腰,手臂有力地摆动起来!双脚一前一后,在地面上划出漂亮的弧线!

蟹步、单脚8字绕行、双脚尖画圆过桩……伴随不断转换的身体动作,白色的耳塞线轻轻晃动,却始终没有掉下来。

拉风的单排轮

潘宇烁,自由式轮滑目前国内最棒的青少年组选手之一,永康三中学生。

“算起来已经有七八年了。”在灌下整整一瓶矿泉水之后,潘宇烁坐到记者身边,旋了旋脚下单排轮的轴承,告诉我。我看到他额头的汗水正顺着脸颊和脖子不断流下来。

小学二年级的那个暑假,潘宇烁到杭州的爷爷奶奶家做客。一个偶然的机会,一群在广场上踩着单排轮、在晚风中飞驰的少年闯进了潘宇烁的视野。没过几天,早已望眼欲穿的小宇烁就兴奋地加入了他们的行列,有生以来第一次踩上了拉风的单排轮。

潘宇烁的身体素质并不算太好,小时候甚至还有些胖,可对于轮滑这项酷酷的运动,他好像天生就有一种悟性。“别的小朋友几天才练一个动作,我一个下午就能练好几个呢。”

不过那会儿,潘宇烁恐怕不会想到,有一天,他会踩着那双绣着自己名字的轮滑鞋,出现在自由式轮滑世锦赛的比赛场上!

他是怎么做到的?

飞起来的感觉

永康旁边的丽水市,有一个在轮滑圈里赫赫有名的教练,30来岁,姓谢。“从来没有人见过谢教练自己穿轮滑鞋的样子……”潘宇烁向我介绍,“不过,他就是有本事让你变强……”

或许是一种缘分,从2007年开始,在家乡已经没有对手的潘宇烁,顺利地得到这位神奇教练的垂青,被收入帐中,成了“谢家军”的一员。

从那时起,每逢双休日,来往于永康、丽水两地的大巴车上,就有了一个背着包,拎着装备,一脸兴奋或是疲惫的少年,他便是潘宇烁。暑假里,潘宇烁更是长期留在丽水,和一帮同样痴迷轮滑的男孩女孩一起,接受谢教练的悉心指导。

训练不轻松,氛围却是快活的。训练,早餐,训练,午餐,休息,学习,晚餐,训练,睡觉……除非下大雨,一般都不间断。小时候很少吃苦的潘宇烁,竟很快适应了这种看似乏味的生活。

“当你真心喜欢某一项运动时,再累也会觉得开心的!”潘宇烁告诉我,“踩在单排轮上,我总有一种要飞起来的感觉。”

2011年,潘宇烁真的“飞”起来了!在德国举行的自由式轮滑世界锦标赛上,代表中国出赛的潘宇烁拿了速度过桩和花式绕桩2个项目的青少年组第三!

“要不是因为签证的问题搞得没有时间适应场地,可能成绩会更好呐!”合上荣誉证书,他一脸不服气地告诉我。

“我不想放弃”

虽说只是保持状态的小强度训练,潘宇烁却一点都不肯放松。看到他潇洒地做出各种高难度动作,广场上的小孩子们都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围观。

坐在一边的潘妈妈静静看着,她心里最清楚,儿子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有多不容易!从小到大,除去在丽水训练的日子,不管是艳阳高照的夏天,还是寒风刺骨的冬夜,一有空,潘宇烁就会来到这个广场,练上个把小时。

“他在那一遍遍练,我就绕着广场一圈圈走,尤其冬天,那个冷啊!呵呵。可干什么都得坚持啊!”潘妈妈告诉我,“男孩子嘛,就是需要经历一些事的。”

练习轮滑除了辛苦,还有疼痛。潘宇烁的手腕断过,髌骨也裂开过……不过这都没有成为潘宇烁放弃的理由,有时伤势还没痊愈,打着绷带,他就又飞一样地冲出去了。

“没办法,踩上单排轮,听风从耳边吹过,感觉特好。”潘宇烁的嘴角挤出一丝腼腆的笑。

其实,潘宇烁跟潘妈妈的心里都明白,专业饭是不容易吃的。尤其考虑到轮滑还没列入奥运项目,未来要想把这个爱好当成职业,希望太渺茫啦。

“不过,既然已经练了,那就练下去吧!以后怎样是以后的事。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去尝试并坚持一些事,以后一定会后悔。”潘宇烁擦擦汗,举重若轻地说。

再过几个月就要中考了。虽然站上过世锦赛领奖台,潘宇烁却没什么额外的分数可以加,他必须像其他同学那样,一分分去拼……好在潘宇烁基础好,训练之余也能抓紧时间学习,所以总能把成绩维持在班级前10名。

现在,潘宇烁可能正坐在教室里,心无旁骛地复习着呢。只是,当从题海中抬起头的时候,他的耳畔一定仍会响起那熟悉的风吹过的声音,那一定也会是他学习的动力。

祝福他。

上一篇:提高学习力是教育改革的一个突破口 下一篇:我们的孙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