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方法及对策

时间:2022-08-11 02:54:24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方法及对策

摘要: 施工是形成工程项目实体的过程, 也是决定最终产品质量的关键阶段, 要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 就必须狠抓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 施工项目; 质量因素; 质量控制

1 施工项目质量控制要素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质量控制主要表现为施工组织和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 控制的

内容包括工艺质量控制和产品质量控制。影响质量控制的因素主要有“ 人、材料、机械、

方法和环境”等五大方面。因此, 对这五方面因素严格控制, 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

2 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特点及原则

由于项目施工涉及面广, 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过程, 再加上项目位置固定、生产流动、结构类型不一、量要求不一、施工方法不一、体型大、整体性强、建设周期长、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等特点, 因此, 施工项目的质量比一般工业产品的质量更难以控制, 主要表现在:

(1)影响质量的因素多、容易产生质量变异(2)容易产生判断错误(3)质量检查不能解体、拆卸(4)质量要受投资、进度的制约对施工项目而言, 质量控制, 就是为了确保合同、规范所规的质量标准, 所采取的一系列检测、监控措施、手段和方法。

3施工项目质量控制方法分析

常用的施工质量控制方法有: 直方图法排列图法、因果分析图法、管理图法、相关图法、调查分析法和分层法, 在进行施工质量控制中具体采用何种控制方法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3.1 质量控制的直方图法: 直方图法是将产品频率的分布状态用直方形来表示, 根据直方的分布形状和公差界限的距离来观察、探索质量分布规律, 分析判断整个生产过程是否正常。

3.2 质量控制的排列图法: 也称为巴雷特曲线法。是根据施工工艺对项目进行逐个检查测试, 把影响项目质量的所有因素逐一排列出来, 从中区分主次, 抓住关键问题, 采取切实措施, 从而确保项目质量。

3.3 质量控制的因果分析图法: 因果分析图又叫特性要因图、鱼刺图、树枝图。这是一种逐步深入研究和讨论质量问题的图示方法。影响复合砂浆加固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因素较多, 这些原因有大有小, 把这些原因依照大小次序分别用主干、大枝、中枝和小枝图形表示出来, 便于一目了然地系统观察出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运用因果分析图可以帮助我们制定对策, 解决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达到控制质量的目的。

3.4 质量控制的管理图法: 管理图又叫控制图, 它是反映生产工序随时间变化而发生的质量变动的状态, 即反映生产过程中各个阶段质量波动状态的图形。质量管理图就是利用上下控制界限, 将产品质量特性控制在正常质量波动范围之内, 一旦有异常原因引起质量波动, 通过管理图就可看出, 能及时采取措施预防不合格的产生。

3.5 质量控制的相关图: 相关图又叫散布图, 就是把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用直角坐标系表示出来, 借以观察判断两个质量特性之间的关系, 以便对加固施工工序进行有效的控制。

3.6 质量控制的调查分析法: 调查分析法又称调查表法, 是利用表格进行数据收集和统计的一种方法, 表格形式根据需要自行设计, 应便于统计、分析。

3.7 质量控制的分层法: 分层法又称分类法或分组法, 就是将收集到的质量数据, 按统计析的需要, 进行分类整理, 使之系统化, 以便于找到产生质量问题的原

因, 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预防。

4 施工项目中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对策

4.1 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

4.1.1 质量通病及原因分析

4.1.1.1 断面尺寸偏差、轴线编差、表面平整度超限产生的原因是: 看错图纸或图纸有误; 施工测量放线有误; 模板支撑不牢固, 支撑点基土下沉, 模板刚度不够; 混凝土浇筑时一次投料过多, 一次浇筑高度超过规定, 使模板走形, 浇筑混凝土顺序不当, 造成模板倾斜; 振捣时, 过多振动模板, 产生模板位移; 模板接缝处不平整, 或模板表面凹凸不平等等。

4.1.1.2 结构表面损伤、缺棱掉角产生原因是: 模板表面未涂隔离剂, 模板表面未清理干净, 粘有混凝土; 模板表面不平, 翘曲变形; 振捣不良, 边角处未振实; 拆模过早或拆模用力过猛, 强撬硬别, 损坏棱角; 拆模后没做好成品保护, 结构被碰撞损坏等。

4.1.1.3 麻面、蜂窝、露筋、孔洞、内部不实产生原因是: 模板拼缝不严, 板缝处漏浆; 模板表面未清理干净或模板未满涂隔离剂;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当或现场计量有误; 振捣不密实、漏振; 混凝土搅拌不匀, 和易性不好; 混凝土放模时自由倾落高度较大, 未用串筒或溜槽, 产生离析; 底模未放垫块, 或垫块脱落, 导致钢筋移动; 结构节点外, 由于钢筋密集, 混凝土的石子料径过大, 浇筑困难, 振捣不仔细等等。

