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内分泌专家门诊医患交流质量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时间:2022-08-11 12:50:51

妇科内分泌专家门诊医患交流质量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摘 要】目的:调查分析当前妇科内分泌专家门诊医患交流的质量,提出改善措施。方法:以我院2011年1月―2012年5月收治的400名妇科内分泌患者作为调查研究对象,采用调查表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00名病人的病史资料和治疗信息为:在医生对病人的询问中,有114名病人提供了完整的治疗情况,占总人数的28.5%,有149名病人提供了完整的检查情况,占总人数的37.25%。在医生对病人说明了在这次检查中的结果和治疗应当采取的措施后,只有83名病人对检查结构有一定的认识,占总人数的20.75%,111名病人对医生所说的治疗措施能够理解,占总人数的27.75%。通过对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年龄不低于20岁且不超过40岁的病人相对于年龄不超过20岁的病人,提供的病史资料以及治疗过程信息更为准确,文化程度高的提供的信息相对要准确,不是医护组的病人比医护组的病人提供的信息准确性低,各组差异对比明显(P

【关键词】妇科内分泌;专家门诊;医患交流质量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028―02

在对妇科内分泌专家门诊中,由于相互之间工作和职业局限,医护人员与病人之间存在一定的需求差距,导致病人对病史以及既往的治疗信息不重视,不能够很好的提供相关资料,但是病人的病情却在不断的变化。因此,只有加强医护人员与病人的交流,深入的了解病人的具体情况,才能够提取更全面充分的病人资料作为诊治依据的信息,提高诊治的正确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获得病人的满意。当今社会是一个人性化的社会,在门诊诊治过程中也要以病人为中心,门诊专家不仅要具备很强的专业能力和丰富的治疗经验,而且要懂得如何与病人进行沟通和交流,从与病人的交流中提取相关的治疗信息,并通过对病人的关注了解病人的心理情况,对病人的负面情绪和心理进行疏通,促使病人在舒心的门诊治疗中尽早康复。相关资料表明,加强医护人员与病人的沟通交流,能够促进病人对治疗过程更加满意,相反,如果医护人员与病人沟通不畅很容易导致病人对治疗产生不满情绪。本文通过对400名妇科内分泌病人在专家门诊中医护人员与之沟通交流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妇科内分泌专家门诊医患交流质量。现做如下报告。

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1年1月―2012年5月收治的400名妇科内分泌患者作为调查研究对象。所有病人中,年龄最小的病人21岁,年龄最大的病人34岁,平均之后病人的年龄为(26.5±0.5岁)。

2 调查方法

2.1 调查采取调查表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病人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在医患交流中的各种因素。

3 讨论

妇科内分泌相对于其他的妇科疾病,对病人来说比较难以理解。在妇科内分泌专家门诊当中,医患沟通交流会比较困难,交流中主要以患者作为交流的中心,门诊专家主要给予病人疾病知识方面的讲解,让病人能够充分认识到疾病的症状以及自己的病情,并在生活中加强对某些方面的注意,交流中主要听患者对病情的陈述,门诊专家从中了解相关的病情信息,在对患者病情有一定了解过后,门诊专家鼓励患者就诊,并对患者在诊治过程中的配合态度表示感谢,让患者复述治疗采取的措施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等。但是,因为医学是一项比较专业的科学,在交流中,患者会在一定程度上难以理解相关疾病内容,医生和患者之间交流的内容不对称。在妇科内分泌专家门诊治疗过程中,患者能不能将自己的疾病信息全面无误的告知专家,能不能全面理解专家对疾病诊治提供的方案并且认可专家给出的方案,患者在门诊中就诊的积极性等,都会关系到门诊专家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治疗。

3.1 患者提供病史的情形

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发现,有些患者对治疗表现出很强的积极性,主动表述病症并且对医生进行重复的询问,能够较为完整无误的将自己的病情表述出来,而有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积极,比较被动,对有些病情不愿意让医生知道。在本次调查研究中发现,大多数病人在医患交流中愿意将病情完整无误的告知医护人员,包括之前的病史、当前自我症状感觉以及月经历史和生育历史,希望医护人员给予专业性的建议和指导,但是只有少数病人在医患交流中能够真正做到将病情无误的表述出来并提供相关治疗信息和既往病史、治疗史。受到职业、受教育水平等方面的因素制约,有一部分病人在医患交流过程中表现出对健康知识的无知,在交流中不知道该怎么表述相关症状,只是被动的听医生讲解或者只是被动的对医生的提问给出简单答案,医患交流比较困难,交流中病人容易出现焦躁现象,情绪和状态不佳。

