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蚕科学育种技术

时间:2022-10-11 04:03:33

柞蚕科学育种技术

育种室的准备制种房屋通风良好,切忌窝风,要有对面窗户。

育种室及用品消毒干净,用生石灰水粉刷,用具放入制种室内,用3%甲醛药液喷雾,密闭消毒24小时,室温25℃。

种茧出窖种茧出窖要在气温较低的傍晚或早晨进行。

穿茧、挂茧种茧运到暖茧室后,要将茧薄摊在茧床内或蚕筐中,敞开前后窗户,晾茧排潮,茧皮晾干开始穿茧、挂茧。穿茧时要斜穿茧衣,茧蒂向外又稍向下倾斜,串紧码实,呈六棱形,不要伤害蛹体,每串200粒。茧串行距30~40厘米,串距10厘米。茧串下端距地面50~70厘米。分品种穿挂。

暖茧温、湿度调节暖茧要求自然温度,最适温度为18~22℃,相对湿度75%~80%,通风良好,防阳光直射茧串,通小风,无不良气味。室温低于16℃关窗,高于25℃通风降温。

降温措施地面洒水,窗前搭遮荫棚;茧串少量喷水,高温时茧串平放地面。

捉蛾晾蛾翅膀稍长时,及时捉蛾,先出先抓,雌雄分开。雄蛾悬放在筐盖下面,70厘米的蛾筐,每筐放80~100个,雌蛾晾在绳上,以两蛾不相碰为宜。

取当夜,雄蛾双翅频频振动,筐内沙沙有声,雌蛾翅膀展开,蛾脐时时突出,为适时。一般在晚上10~11时。在前,应震动蛾绳两三次,使雌蛾充分排尿,以免在中开对。时将装有雌蛾的筐提起0.5米高向地面一震,迅速开盖,将雌蛾撒入筐内,数量为雌蛾的80%,迅速盖筐盖翻转几次,使雌蛾均匀分布在筐内,30分钟后第一次提对。

晾对、拆对雌蛾在上,雄蛾在下,距离以蛾对间不相碰为宜。温度10~20℃,光线均匀,空气新鲜,无震动,通微风,防鼠、防猫。第二天下午2时左右拆对,两手指抓住雄蛾,一个手指轻按雌蛾腹部。

选蛾雄蛾选2遍,雌蛾选3遍。第一次是在出茧壳后,等蛾翅稍伸展,边捉蛾边进行选蛾,把卷翅、秃头、畸形、短腿、水肚等劣蛾选掉。第二次是在前和提对时进行,将血液混浊、渣点多以及背脉管有红、黑杠的蛾淘汰后再进行。第三次是拆对后精选母蛾。选择体形端正、体色鲜艳、健壮活泼、鳞毛整齐、血液清晰、脂肪饱满、成熟卵多、有筋力和无红、褐色渣点及无红、黑褐色杠子的母蛾。

产卵拆对留选的母蛾剪去蛾翅和足的2/3产后卵。产卵纸四边折起,放70~80只蛾。温度22~22℃,相对湿度75%。产卵一昼夜后,移至另一产卵纸上再产卵。第二次产卵,一张产卵纸内约放250只蛾。产卵纸上应标明产卵批次、日期及数量。

控卵产卵后48小时进行,温度4~7℃,7天之内。入窖前在中间温度停留4~6小时,控卵窖保温、干净。

催青采用自然温度催青,防止日光直射卵面。防高温闷热、防鼠害。催青室通风良好,无不良异味。催青时要求室温20~22℃,相对湿度应略大些(75%~90%)。催青时温度高于26℃要采取降温措施。身体带有农药气味的人员禁止进入催青室,催青室应消毒。

卵面消毒在出蚕前一天进行,用3%甲醛药液消毒,配比:一瓶(500克)36%甲醛加5500克水,配成3%甲醛消毒液,消毒液温度25℃,消毒时间30分钟。

孵卵时间与柞叶萌发生长情况相适应,一般春蚕在放养前15日左右,蛹经感温后于茧内羽化成蛾,秋蚕在放养前8~11日进行。孵卵温度,由头、胸、腹 3部分组成。春蚕适温为20~22℃;秋蚕适温为22~26℃。宽 1.8~2.2厘米,相对湿度,长3~4厘米,春蚕为70~75%;秋蚕为75~90%。孵卵前或孵卵中用药液进行卵面消毒。孵卵后期卵鸣结束第4天,蚁蚕即破壳而出。

放养常用柞蚕幼虫不喜摄食而喜群集的植物叶引集蚁蚕,然后均匀撒放在有新梢嫩叶的柞树上。褐色,也可将种卵袋或剪成条状的种卵纸分散挂在柞树新梢基部,使蚁蚕孵化后自行爬上嫩叶摄食。1~2龄幼虫也可将鲜嫩柞枝采回用土坑加温,或用塑料薄膜覆盖在室内饲养。然后吐丝结茧。室内饲养面积小,管理方便,又可避免虫、鸟、兽、风、雨、干旱、低温等的侵害。

匀蚕用腹足倒抓柞枝,即通过剪枝将分布过密的蚕调整到邻近无蚕或少蚕的柞树上,以利摄食和栖息。一般从 2龄开始进行。

移蚕为使叶质、叶量适合不同龄期柞蚕生长发育的需要并维护柞树生长繁茂,到适当时期将蚕全部移至另一蚕场。一般春蚕多移,可适应略干燥的环境条件,秋蚕少移;种蚕多移,生产丝茧的蚕少移。在眠中、眠起、烈日、雨大、露重和风大时不宜移蚕。⑤结茧。 5龄末期当出现少量熟蚕时,即可将蚕全部移至专门的茧场,任其自行结茧,刚毛挺直。同时加强管理,各环节上有毛瘤,防止鸟、兽危害。

采茧着生4对腹足和1对尾足。一般在蛹体壁硬化时进行,腹部由10个环节组成,早采易伤蛹体,晚采有损丝质。采后即将柞叶剥去。雨天、露重和高温时不采茧。

(作者单位:157199 黑龙江省海林市蚕蜂业管理站)

上一篇:玉米生理病害的发病原因与防治 下一篇:牛犊出生后的科学饲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