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原因与对策

时间:2022-08-11 04:44:29

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原因与对策

摘 要: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过“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富则中国富,少年强则中国强”。由此可见,青少年承载着中国发展的重任,是中国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青少年体质的发展状况却是不升反降,形势越来越严峻。

关键词:体质;素质;原因;对策

从一九八五年开始,我国进行了四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调查显示,最近二十多年,我国青少年的体质持续下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学历越高视力越差

不仅大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比较高,高中生的视力不良检出率也高达77.3%,其中男生为72.7%、女生为82%;初中生的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9.4%,其中男生为54%、女生为64.7%;甚至连7-12岁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也达到32.5%,其中男生为29.5%、女生为35.6%。

二、肥胖率继续上升

据教育部监测,超重及肥胖检出率继续上升,60%左右的年龄组超重及肥胖检出率有所上升,其中10-12岁城市男生平均上升了1.17个百分点,达15.97%。而反映肺功能的肺活量继续下降,除高中以上(16-22岁)男生肺活量略有增加外,其余年龄组学生的肺活量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如7-12岁男女学生的平均肺活量与2002年相比分别下降了38毫升、44毫升。

三、爆发力等素质下降

与2002年监测相比,我国学生的爆发力等素质继续下降。据监测,反映下肢爆发力的立定跳远水平,与2002年相比除大学男生有所提高外,其余年龄组继续呈下降趋势;而反映腰腹肌力量的仰卧起坐水平,除大学男生有所提高外,其余年龄组继续呈小幅下降趋势;反映身体柔韧性的坐位体前屈水平有60%的年龄组出现下降。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毛振明把现在的青少年体质形象地概括为“硬、软、笨”三个字。硬,即关节硬;软,即肌肉软;笨,即长期不活动造成的动作不协调。

造成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校、家长、老师、社会都有责任。概括起来主要为:

1.目前的应试教育过分注重升学率,导致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学习时间过长,缺少体育锻炼时间

体育课时间得不到保证。按照教育部的统一要求,小学1、2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节体育课;高中每周2节体育课。本来年级越高,体育课的课时就已经相应减少。但是由于现在社会对一所学校办学质量好坏的标准就是看你的升学率高不高。学校为了完成这一事关生存的任务,就不断增加文化课的上课时间,不停的加大课外作业量,尤其是到了升学年级,为了提高学校的升学率,“不那么重要”的体育课往往就被其他更为“重要”的科目占用,而体育课也就成为不受“爱护的孩子”,学生们的锻炼时间也就自然减少。

过重的学习负担使学生自主支配的体育运动时间微乎其微,运动强度不够。很多学校的学生每天的活动量不足一小时,其中还包括每天课间操时间。以前,在体育考核成绩不纳入升学总分时,个别学校“区分轻重”,不太重视孩子们的体育运动,只是象征性地完成基本的教学要求罢了,甚至把体育课作为那些所谓“统考学科教师”转化后进生的时间,家长们也是要求孩子们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功课的复习当中,体育运动的时间被无条件“征用”。现在初中升高中,体育作为考核科目之一纳入升学总分后,出于应试目的,老师们还能规范地带着同学们进行系统训练。但是学生学习文化课的时间却相应少了。

2.实行“新课程标准”后,体育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误解,导致忽视了课堂教学而造成的影响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但是很多学校只是单纯的认为“新课程标准”最重要的就是把体育教师从以前繁重的示范教学和课堂组织中解放出来,让学生自由发挥,自主学习,不再重视技术教学和身体素质训练。体育教师的这种错误认识造成教学实践盲目。现在很多学校将体育课让学生可以根据兴趣自选。但是孩子们往往出于“好玩”和省力气而对长跑等消耗较大的有氧运动、有挑战性和有安全隐患的运动“敬而远之”,老师们教条地遵照“教学改革要求教学从兴趣出发”,不动脑筋想办法。久而久之,不但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差,而且耐力训练的缺失更是直接导致了学生下肢爆发力和心肺功能的大幅下降。