4.1.1.4 在梁、板、墙、柱等结构的接缝和施工缝处产生烂根、烂脖、烂肚产生原因是: 施工缝的位置留得不当, 不易振捣; 模板安装完毕后, 接槎处未清理干净; 对施工缝的老混凝土表面未做处理或处理不当, 形成冷缝; 接缝处模板拼缝不严, 漏浆等等。

4.1.1.5 混凝土强度偏低, 或波动较大产生的原因是: 原材料质量波动; 配合比掌握不好, 水灰比控制不严; 混凝土拌合不匀, 搅拌时间不够, 或投料顺序不对; 混凝土运送的时间过长或产生离析; 混凝土振捣不密实; 混凝土养护不好等等。

4.1.1.6 结构发生裂缝产生原因是: 模板及其支撑不牢, 产生变形或局部沉降; 拆模不当, 引起开裂; 养护不好引起裂缝; 混凝土和易性不好, 浇筑后产生分层, 出现裂缝; 冬期施工时, 拆除保温材料时温差过大, 引起开裂; 当烈日暴晒后突然降雨, 产生裂缝; 大体积混弹簧土由于水化热, 使内部与表面温差过大, 产生裂缝; 大面积现浇混凝土由于收缩和温度应力产生裂缝; 构件厚薄不均匀, 使得收缩不均匀而产生裂缝; 主筋位置严重位移, 而使结构受拉区开裂; 混凝土初凝后又受到振动, 产生裂缝;构件受力过早或超载引起裂缝; 基础不均匀下沉引起开裂; 设计不合理或使用不当引起开裂等等。

4.1.1.7 结构事构件断裂产生原因是:钢筋位置不对; 钢筋数量不足; 严重超载或施工时结构的受力状态与设计不符; 钢筋质量不符合要求, 产生脆断; 混凝土强度过低等等。

混凝土冻害产生原因是: 混凝土凝结后, 尚未取得足够的强度时受冻, 产生胀裂; 混凝土密实性差, 孔隙过多而大, 吸水后气温下降达到负温时, 水变成冰, 体积膨胀, 使混凝土破坏; 混凝土抗冻性未达到设计要求, 产生破坏等等。

4.1.1.8 混凝土碳化会破坏钢筋表面的钝化膜, 使钢筋失去混凝土对其保护使用而锈蚀, 胀裂混凝土。混凝土碳化还会加剧收缩而使结构产生裂缝。

4.2 砌体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

4.2.1 砂浆强度偏低、不稳定砂浆强度偏低有两种情况: 一是砂浆标准试块强度偏低; 二是试块强度不低, 甚至较高, 但砌体中砂浆实际强度偏低。标准试块强度偏低的主要原因是计量不准, 或不按配比计量, 水泥过期或砂及塑化剂质量低劣等。由于计量不准, 砂浆强度离散性必然偏大。主要预防措施是: 加强现场管理, 加强计量控制。

4.2.2 砂浆和易性差, 沉底结硬砂浆和易性差主要表现在砂浆稠度和保水性不合规定, 容易产生沉淀和沁水现象, 铺摊和挤浆较为困难, 影响砌筑质量,降低砂浆与砖的粘结力。预防措施是: 低强度水泥砂浆尽量不用高强水泥配制, 不用细砂, 严格控制塑化材料的质量和掺量, 加强砂浆拌制计划性, 随拌随用, 灰桶中的砂浆经常翻拌、清底。

5 总结

施工项目质量控制是一个从工序质量到分项工程质量、分部工程质量、单位工程

质量的系统控制过程: 也是一个由对投入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开始, 直到完成工程质量检验为止的全过程的系统工程。坚持质量第一、预防为主, 加强质量控制, 提高管理水平, 是企业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关键之所在, 只有在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和用户要求的前提下, 满足质量、工期、成本等要求, 才可能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质、安全、经济适用的建筑产品。

参考文献:

[1] 徐兰. 浅谈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J]. 特钢技术. 2005

[2] 刘幼珍. 浅谈建筑工程质量控制[J]. 西部探矿工程. 2006

[3] 罗中华. 浅谈建筑施工对砼质量控制[J]. 泸天化科技. 2010

上一篇:多糖蛋白联合阿维A综合治疗扁平疣疗效观察 下一篇:卡泊三醇软膏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慢性肥厚性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