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俞敏洪

时间:2022-08-11 11:23:02

“蜗牛”俞敏洪

俞敏洪曾经讲过一个雄鹰和蜗牛的故事。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一种是雄鹰,靠自己的翅膀飞了上去。还有一种动物,那就是蜗牛。蜗牛肯定只能是爬上去。从底下爬到上面可能要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一年、两年,而且,这个过程绝对不是一帆风顺的,一定会掉下来,再爬。但是,蜗牛只要爬到金字塔顶端,它眼中所看到的世界,它收获的成就,跟雄鹰是一模一样的。

俞敏洪说,自己就是那只蜗牛。这个当年从江苏农村走出来的穷小子,插过秧,开过拖拉机,求学北大任教北大又决然离开北大。从手拎糨糊桶到处贴小广告的个体户干起,俞敏洪最终将“新东方”送到美国纽约证交所上了市。

在俞敏洪的人生经历中,3次高考是他命运的关键点。

1962年10月,俞敏洪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市夏港镇葫桥村一个家境贫寒的农家。父亲是个木匠,母亲是生产队妇女队长。1978年,高中毕业的俞敏洪第一次参加了恢复高考之后的全国统考,结果名落孙山。母亲听说当地一所初中缺英语老师,就跑到校长家里说情,硬是把16岁的俞敏洪送进去当了代课老师。母亲的执着让俞敏洪有了第二次参加高考的决心和勇气。那一年,为了挣到15元的高考补习班费用,俞敏洪一边帮人开拖拉机运输货物,一边抽空背单词、学英语,但结果依然是铩羽而归。第三次,拼了命的俞敏洪,在补习班里用20天的时间,把英语老师出的300道考题背了个滚瓜烂熟,英文成绩一下子从倒数第一上升到正数第一。那一年,他最终以超过录取线7分的成绩考上北京大学西语系。

1980年,18岁的俞敏洪用一根扁担挑着自己的两麻袋行李来到北大。入学时他连普通话都不会讲。第一次开班会全班同学互相介绍,俞敏洪说完后,班长站起来说:“俞敏洪,你能不能不讲日语?”

天之骄子的那颗骄傲的心尚未着陆,就被现实刺痛了一下。

俞敏洪自卑地发现,不仅是普通话,自己很多方面和同学们相差太远。同学们都博览群书,而他连《红楼梦》都没读过。他的英语水平也很差,在农村上学时既不听也不说,只会背语法和单词。因为英语高考分数不错,他先被分到A班,一个月后就被调到了C班,也就是“语音语调及听力障碍班”。

整整一年时间,俞敏洪拿着收音机在北大的树林中,向播音员学说普通话,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诵读记忆。在背过的单词不断遗忘的痛苦之中,他对自己说:“我的砖头还没有捡够。”

俞敏洪的宿舍离开水房很远,每次提热水要来回走20分钟。俞敏洪想,提一瓶水也要花这么长时间,干吗不一次提四瓶呢?于是他每天都帮宿舍里的人提水,一提就是四年。大家看他提水习惯了,有的时候他忘了,同学还会提醒他:“俞敏洪怎么还不去提水?”俞敏洪从没觉得自己吃亏,憨厚地一笑,拿起水瓶就出发了。

在风景优美的未名湖畔,俞敏洪就像丑小鸭一样,孤单地落在了群体之外。同学们双双对对花前月下,却始终没有一个女生注意他。落寞的他不参与班级和学校的各种活动,也不参加学校的各个社团。大三那年,俞敏洪正在读《红楼梦》,看到黛玉吐血那一节,心里一惊,因为他发现自己那段时间也吐血了。到医院一检查,竟然真患上了肺结核。无奈,他只好休学一年,住院治疗。1985年,俞敏洪以倒数第5名的成绩大学毕业。

在俞敏洪看来,这不是竞赛的结束,马与骆驼的较量才刚刚开始。他认为:骆驼走的路要远远比马多,因为马跑一会儿就会停下来,而骆驼一旦开始走,如果不让它停,它就会一直走。这让他对自己有了新的考量,那就是,做一只勤奋的骆驼,用每天不停息的创造,战胜聪明的人。

他在毕业感言中说:“大学我追了大家5年没追上,但扮演一个骆驼的同学肯定不会放弃自己。同学们5年干成的事情10年,10年干成的事情20年,20年干成的事情40年。实在不行,我到了80岁后把你们一个个送走了我再走。”

在以后的日子里,俞敏洪的生活只有“学习”和“读书”两个词。他不停地背英语单词,听口语录音,抵御着来自外部的干扰。而一天十几个小时的狂背,竟然让他很快记住了不下8万个英语单词。

1988年1月,他以657分的优异成绩一次通过了托福考试。本以为出国一切都顺理成章的时候,俞敏洪却在最后一步走不下去了——尽管他成绩优异,又获得了多所美国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但就是没有一所学校能够给他提供一分钱的奖学金。在当时,仅靠他每月120元的工资,显然不能支付留学期间高昂的学费。看着别人高高兴兴地跨出国门,无奈、茫然和失望,再一次纠结在俞敏洪的心头。

出国无望,经济也陷入了窘境。为了增加收人,俞敏洪开始到各个培训机构教书。1989年,俞敏洪承包了一家民办学校的外语补习班。但不久,就因“打着北大的旗号私自办学”的名义,被北京大学处分。俞敏洪选择了离开。之后两三年间,俞敏洪为一家名为“东方大学”的民办学校创办外语培训部,随后他决定独创一片天地,自己办一所培训学校。无钱做广告,在北京凛冽的寒夜中,俞敏洪和老婆一起拎着糨糊桶满大街贴广告,常常是广告还没贴上去,糨糊就冻成了冰。

初创时“新东方”的硬件设施不好,俞敏洪便身兼数职,“开一辆面包车,自己拉教材,接送学生。一年跑了7万公里,现在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有一次他扁桃体发炎,高烧近40摄氏度,大热的天浑身哆嗦但找不到可以替他上课的人,只好穿上棉衣披上棉被,咬着牙上完5个小时的课。还有一件令俞敏洪抱憾至今的事是女儿的出生。当时医生预计孩子会在晚上9点出生,可俞敏洪当天晚上9点半前有3个小时的课不能不上。无奈,俞敏洪狠下心把老婆一个人丢在医院,自己跑去上课。等下课跑回医院,女儿已经睁开眼睛望着他了。

两年后,“新东方”在艰难的挣扎中站稳了脚跟。“只要你努力追求,总有办法做到。”这是俞敏洪常说的一句话。他一直相信,一个人的命运,有一部分是可以改变的。而改变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勤奋。那些成天梦想着撞大运的人,永远只会抱怨。但是他可能从来没想过,别人“撞上了大运”,有可能是因为他身上的某种能力和努力,而不仅仅是运气好。

俞敏洪请回了留学海外的老师徐小平和同窗好友王强,随后着手吸纳和培养自己的师资力量。随着团队的壮大,更多的海外留学人才集中到他的麾下,一时间,外界形容俞敏洪为“一只土鳖带着一群海龟干事儿”。

上一篇:中职电子专业集成运放线性应用“三步分析法”... 下一篇:优化小组学习评价 提高学生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