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备课要以人为本

时间:2022-08-11 10:46:17

小学数学备课要以人为本

摘 要:在进行小学数学备课时,重在备学生。要想备好一节课就要充分去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掌握学生的学习态度、年龄特点,从而使教材的处理和教学方法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备课的服务对象是学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备课;了解学生

近年来,让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头疼的事是数学枯燥乏味,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有的发呆,有的偷玩儿,有的开小差,还有的打瞌睡。好像戏台上唱戏,教师在台上唱,学生在台下看,其实爱看戏的只有少数,而多数干别的事儿。其原因是教师是主角,而学生是配角。教师只备了教材,而没有备学生,教师始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教育首先应该是人学,作为教师,如果不了解孩子的智力发展、思维兴趣、特长爱好,就谈不上教育。在教育这种双边活动中,教师是施动者,学生是受动者,同时学生也是教育的主体。新时代呼唤新的教育理念,祈盼新的教育机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人的主体性,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的现状,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

赵才欣在《如何备课》中认为备课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等,但大多数教师将备课全放在了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学过程上,而忽略了备学生,造成了备课和上课两者脱节。备课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学,教师应走进学生的心里,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不是为了备课而备课,把我们的思想强加到学生身上,领着他们走路。例如,我在教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中“把分母为10、100、1000…的分数化成小数”时,我以为这只有一步就能完成,很简单,在备课时没有考虑到这班学生基础很差,对小数的意义认识不清,所以没有涉及这方面的复习题,给学生探究新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这样的例子很多,教师常常只想自己的一节课怎样顺利地完成,而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造成了教学设计达不到所要的效果。备课没有一定的模子,而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的经验总结,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方法的最好结合。要用多种多样的备课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自己与众不同的教学风格。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这充分说明了教师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也就是说只有了解了学生才能教他们怎样去学,体现了备课备学生很重要。备好一节课就要我们去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年龄特点,从而使教材的处理和教法的选择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我们应该猜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按照学生的发展实际去备好每一节课,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不能让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比如,我在教学“2、5的倍数的特征”时,课本中是这样提问的:“在表中将5的倍数涂上红色,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在表中将2的倍数涂上红色,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我考虑到我接的这班学生数学基础很差,这样的问题对他们有难度,于是我没有按照课本提问,而是等他们涂完、仔细观察之后,我提示性地问:“你发现你涂得这些数的个位有什么特点?”学生很流利地说出了2、5的倍数的特征。这样变难为易,让学生愉快地掌握了要学知识,老师轻松地教会了学生知识。因为我了解我的学生,所以这节课上得很成功。

教师要了解学生,首先要知道学生的年龄特征,掌握他们在这个年龄段身心发展的特点。其次,要清楚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基础知识、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教师的水平高低决定不了学生的成绩好坏,而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决定了学习成绩的好坏。我们新时代的教师不仅要考虑自己讲什么,还应该考虑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去年我接任了全校数学基础最差的五(1)班的数学,它比平行班均分相差十几分。考虑到他们的基础差、忘性大。我在教完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后,为了衔接紧密,便于学生掌握,大胆地把教材进行了调整,把第六单元的“分数加减法”调到了前面先教,把没有关联的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放后面教,这样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我常常备教材时,把教材中的例题改为他们感兴趣的身边的人或事,提高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所以,教师的文化水平高低只是一个条件,重要的是看谁了解学生。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所以,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备课时应该经常与中老年教师交流合作,在工作中互补,在备好教材、备好教学方法、备好学生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更好地备好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教得更轻松,让学生学得更愉快,让每一堂小学数学课更高效。为了孩子们,为了教育事业,为了祖国的未来,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吧!

上一篇:莫让“语言文字训练”在课堂中受冷落 下一篇:关于农村小学校长管理工作中的困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