国外的一些医生持这样的观点,觉得医生要像教育家那样,要在社会上进行一定程度的宣传教育,不仅要针对病人进行宣传教育,而且要对病人家属进行宣传教育。相关的实验证明,对病人进行一定程度的宣传教育和培训,能够让病人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关于自身的疾病知识,能够更好的与医生交流,在交流中主动性较高,能够较好的将自己的病情完整无误的表述出来,通过这种方法提高了医患交流的质量。在各项医患交流质量的研究中,将近一半的研究认为要加强对患者的医疗知识培训,在医患交流中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引导,通过不同的途径对患者进行宣传教育促进患者掌握一定的疾病知识,为患者在医患交流中能够具有一定的基础疾病知识,能够提高患者的表述能力。相关研究也表明,参加过医疗知识培训的患者或者受到医生引导的患者,与医生交流更积极,问题更有针对性,并且主动提出很多问题,问诊的效率也更高。

3.2 病人对治疗措施的认可情况

国外在研究中发现,医患交流过程中呈现这样的特点,病人一方面觉得在交流过程中有很多信息没有了解到,另一方面医生在交流中告知病人的相关信息中病人只能记住其中的20%到60%,并且病人真正记住的信息当中将近一半的信息出现记忆性错误或者理解性错误。在本次研究中发现,在交流中妇科门诊专家告知病人检查结果和应当采取的治疗方案后,高达70%的病人无法正确认识专家的说法。所以,在专家告知后,要求病人自己将专家告知的情况重复说出来,通过这种方法了解病人对哪些方面的知识还未了解,并对信息做补充,这种做法有效的促进了治疗效果。在研究分析中发现,病人的年龄大小,受教育程度以及病人的职业状态都直接关系着病人对治疗信息的理解和认识能力。因此,要求医护人员要根据病人的年龄大小,受教育程度以及职业状态等不同,分别使用对应的沟通方法,使病人在沟通中能够更加适应,促进诊治的顺利进行,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3.3 病人治疗中的态度

调查分析表明,有很多病人对治疗抱有过高的期望。在治疗过程中,病人在内心对医院抱有某种依赖性,认为医院的医疗水平非常发达,只要愿意花钱,就一定能够将病治好。他们所不知道的是,医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目前的医疗水平有一定的局限性,以及在医疗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风险。对于病人这方面的心理特点,医生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为病人讲解相关的疾病知识,告知他们目前的医疗水平对他们的病症在治疗上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治疗效果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让他们对疾病和医疗水平都有一个正确的看待。还要求医生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和医学素养,争取为病人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促进病人对治疗的满意度。

病人在生病过程中感到痛苦和苦闷,精神状态不佳,内心感到烦躁和无助,而且在治疗中长时间的等待过程增加了他们内心的负面情绪,因此,他们需要在诊治过程中获得心理上的安慰和平衡,需要热情的接待,需要较好的对待,并要求在诊治过程中能够获得他们想要的信息,能够受到医生的关心和重视。在研究中发现,一大半的病人觉得医生的关心和重视非常重要。

医疗主要是治病救人,因此医疗的中心和重心都是人,具体表现在解除病人的疾病和痛苦,使病人能够拥有健康的身体。Sator和一些人持这样的观点,如果医生对病人的关心和重视程度不够,很难在诊治中与病人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而且病人感受到这种态度会非常不满。国内外的一些相关调查研究都一致认为应当通过培训加强医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加强医生对医患交流的重视和对病人的心理关注,提高医生的沟通技巧和沟通能力,促使医生能够针对不同的病人采取适当的沟通方法,以达到更好的医患沟通效果,提高治疗效果。在医疗学校,也应当开设一些医患沟通的学科,特别是针对于一些绝症患者的沟通技巧。医患沟通培训主要着重培训医生在沟通中对病人的尊重,对病人的倾听能力,沟通的耐心以及对病人的认可等几个方面。

在研究中还发现,有少部分病人对医生不够信任,在交流过程中害怕将比较隐私的病史告诉医生,例如他们的性生活史、月经史等,最终只能通过进行相关检查来获取相应信息。病人对医疗检查中存在的风险认识不足,他们不知道在医疗检查中可能会给他们身体带来的负面影响,这种不信任的行为给病人以及医生都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所以,在诊治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对病人妇科疾病方面的知识宣传,促进病人对妇科知识的了解,促使病人在交流中能够针对自身的病症提出相关性问题,另一方面要促进病人对医生的信任,拉近彼此的距离,这样才是促进医患交流的关键。

本次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在调查中,病人对治疗的态度表述可能存在一定的谎言,这需要在以后的调查问卷中做改进措施,提高研究的真实性。

参考文献:

[1] yon Lengerke T;Kursch A;Lange K The communication skills course for second year medical students at Hannover Medical School:An evaluation study based on students' self-assessments 2011(04)

[2] Senol Y;Ozdogan M;Bozcuk H Effects and Permanency of the Training Program "Communication with Cancer Patients" on the Opinions of Students 2012(02)

[3] Talen MR;Muller-Held CF;Eshleman KG Patients' communication with doctors:a randomized control study of a brief patient communication intervention 2011(03)

[4] 李小红,佘文静,韩字研,雷海科.妇科内分泌专家门诊医患交流质量的现状调查[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2(6):642-646

上一篇:131Ⅰ治疗甲亢的辐射风险与防护 下一篇:高职广播影视类行业英语教学管理方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