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童年”的新书写

时间:2022-08-11 04:01:10

“中国式童年”的新书写

面对琳琅满目的童书,2016年度“中国好书”中仅8本少儿类图书入围,这可以说是披沙拣金式的近乎苛刻的挑选,这些入围图书对现实的关注、对童心的守望、对艺术性的坚持、对想象力的捍卫和对新人的提携,既彰显了这一奖项的遴选标准,也呈现了2016年原创儿童文学创作出版阅读的新取向、新走势,显示了写作者对书写“中国式童年”的新探索和新收获。

从个体经验出发,根植于辽阔深厚的现实生活展开童年叙事,是入围作品的一个突出特点。这一点在长篇小说中尤为显著。张之路的《吉祥时光》、黄蓓佳的《童眸》、吴洲星的《居民楼里的时光》都不约而同地选取了童年回望的视角,通过个体的童年回忆勾连起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百态,让相对单纯的童年叙事获得了厚重的历史感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事实上,童话《布罗镇的邮递员》和《面包男孩》,无论是其建构的幻想世界还是童话人物,也是扎根中国现实生活土壤的,有着属于中国孩子的喜怒哀乐。童年不是孤岛,孩子生活的不是真空世界,只有把他们放置在浩瀚的生活中,形象才会更饱满,诠释生活的能力也会更强。

充满温情与暖意是这些入围作品的又一特点。哪怕是书写雨季,也让人觉得阳光就在云后喷薄欲出。然而这些作品并不是遮蔽现实经验的复杂性,为温暖而温暖。它们散发出的正能量是作家们在认真勘探中国孩子的生存状态之后,在成长的艰辛中发掘美好,以孩子们能够接受的方式,带领他们穿越命运的磨炼,体味生命的深邃与伟大。刷刷的《向日葵中队》把目光投向了自闭症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向日葵中队”的孩子们面对一个自闭症女孩,从起初的不解、困惑乃至冲突到最后的包容、接纳和陪伴,这样的经历过磨砺的真善美更具生命力。所以,在历经沧桑之后依旧拥有赤子之心,这是儿童文学追求的境界,它不以减少生存的难度来成全浅薄的快乐,相反却是鼓励读者以阳光、乐观、豁达的心态战胜困境。好的儿童文学作品单纯却不单薄,天真却并非不通世事,它需要的是大智慧和大情怀。因此,入围作品中也有像《伟大也要有人懂:一起来读》这样更具深度的书,让孩子们在作者深入浅出的讲述中,感受伟人波澜壮阔的人生,从小就培养宽阔的胸怀和视野。

坚持“儿童性”,张扬童年精神,保护想象力,也是入围作品的宝贵品质。写作者始终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无论是两部充满奇思妙想的童话还是小说,里面有很多充满童真童趣的细节,这些细节像轻盈的翅膀和快乐的音符,带着这些故事在孩子的心间飞翔。

此外,还有一点是不能不提的,入围作家既有曹文轩、黄蓓佳这样的著名作家,有韩毓海这样的北京大学的教授,也有李姗姗、小河丁丁这样的新锐作家,更有郭姜燕、刷刷这样“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新人。这些充满锐气的年轻作家为儿童文学创作注入了新r的审美经验和生命体验。

“中国好书榜”少儿类入围作品虽只有8部,却让我们看到了2016年中国原创儿童文学努力的方向、成长的迅速以及未来所拥有的巨大的提升空间。个体童年经验永远是作家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无论怎样珍视它都是对的。时光虽已流逝,但在逝水年华中留存下来的美好会穿越时间的烟云与今天的孩子共振共鸣共享。以至于这几年此类作品之多足以形成值得让人关注的文学现象。但文学的要义和精神总是要求我们看到他人。看到今天的孩子,他们来自不同地域,来自乡村或都市,他们是各种各样的中国孩子―――今天的中国孩子,那种深入地贴近他们的精神世界的作品是有的,但显然还不够多。我想这是这个奖项让我们看到原创儿童文学的收获的同时,也让我们对它有了更多和更高的期待。

上一篇:何家村金银器赏析(二) 下一篇:飞龙在天:宣德青花龙纹高足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