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热情耕耘奉献 集爱心著果

时间:2022-08-11 03:01:37

倾热情耕耘奉献 集爱心著果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正如冰心女士诗歌中所写的一样,而今刘晓晴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源自于她一份美丽外表下不屈不挠、敢闯敢拼的坚韧。

刘晓晴,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学副院长。1990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发育生物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同年任教于首都师范大学生物系,1998年赴德国Tuebingen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于2002年3月获得博士学位,在此期间主要从事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分子水平酶的活性调控机理;2002年11月回国后继续从事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方向的研究工作,担任生物化学、蛋白质工程的教学工作。近年来主要从事嗜热酶的结构和功能研究。

从本科、硕士到博士,从普通工作人员到学院教学副院长、教授,期间既要工作,又要学习,还要照顾家庭,现在又要承担繁重的行政管理任务。借用刘晓晴近期的研究方向来做比喻,她真的是凭着自己的一腔“嗜热”激情,不懈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的,各种艰辛只有她自己知晓。

科研篇 嗜热激情点亮科研前路

进入管理岗位之前,刘晓晴长期从事生物科学与教研工作。目前研究方向主要有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极端环境酶的研究和利用、利用化学酶法探究药物合成的新途径三个方面,而这三方面的工作都是以嗜热菌的研究为介质的。

嗜热菌,顾名思义是依赖于高温而生存的微生物,又称高温细菌。它是一类生活在高温环境中的微生物,如火山口及其周围区域、温泉、工厂高温废水排放区等。近30年来,这一类微生物越来越广泛地引起了科学家们的重视和兴趣。特别是在水的沸点和沸点以上温度条件下能生活的细菌被发现后,更促进了对嗜热微生物的研究。

据刘晓晴介绍,来源于嗜热菌的蛋白酶由于其在高温条件下仍具有水解蛋白质的功能,使得在造纸业、食品加工业、纺织业、工业废水处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但由于培养多数天然嗜热菌的条件比较苛刻,其生长速度极其缓慢,酶产量低而且酶的活性也较低,难以满足工业生产的应用,制约了它的广泛发展。近些年来,随着蛋白质工程技术的发展,人们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嗜热菌酶的基因转移到普通宿主菌中,在温和的条件下生产嗜热菌酶,从而为大量制备嗜热菌酶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也为进一步研究嗜热菌酶的结构、功能、耐热机制等基础方面研究提供了有力保证。

锁定嗜热菌研究方向,在研究过程中,刘晓晴逐渐形成了三方面研究内容。

首先,在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研究中,刘晓晴将研究的重点放在蛋白质复合体的结构研究上,以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和铁硫簇合成途径中的蛋白复合体为研究对象,从酶动力学和酶结构两方面来探讨酶复合体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其次,在极端环境酶的研究和利用工作中,她和她所带领的团队以嗜热蛋白酶的研究为基础,力求解析极端酶的嗜热机理,结构与功能关系,发掘新型极端酶和利用基因改造技术从而获得突变酶。

三是因为化学酶法合成有潜在应用价值的药物,利用酶的催化活性在体外可以针对性地合成特定的化合物,所以,刘晓晴及其团队希望用这种组合生物合成的方法――化学酶法,作为合成先导化合物的策略,用于探究药物合成的新途径。这项工作与德国马尔堡大学的李书明教授一直合作。

据统计,近期由刘晓晴担任项目支持人的项目共5项,包括3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和来自北京市教委、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等项目。研究内容囊括了对多酶复合体活性调节的分子机制、嗜热菌蛋白酶的结构功能及其热稳定性的分子机制、嗜热菌铁硫簇SUF合成途径的研究等,大部分已有成果,广获业界好评。在此期间培养了十多名研究生,有的转为博士继续学习,有的已经毕业走上工作岗位。

教学管理篇 教研管理两相长

如果说教学与科研为“双肩”,那么,管理和教研又为“两栖”。事实上,无论是教学与科研,还是管理与教研,无非就是能力的使用和贯通。这句话,放到刘晓晴身上再合适不过。除了一直以来担当的科研工作者之外,她还有另外两重重要的身份,即园丁育人及管理人才。而无论做什么,她都能凭借自己的聪明与才智、丰富学识和缜密的思维,放到哪里,哪里都能“生根”、“开花”。

在教书育人方面,刘晓晴坚持教师职业的信念,把教书育人看成是一种幸福,以积极饱满的热情去做好教书育人的每一件事。她长期担任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工作,对本科教育颇有心得:“本科教育真的是需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只要用一颗爱学生的心去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引导学生,学生一定会感受得到,而快乐学习是他们获得进步的源泉。”正因为用心去工作,近年来,刘晓晴在教学领域获得了诸多成绩:2007年获得师德先进个人;由她负责的“生物技术综合实验”校级精品课程经市教委严格审批,获评为2010年度北京市高等学校精品课程。

“敢于创新、注重交流”成为她教学生涯中的亮点:由她负责的生物化学课程2006年首先开始双语授课;从2005年开始申请负责德国DAAD资助的交流学生互换项目,其中,首师大生科院与德国图宾根大学生化所交流互换已进行6年,截至目前已有中德双方各20名学生在对方的学校进行学习。

自受聘为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学副院长一职以后,她又挑起了分管教学的管理重任。尽管忙于科研、教学和管理,带研究生、承担本科生教学工作,但她的工作依然干得井井有条。在她看来,要干,就一定要干好,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正如她所说的:“做人,要老老实实;做事,要踏踏实实。”

刘晓晴的所作所为,虽谈不上轰轰烈烈,但于细微处可见精神,从她所走过的历程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位严谨的科研人员、一位关心学生的师长,一位不计个人得失的教学副院长,在具体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勤恳、踏实、苦干的精神,也表现出一位中国女性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传统美德。虽然从事着平凡的工作,但仍旧保持着一颗平常心,在自己挚爱的五尺讲台上默默无闻地耕耘着,以辛勤的劳动书写着不平凡的篇章。

上一篇:舍本取末 第3期 下一篇:建创新团队 创和谐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