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性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心绞痛发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时间:2022-08-11 02:07:50

连续性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心绞痛发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析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应用连续性护理对心绞痛发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心肌梗死104例患者为研究资料,按照入院时间顺序的先后分两组,每组5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连续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予以评价。结果:出院9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各项SQA评分状况相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 连续性护理; 心肌梗死; 心绞痛; 生活质量

doi:10.14033/ki.cfmr.2017.2.0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2-0078-03

心肌梗死是内血管内科疾病中的常见病症,它是指冠状动脉持续性和急性缺氧、缺血造成的心肌坏死[1]。由于此病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以及起病快等特点,若不能予以有效的治疗,则易造成心力衰竭现象的发生,严重时会导致患者猝死,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与日常活动构成严重影响[2]。针对上述情况,将连续性护理应用到其中,其护理影响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5月-2015年4月收治的心肌梗死104例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顺序的先后对其分组。对照组52例,其中男29例,女23例;年龄34~65岁,平均(53.2±2.6)岁。观察组52例,其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35~66岁,平均(54.6±2.2)岁。在所有患者中,其他部位梗死21例,下壁心肌梗死38例,前壁心肌梗死4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梗死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数据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待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要予以实施常规方法治疗,即:对症支持治疗、溶栓治疗和扩容治疗等。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患者在出院前,医护人员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各类药物的注意事项、服用剂量和服用方式等,并向患者讲解药物服用存在的不良反应现象;而且,医护人员要嘱咐患者,随身携带硝酸甘油和消心痛等药物,这样能避免意外的发生。由于多数心肌梗死患者对自身病症的认识较为缺乏,使其易产生紧张、焦虑心理,针对此现象,医护人员要时常予以患者安抚,通过交流对话,对患者传达疾病的有关知识,以及预防措施,这样能加深患者对病症的认识,从而能使自身防护意识有所提高,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在饮食方面,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病症状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叮嘱对含有胆固醇与热量的食物要予以控制,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含有蛋白质和纤维的食物。另外,医护人员要指导患者时常腹部按摩,这样能降低便秘现象的发生。

观察组则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连续性护理,其内容如下,(1)建立连续性护理小队,其小队成员包括普通护理两名与主管护士1名,系统培训连续护理小队治疗心肌梗死后的护理康复方法,其内容包括:日常生活治疗、饮食干预和康复措施等。(2)予以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案,根据患者家属和患者自身的日常生活环境,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自我管理和疾病知识学习方案,其中包括:自我管理方法、病症的形成原因等,在方案中,对护理干预后的依从性和遵医行为要着重。(3)行为生活护理干预:对于患者自身潜在的发病诱因,医护人员要帮助患者发现,并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方案。戒烟,医护人员要叮嘱患者戒烟,并为其制定针对性的戒烟方案,同时,还要嘱咐患者家属,共同监督患者戒烟。在饮食方面,患者要严格按照医嘱,饮食少盐,对患者食盐的摄入要予以关注。等患者的临床病症得到改善后,医护人员便可为患者办理出院手续,但要叮嘱患者定期随访,每周1次,同时,医护人员还要每两周一次家庭随访,并将随访时间、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记录。

1.3 评价标准

采用SQA(西雅图心绞痛生存质量测量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后情绪变化情况予以评价: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机体功能与生活质量状态越好[3];采用CQOLI问卷,对所有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清理予以评价:分数越低,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差[4]。

1.4 统计学处理

通过使用SPSS 19.0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状况对比

患者出院9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SQA评分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对比

出院9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比较,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P

3 讨论

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且多发病症,引发此病症形成的因素较多,其中包括便秘、寒冷刺激和暴饮暴食等,其临床病症表现多以胸后骨疼痛为主,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与身体健康。一般情况下,心肌梗死患者在出院时,身体还未完全恢复,因此,针对心肌梗死患者予以治疗,其主要方法为,护理干预患者的生活方式[5]。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的病症状况,予以制定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能有效降低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连续性护理的实施,能有效促进心肌梗死患者的病症恢复。待患者出院后给予康复性指导,是其主要护理项目,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精神鼓励、生活方式干预和心理干预等,根据不同患者康复时间的不同,医护人员可为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模式。精神护理方面,医护人员还可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指导患者看书、听音乐等,这样能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帮助患者调整心态[6]。生活方式干预,保持患者病房环境的干净整洁,定期开窗通风,保证病房内安静,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治疗环境。在用药指导方面,患者在服药时,医护人员要做到全程陪护,为患者介绍药物的服用说明及注意事项,观察患者在服药期间的临床症状和不良反应改善情况。患者要严格按照医嘱服药,不能对药物剂量予以擅自增减[7]。心理干预,医护人员要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加强与患者间的沟通交流,向患者介绍病症的有关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针对患者的担忧与疑虑,医护人员要予以耐心解答,从而能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在与患者交流过程中,医护人员要保持亲切和蔼态度,这样能拉近与患者间的距离,和患者建立彼此间的信任,从而提高临床治疗的依从性。在饮食方面,要做到饮食规律性,尽量多食用清淡类食物,保持营养搭配均衡,控制体重。护理的持续性与合作性,是连续护理模式所具备的两个特点,换句话说是,将患者住院和出院后的康复指导看作一个护理过程的整体[8]。因患有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与治疗过程相对较为漫长,为了能让患者以一个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疾病和医护人员,连续性护理的实施非常重要。除了上述优势外,予以患者连续性护理,还能使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提高,提升患者的护理配合度。同时,还能增强患者的自我防护与保健意识,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

由此可见,连续性护理的应用,不但能使患者出院后心绞痛的发作频率降低,同时还能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改善不良情绪反应,加快患者病症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霖.连续性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心绞痛发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1):2565-2566.

[2]冯群.连续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2,3(4):146-148.

[3]牛爱军.连续性护理在改善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及生活质量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244-245.

[4]范文静,李明波,董翠霞,等.协同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康复及照顾者的生活质量和照顾能力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25):496.

[5]毛秀芳.连续性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心绞痛发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5,5(32):291-292.

[6]张雪好,陈瑶琴,陈丽花,等.出院后o理干预预防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脏事件发生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5):1763-1765.

[7]高丽红,李敏,万丽红,等.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和自我护理能力的关系[J].中国临床康复,2003,7(9):1391-1392.

[8]郭娜.连续性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心绞痛发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饮食保健,2015,2(16):40-41.

(收稿日期:2016-09-29)

上一篇:强化饮食护理干预在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 下一篇:心理干预及疼痛护理对分娩过程中产程进展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