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留守儿童 从“心”开始

时间:2022-08-11 10:44:54

关爱留守儿童 从“心”开始

摘 要:留守儿童在当前社会已成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本文从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心理问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两个方面作一论述。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策略

留守儿童在生活、心理、人身安全、成长教育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已经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专家呼吁,留守儿童不只是一群缺少父母照看的人,他们是这个时代的孤儿,他们的成长与中国的未来也息息相关。家庭、学校和社会应重视和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确保农村“留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一、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心理问题

(一)长期缺失父母之爱引发的心理问题。留守儿童之所以产生心理问题,首先是年龄,因为他们大多都在十五岁以下,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而他们的父母在自己的孩子出生才几个月或一周岁后,就外出务工,留守儿童是十分想念父母的,但是有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年回来一两次,有的甚至长期不回来,还有的父母很少与留守儿童电话联系。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感失落,产生孤独感,导致心理失衡。使他们形成情绪消极,表现出性格内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虑、任性、暴躁,有的出现逆反心理、怨恨情绪。这也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不少留守儿童没有知心朋友,情感淡漠,儿童孤独最初的表现是语言和情感方面的问题,时间久容易形成儿童孤独症,那时后果更为严重,儿童的智力也会受到影响。

(二)和老人生活引发的心理问题。由于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大多是孩子的爷爷奶奶,他们因为年龄较大,不但要承担很多家务,而且文化层次上也不高,大多是文盲或半文盲,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显得力不从心。由于老人的思维模式已经固化,缺乏灵动性,孩子长期的生活和学习,往往出现固执、偏激、怪异的想法和行为,这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极为不利,容易形成人格障碍。老人喜欢安静,而孩子则喜欢热闹,这样的生活环境容易给孩子带来沉闷的心理压力,老人因为自身的年龄的原因,看待事物是僵化和缺乏生气的,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让孩子随心所欲或者一味蛮管,都会大大妨碍孩子的发展,年龄不等的人,生活圈子不同,接触的事物、人物各异,故此思想方法和行为也有差别。如果这种差别不加以改善而让它扩大,两代人之间便会形成一堵无形的墙,误会便容易产生隔阂,也就是所谓的“代沟”。一些老人为了图省事,一味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殊不知孩子会变得没有信心和责任感。

(三)学习中产生的心理问题。父爱母爱的缺失,家庭功能的弱化,老人看管的力不从心,各方面交集到一起,引发了留守儿童的一些心理问题,在由心理问题转变为生理问题这样恶性循环,使孩子在不良地情绪情感和环境下成长,由于缺乏父母的管理,加上农村老人文化水平低,学习上没有人可以指导,学习成绩可想而知,而一些留守儿童的父母把孩子的学习看成是第一位,一打电话就问学习如何,这就让留守儿童更加有了心理包袱,由于学习成绩差,就害怕爸爸妈妈会问起,而自己的家庭条件差,很多同学看不起等,这就形成很大的压力,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没有人及时为他疏导,就有可能压力变得越来越大,进而影响学习和生活。容易造成孩子破罐破摔,最终形成人品和人格的缺陷,直接影响到孩子一生的幸福。

二、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监护人转变教育观念。作为父母始终要记住“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长期在外务工的父母,要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念,形成正确合理的教养方式。坚持每周给孩子一个电话,勤与孩子沟通交流,弥补留守孩子亲情的缺失。要在能力范围中常回家看看,常和孩子谈谈,了解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多给孩子关爱和呵护。还要多和孩子的学校教师沟通联系,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当孩子得知父母经常和老师联系,会认为自己的父母很关注自己,心理上得到一种认同感,有利于孩子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同时,抚养管理的其他监护人要民主、平等地面对孩子,不能过分溺爱和放任,给孩子以科学的管理和引导,塑造孩子健康的心理,高尚的人格。父母应转变思想,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教育孩子只有努力学好知识,才能有更大的作为。

(二)教育讲究科学性,促进心理健康

1.建立档案,详尽记载。各班级应建立起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学校统一部署管理。档案资料应全面反映留守儿童、父母及临时监护人的基本情况,同时还应包括对该孩子的具体的教育计划和措施。包括家庭情况,父母亲务工地,临时监护人姓名、年龄、住址及监管儿童个数,留守儿童的心理品质、学生行为、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进行详尽地记载,作为样本材料的对照依据。

2.开展主题活动,丰富生活。丰富多彩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因此,农村学校要创造条件,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活动。如指导留守儿童每月给父母打电话、写信,加强与家长的亲情交流的主题活动,提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留守儿童良好的交流平台,让学生明白,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父母一直关注和爱他们,老师也像他们的父母一样关爱他们。更让他们懂得父母在外打工的艰辛,对孩子的思念和厚望,从而体谅父母,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3.开展心理调查,针对性地个别辅导。把一些留守儿童组织在一起,不定期地开展心理调查,了解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困惑,从而进行心理训练和心理指导。通过个别咨询,对个体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和负担。教师要随时随地观察留守学生的心理动态,对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对症下药,及时引导学生走出心理误区。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

总之,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未来的一大命题,需要整个社会集结各方力量共同行动起来,关心、关爱和关注留守儿童,才能让其成为明天的栋梁,才能创造幸福安康和谐的社会。

上一篇:岷县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下一篇:浅谈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问题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