3.家长对独生子女的“畸形呵护”

除了学业繁重阻碍学生对体育活动时间的支配减少导致学生体质下降外,家长对独生子女的“畸形呵护“也开始影响学生的体质了。现在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小心翼翼地养育孩子,生怕孩子受到意外伤害。以前出了事故,家长还比较通情达理;现在如果孩子受了伤,家长就可能‘讹’上学校。别说体育课,你去看看现在还有多少学校敢组织学生外出郊游?所以,由于害怕学生受伤,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学校也不得不取消一些对抗性强和容易受伤的体育教学项目,例如,“跳山羊”、“单双杠”等几乎已经在所有中小学的体育课上销声匿迹。

4.学生自身对科学锻炼的认识不足,缺乏“终身体育观”意识

现在的学生一是娇生惯养、贪图享乐;二是怕吃苦受累、意志薄弱。在很多学生心目中认为体育锻炼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要流汗、要受伤、身体要起反应,从根本上就排斥参与体育锻炼。此外,学生没有认识到体育锻炼对提高健康素养,促进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健康、和谐发展方面的重要性,以及缺乏科学锻炼的常识也是造成体质下降的原因。

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是系统工程,牵涉社会的方方面面。

完成这个工程,需要政策的规约、制度的保障、学校的把握、老师的执行和家长的配合。我们应该采用以下对策:

1.形成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体育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学生“健康第一”的思想。教育行政部门加大对学校的督察,保证体育课的正常开设以及认真落实“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至少一小时的体育锻炼。要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生体育课外活动作为学校体育活动和学校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各种体育单项活动,使体育课得到延伸。

2.各级政府应重视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增加体育器材和经费的投入

学校、社会的体育场馆和活动场所在假期也应该面向青少年开放,为青少年创造更好的体育锻炼环境。特别是刚在四川绵阳地区展开的乡村少年宫活动项目,更要充分利用场地器材资源、经费的落实,把学校的体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从而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做好学校体育工作

一是改革学生体育课成绩评定办法,把学生体能素质评定的成绩按照一定比例纳入其当年体育课成绩的评定中。二是认真落实《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在小学、初中、高中毕业考试中加入体育会考,把中学阶段体质健康状况作为毕业和高校招生重要依据。三是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转变教育观念,课堂教学中加大身体素质教学的比重,注意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和科学锻炼方法的传授,在尊重学生个人兴趣的基础上,想办法,花心思培养学生的兴趣,将“快乐体育”融入课堂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四是通过每年的运动会、年级对抗赛、校级之间的交流和学校的特色体育活动来扩大学校学生参加人数,促使学生参加体育锻炼。

4.家长要改变观念,引导孩子摒弃不良的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

不是有这样一句话: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健康一辈子!所以呼吁我们的家长:一是应该让孩子,也就是运动的主体,树立时刻都可以运动的观念,将运动融入生活的细微之处,家长需要主动创造机会,让孩子将锻炼贯穿在生活各个层面,不单纯依赖学校的体育教学,尤其是当孩子们升入高年级,逐渐有了主见,强调个性,更需要家长和孩子在这方面沟通的技巧。二是改善学生的膳食结构,不要怕自己的孩子饿着,少吃高脂肪、油炸食品,做到营养摄入合理,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现象。三是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控制孩子进游戏厅、上网的时间,每周利用双休日带着自己的孩子走向运动场和大自然。

“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富则中国富,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是中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发展、强大的希望,而具有良好的体质是完成这一重任的前提。让我们为了这个目标,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报警:我国学生体质持续下降.华西都市报[N].2005-07-21.

[2]刘阳.中国学生体质下降析因:又是素质教育惹的祸[N].中新网,2006-04-20.

[3]傲腾,赵婀娜.学生年级越高,身体素质越差:身体素质持续下降带来青春不和谐音符[N].人民网,2005-10-09.

(作者单位 四川省江油市太平镇学校)

上一篇:王黎冰:文学侠士独闯高考江湖路 下一篇:垃圾桶中的五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