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蚕场集约化经营

时间:2022-08-11 01:57:17

柞蚕场集约化经营

柞蚕业是凤城市的传统产业,全市现有柞蚕场150万亩,年养蚕1.7万把左右,产茧10000吨左右,正常年景农民年养蚕直接收入一亿元,2011年凤城市农民养蚕直接收入达3.363亿元。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凤城市的柞蚕场生态环境出现退化,影响了柞蚕场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 针对凤城市柞蚕场现状,凤城市蚕业管理总站自2007年开始在凤城市白旗镇等8个镇(区)大面积推广柞蚕场集约化经营技术,截至2011年5月,推广蚕场应用面积66.3万亩,合计增加农民收入3619.5万元,同时带动周边蚕区蚕农增收1.2亿元。通过该技术推广,为农村提供6000多个就业岗位,柞蚕场的郁闭度提高20%,水土流失量减少9﹪,柞蚕场的生态环境得到大幅度改善,达到了柞蚕场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整体提高的效果,具体技术措施是: 一、优良树种选择与蚕场补植加密。 选用尖柞、辽东柞及蒙古柞橡种进行直播或育苗造林均可。近几年补植过的蚕场,由于幼小柞树生长缓慢,应加强管理,必要时进行第二次补植以提高蚕场利用率。 二、扩大树冠,优化树形。 在根刈树形基础上,培养中刈、中刈放拐和复层冠型(阶梯树型)等。在留树型有困难的地区,可采取简而易行的留枝新法,以提早放叶、扩大树冠,增加产叶量。具体方法是:在柞树更新剪伐时,将弱小枝(基部粗1.8厘米以下,长1.3米以下)不伐掉,留枝量5%~15%,大墩多留,小墩少留。 三、控制食叶量与剪伐周期。 放蚕强度过大,不仅使树势下降,还易产生冻害,甚至死亡。所以养蚕柞树一定要留1/5~1/3的柞叶。不但利于下年发叶,而且有利于蚕茧质量的提高。更新周期不能太频,根刈6~7年,中刈3~4年,复层冠型5~6年,采用异步轮伐,效果更好。 四、保护和改良蚕场植被。 蚕场植被是保持水土和提高肥力的基础。所以养蚕时应做到不割场。对于高大的草灌植物可采取沿等高线留带方式(带宽0.5~1.0米,带距1.0~1.5米)。有条件的地方最好种植胡枝子、紫穗槐及花木兰等豆科植物,以提高土壤含氮量。 五、合理配建柞树保苗场。 选用优良麻栎(尖柞)、辽东柞、蒙古柞橡种,采用直播或植苗建立保苗场。多年来各地都配建了很多保苗场,要抓好保苗场的管理工作。做到合理使用,留叶养蚕,合理剪伐。有条件的地方对新老保苗场适当施肥,以加速成林。

上一篇: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生态伦理思想 下一篇:档案馆的生态学及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