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人教育理念的戏剧教育模式探索

时间:2022-08-11 02:00:16

基于全人教育理念的戏剧教育模式探索

北大附中于2010年开始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与探索,提出“培养个性鲜明、充满自信、敢于负责,具有思想力、领导力、创新力的杰出公民。他们无论身在何处,都能热忱服务社会,并在其中表现出对自然的尊重和对他人的关爱”的育人目标。基于这个全人教育理念,学校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与探索。经过了五年的实践与探索,学校艺术课程已经形成自身的特色。

一、学校戏剧教育改革前期的探索与实践

学校于2009年已经意识到戏剧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价值,并开始进行教育实践探索。在那个“音乐美术二分天下”的传统艺术教育模式下,我们提出了“全员参与戏剧”的口号。于是,学校以书院为单位形成了7个戏剧剧组,分别在学校各学科教师的帮助下进行戏剧的自编自导。经过两三个月的筹备,期末时,利用一下午时间进行戏剧展演。全校师生参与观摩并对7部学生的原创戏剧进行评奖。这次“全员参与戏剧”活动中,我们以戏剧编创排演为契机,调动了全校师生参与戏剧的崆椤Q菰痹谔ㄉ涎荩观众当评委,这也让我们看到了这次活动其实不仅培养的是演员,更培养了观众。演员加入到各剧组,担任着编剧、导演的角色,对于学生的编创、表演、合作与竞争等方面提出了挑战。而观众走进剧场担任观赏者和评价者的角色,对于观众如何鉴赏戏剧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这一次尝试也奠定了北大附中发展戏剧教育的目标和基础,因为我们也看到了戏剧教育这种 “形象性、艺术性、审美性和思想性”的特点对于学生成长发展的必要性。这次“全员参与戏剧”的活动,后来被我们称作为北大附中第一届戏剧节。从第二年开始,我们真正进入了戏剧教育的改革时期,开始了北大附中第二届书院戏剧节的筹备。

二、“书院戏剧节”剧组课程的模式

有了举办第一届戏剧节的经验,我们再此基础上开始筹备第二届“书院戏剧节”。我们将“书院戏剧节”定义为活动类课程,即将戏剧课程与戏剧活动相结合,将比赛活动作为戏剧课程设计的教学任务。在戏剧节的设计环节中,一共经历三个阶段,分别是课程阶段、“专业戏剧演出季”以及学生戏剧展演评奖阶段。

在课程阶段,学生开学初通过选课进入到各书院剧组。我们总共开设7个“书院戏剧节”剧组课程,分别由中央戏剧学院的研究生担任各书院的指导教师。第一节课上,每个学生通过竞聘的方式竞选剧组中导演、编剧、主演、灯光师、剧务等职务。外聘的戏剧教师在剧组中并不是导演的角色,而是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并非实际的课程领导者。这样的设置,便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多体现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原创体验。剧组建立之后,编剧(学生)在全剧组的帮助下进行剧本创作。戏剧节要求每个书院排演一出原创戏剧,时长为40分钟左右。剧本形成之后,就开始进入排练合成。当课程阶段经历2个月之后,各书院剧组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合排。这个时候开始进入了“专业戏剧演出季”的阶段。

“专业戏剧演出季”是戏剧节进程中的第二个阶段,主要是邀请专业的剧组来学校进行演出,其目的是给即将要演出的学生戏剧剧组提供剧场合成的学习借鉴机会。在演出结束之后,都会安排专业戏剧的主创团队进行演后谈活动,与同学们进行创作分享。“专业戏剧演出季”必然会带给戏剧节剧组课程学生很多的专业借鉴,同时也能够提升全校师生鉴赏戏剧的能力,是一次戏剧艺术全校性质的普及活动。

