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立足湖南 全方位、多模式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时间:2022-08-11 04:45:35

中南大学:立足湖南 全方位、多模式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中南大学自2000年4月合并组建以来,充分整合校内各种资源,不断发挥自身的学科、科研、人才优势,立足湖南,面向全国,卓有成效地开展服务地方发展的工作。迄今为止,中南大学已与湖南省的7个地级市及贵州、青海、云南、新疆、甘肃、广东、苏州等省市签订并实施了全面合作或科技合作协议,并与铁道部、卫生部以及有色金属行业内的大批支柱企业签订了产学研合作的全面框架协议。在服务地方发展工作的过程中,中南大学的学科建设成效显著,科研发展势头强劲,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自主办学能力进一步提升,实现了在服务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的目标。

立足湖南,全方位、多模式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是中南大学发展的重要战略取向。自2001年教育部和湖南省签署重点共建中南大学的协议以来,中南大学以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重要导向,从人才培养、高新技术输出与支撑、科技创新基地建设、高新技术成果孵化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多模式的服务,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服务体系。

加大人才培养与培训力度,大力推进人才强省战略的实施

“十五”期间,中南大学共招收湖南省内的本(专)科生和研究生3万余名,22%以上的本(专)科生与42%左右的研究生在湘就业 ;共接收省属高校选派的国内访问学者、研究学者、博士后研究人员数百名 ;为企业培养了博士后人员数十名 ;为省内基础建设工程领域培训了100%的工程咨询工程师300余名,30%的工程项目经理2600余名, 20%的造价工程师300余名 ;为省内国税系统培训500余名技术人员。此外,学校还在长沙、湘潭、娄底等市积极开展共建研究生工作站的工作。

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推进科教兴湘战略的实施

第一是成立湖南―中南大学校企合作创新运作中心,以加强大学与企业合作,研究工业技术的发展趋势,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以及管理问题,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探索区域创新网络建设。在此中心的推动下,中南大学先后与省内的涟钢、湘钢、长沙铜铝材厂、株冶集团、601厂、柿竹园铅锌矿等30多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全面合作协议。

第二是建设大学科技园,孵化高新技术成果。中南大学在长沙、常德、益阳等地建立了大学科技园,以此为依托,累计孵化“博云新材”、“山河智能”、“瑞翔新材”等高新技术企业65家;累计创制高新技术产品300多项 ;总计新增就业岗位3000余个。2004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年增长率54%,高于区内26.5%增长率的27个百分点,成为区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最为活跃的元素。200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近60个亿。

第三是承揽重大项目,解决企业重大技术需求。“十五”期间,学校累计承担各类大型项目1000多项,获得科研经费1亿元以上,输出和辐射高新技术1100余项次,涉及到区内支柱产业的各类企业600余家,以此提供关联到省内约1000个亿工业增加值的关键技术支撑。

第四是为省内公用工程和人口健康提供高新技术支撑。“十五”期间,共为省内30余座大中型桥梁、30余项防洪工程和高速公路、电站大坝等其他100余项大中型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撑,累计直接节约工程成本近10亿元;为省政府及全省14个市州和108个县区的电子政务、省检察院及14个市州和126个县区的电子检务和全部市州县区的电子税务提供技术支撑;三所附属医院累计接诊门诊病人1000万人次,临床推广应用医疗新技术1500余项,治愈了重大病患50万例,并为200余万人口提供医疗卫生扶贫。

第五是为区域经济献智献策。“十五”期间,中南大学共承担了湖南省各级政府咨询课题300余项,被政府采纳的提案100余份,被各级政府采纳的对策建议2000余条;学校成立了中部崛起战略研究中心,并成功组织了中部各省相关部门进行中部崛起战略研讨活动40余次;2006年7月又成立了湖南经济问题研究中心,在新型工业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部崛起等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

此外,中南大学依据湖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研究制订了《中南大学科教兴湘行动纲要》,明确提出以湖南需求为导向,围绕增强湖南自主创新能力、服务湖南工业化进程、加快湖南医疗卫生和教育事业发展等方面,努力当好湖南的“人才库、科技库、思想库”,着力构建长效合作与服务机制。

整合资源,面向全国,积极推进省(市)校合作

通过调整学科布局,巩固特色学科,优化资源配置,中南大学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学科与高水平人才队伍,有效地整合了学科、科研、人才资源。以此为依托,学校面向全国,主动服务。如,与贵州省的合作,主要围绕新材料、有色金属产业、循环经济等领域,建立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机制、人才培养机制、科技创新平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与青海省的合作,主要围绕资源综合利用的产业化,组织科研攻关、技术转移和合作开发;与广东省的合作,我校是全国8所参加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合作签约学校之一,主要通过科研项目实现校企合作 ;在新疆和云南,主要是在矿产资源开发、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 ;与苏州市主要是科技合作、校企合作、创新平台建设等。

发挥优势,服务行业,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

中南大学主动发挥有色金属、土木交通等传统学科和人才优势,大力推进与行业内支柱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共建科技创新大平台。目前,依托中南大学,西部矿业公司投资4000万元建立“有色金属资源研发中心”;铁道部投资1400万元建设服务铁路行业的实验室;金川公司投资1000万元建立“金属材料及加工研究院”。此外,中南大学已与中国铝业、中国五矿集团、安徽铜陵公司等达成合作共建大型产学研合作平台的框架协议。

学校的产学研合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如 :与西部矿业公司合作,开发出“无间柱连续强化开采技术”,为我国1000米以上深部隐伏矿产的开采提供了技术支撑,使我国铅、锌、钨等有色金属矿物资源寿命延长了20年以上;与中铝公司合作,开发的“电解智能控制技术”和“大型预焙槽物理场仿真优化技术”,年节电量相当于三峡电站年实际发电量的一半 ;开发的“选矿脱硅-拜尔法生产氧化铝工艺”,使我国铝土矿资源储量的保证年限从10年左右提高到50年以上等。

“十一五”期间,中南大学将通过与国内支柱企业建立科技创新平台,以企业的平台建设投资为基础,利用学校的知识、人才、技术优势,拉动企业原有的资源与更大的资金投入 ;以高新技术提升企业的装备、技术和产品,促进企业核心技术与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高,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跨越式发展;为构建重点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发展战略产业、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上一篇:大连理工大学:合作创新 携手振兴 下一篇:专业孵化器的高效能与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