第三阶段是学生戏剧展演、评选阶段,分为展演周和颁奖典礼两个环节。在戏剧展演周,每天会安排一个书院的戏剧进行全校范围内展演,各书院提前抽签决定展演顺序。由于黑匣子剧场只能容纳90人左右,所以每个书院均安排中午场、下午场和晚场三场演出,以保证更多的观演人数。观众凭票入场,每场演出结束后,由观众票选产生该书院戏剧最受欢迎演员一名。展演周结束后,将安排戏剧节的颁奖典礼。颁奖典礼可以说是“书院戏剧节”剧组课程的期末考试,即终结性评价。评审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是专业院校的专家评委;二是看完全部七个书院戏剧的观众。

“书院戏剧节”剧组课程是一门课程,所以当戏剧节结束时,指导教师还将给剧组中所有成员进行评价。学生所获得评价是多元化的,既有剧组老师根据日常表现所给予的成绩评价和学分认定,也有来自专家评委和普通观众所给予的荣誉评价。学生从选课进入剧组到最终的颁奖典礼,这其中不是简简单单的对戏剧的参与,更多的是一种全方位的体验。这种体验有对戏剧表演、戏剧编创的体验,也有合作、竞争、成功和失败的考验。

三、“书院戏剧节”剧组课程的特点

以戏剧为载体带动的“书院戏剧节”剧组课程,将课程与活动相结合,带给了学生多方面的参与体验,有别于普通艺术课的形式,并形成自己的特点。

1.专业化

“书院戏剧节”剧组课程的专业化,一方面体现在硬件方面。结合戏剧艺术的特点,学校参观了北京各大艺术院校的专业教室和剧场,修建了专业的黑匣子剧场。剧场内的各种设备设施,都符合戏剧艺术对专业场地的需求,力求最大限度地为学生营造艺术体验性较强的专业化剧场。学生每次的戏剧排练课以及戏剧展演周都是在黑匣子剧场进行。另一方面体现在软件方面。为了给“书院戏剧节”提供专业性的教学服务,我校联系了中央戏剧学院领导和业内专家,寻求合作并探讨如何在普通中学生开展专业化的戏剧教育。最终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签订合作协议,每年委派数名中戏导演系研究生作为戏剧节的指导教师。学校的戏剧教育有了专业化的师资保证,同时中戏导演系也将此种形式的教学合作作为本院校研究生的实习平台。

2.活动课程化模式

“书院戏剧节”是以剧组课程的模式开展,并作为艺术的学分课程,固定课位供学生选择。这一课程模式保证了选课学生的兴趣和人数,同时确保了师生排练戏剧的时间。学生不会因为需要排练戏剧,而耽误自己的业余时间。对于选课学生,课程分数既是一种约束,也是一种鼓励。“书院戏剧节”剧组课以活动作为课程的任务驱动,并且用课程来推动“书院戏剧节”各项活动的有序开展。

3.“艺术课程群”模式的特点

“书院戏剧节”剧组课程虽然以戏剧课程为主要授课方式,但是在戏剧节期间也联合了学校其他艺术课程,形成了“艺术课程群”的模式。比如,选修了戏剧节课程的同学可以通过戏剧表演、编剧等选修课程进一步提升自己在戏剧领域的造诣;选修了平面设计课程的同学为本书院的戏剧演出设计海报、门票;选修了灯光操作课程的同学为戏剧节展演提供灯光保证;而选修了纪录片制作课程的同学则可以为戏剧节拍摄纪录片,这就真正产生了“课程群效应”。艺术课程群的模式不仅仅让多种艺术课程以共同的任务为驱动开展课程与课程、老师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也为戏剧节的展示提供综合艺术形式方面的支持,极大的提高了戏剧演出的专业性和综合性。

“书院戏剧节”剧组课程是我校艺术教育探索出的新模式新理念,是一次具有北大附色的课程创新。活动与课程相结合,课堂与课下相结合,专业学习和团队培养相结合,这些在提升课堂与活动实效性的同时,也实现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以戏剧节剧组课程辐射的课程群效应,不仅保障了活动的专业性,同时推动了艺术各领域学科相互融合、相互合作的发展和建设。引进校外优秀专业资源,联合研发适用于中学生课程的模式,不仅提升教学资源水平,同时实现双赢,找到各自实践平台的契合点,互惠互利。

上一篇:筑牢防线 风清气正 下一篇:特殊“面试”保障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