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之浅析

时间:2022-08-11 10:29:51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之浅析

摘 要:混凝土质量的好坏,对结构物的安全和结构物的造价有很大影响,因此在施工中必须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有足够的重视。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筑工程混凝土对原材料的基本要求,并对混凝土各种质量问题的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以期为工作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基本要求;产生原因;预防措施

Abstract: The quality of concrete quality, safety and structure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structures of the cost, so it must be paid enough attention to the concrete construction quality in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basic requirements for raw materials, construction of concrete, and the concrete quality of various cause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taff.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crete; the basic requirements; causes; preven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前言

混凝土的施工不仅需要对混凝土的拌制的原材料进行分析,还要保证混凝土施工工艺过程中的质量,从而减少混凝土施工养护过程中的质量问题。混凝土材料是由胶结材料(石灰、水泥)、细骨料(砂子)、粗骨料(石子)和水(不加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进行配制,然后经搅拌振捣成型,在一定条件下养护而成的人工建筑材料。混凝土由于具有一定的强度特性,又造价低廉,因此成为工程结构中的首选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当中。

1、建筑工程混凝土对原材料的基本要求

1.1 水泥材料。混凝土所用的主要材料为水泥,应优先选择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强度等级一般不得低于32.5MPa。以上品种的水泥与其他品种水泥相比,具有早期强度高、水化热较高、干缩性较小等优点。如果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其强度等级应大于 32.4MPa,在施工中要严格按施工方法操作,并且要加强养护,这样才能保证工程质量。

1.2 细骨料。水泥砂浆面层所用的细骨料为砂,一般多采用中砂和粗砂,含泥量不得大于 3.5%(质量分数)。因为细砂的级配不好,拌制的砂浆强度比中砂、粗砂拌制的强度约低 24%―34%,不仅耐磨性较差,而且干缩性较大,容易产生收缩裂缝等质量问题。混凝土的施工工艺水泥砂浆地面的施工比较简单,其施工工艺流程为:基层处理一弹线、找规矩一水泥砂浆抹面一养护。

2、轴线、尺寸偏差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2.1 产生原因:①模板体系的刚度、强度及稳定性不足,造成模板变形和位移;②模板自身变形,支撑不牢,支撑点基土下沉;③混凝土浇筑时一次投料过多,一次浇筑高度超过规定,使模板变形;④振捣时振捣棒接触模板过度振捣;⑤施工测量放线有误;⑥混凝土浇筑顺序不当,造成模板倾斜等。

2.2 预防措施:①模板使用前要经修整和补洞,拼装严密平整;②模板要有模板施工方案,方案要经过计算,保证足够刚度、强度和稳定性;③下料高度不大于 2m;④振捣时振捣棒不要接触模板;⑤浇筑混凝土前,要对构件的轴线和几何尺寸进行反复检查核对,确保轴线、尺寸准确无误。处理方法:整体歪斜、轴线位移偏差不大时,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可不进行处理;偏差较大时,需经有关部门检查认定,并共同研究处理方案。

3、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3.1 产生原因:①模板及其支撑不牢,产生变形或局部沉降;②混凝土和易性不好,浇筑后产生分层,出现裂缝;③养护不好引起裂缝;④拆模不当,引起开裂;⑤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水化热,使内部与表面温差过大,产生裂缝;⑥构件受力过早或超载引起裂缝;⑦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开裂;⑧设计不合理或使用不当引起开裂等。

3.2 预防措施:①模板使用前要经过计算,保证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②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浇灌完的混凝土要及时养护;③大体积现浇混凝土施工应合理设计浇筑方案,避免出现施工缝;④加强施工管理,混凝土施工时应结合实际条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混凝土早期受到冲击。处理方法:对结构构件承载能力无影响的细小裂缝,可将裂缝处加以冲洗,用水泥砂浆抹补。当裂缝较大、较深时,应将裂缝附近混凝土凿成 V 型凹槽,扫净并湿润,先刷一道水泥砂浆,然后用 1:2 水泥砂浆分 2―3 层涂抹,总厚度在l0―20mm,压实抹光,并加强养护。

4、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4.1 产生原因:①模板接缝不严,板缝处漏浆;②模板表面未清理干净或模板未满涂隔离剂;③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漏振造成蜂窝麻面、不严实;④混凝土搅拌不均,和易性不好;混凝土入模时自由倾落高度过大,产生离析;⑤混凝土搅拌时间短,加水量不准,混凝土和易性差,混凝土浇筑后有的地方砂浆少石子多,形成蜂窝;⑥混凝土没有分层浇灌,下料不当,造成混凝土离析,出现蜂窝麻面等。

4.2 预防措施:①混凝土浇捣前应检查模板缝隙严密性,模板应清洗干净并用清水湿润,不留积水,并使模板缝隙膨胀严密;②混凝土浇筑高度一般不超过 2m,超过 2m 时要采取措施,如用串筒等进行下料;③混凝土入模后,必须掌握振捣时间,一般每点振捣时间约 20―30 秒,使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混凝土表面出浆且呈水平状态,混凝土将模板边角部分填满充实。

4.3 处理方法:①麻面主要影响使用功能和美观,应加以修补,将麻面部分湿润后用水泥砂浆抹平;②如果蜂窝较小,可先用水洗刷干净后,用 1:2 或 2:5 水泥砂浆修补;③如果蜂窝较大则先将松动石子剔掉,用水冲刷干净湿透,再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并加强养护;④如果是孔洞,凿去疏松软弱的混凝土,用压力水管或钢丝刷洗刷干净,支模后,涂纯环氧水泥浆进行封闭处理或用压力灌浆。孔洞较严重时,则要经过有关人员研究,制定补强方案进行处理。

5、露筋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5.1 产生原因:①混凝土振捣时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钢筋紧贴模板,致使拆模后露筋;②构件截面尺寸较小,钢筋过密,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使钢筋密集处产生露筋;③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将钢筋振散发生移位,造成露筋等。

5.2 预防措施:①钢筋混凝土施工时垫足垫块,固定好,同时保证保护层厚度;②钢筋较密集时,要选配适当石子,以免石子过大卡在钢筋处。如遇普通混凝土难以浇灌时,可采用细石混凝土;③混凝土振捣时严禁振动钢筋,防止钢筋变形位移。处理方法:将外露钢筋上的混凝土和铁锈清理干净,然后用水冲洗湿润,用 1:2 或 1:2.5 水泥砂浆抹压平整。

6、混凝土缺棱掉角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6.1 产生原因:①木模板未充分湿润或浇水不够;②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混凝土强度低;③木模板吸水膨胀,边角被拉裂;④拆模时过于大力,棱角被刮掉;⑤低温施工过早拆掉侧面非承重模板;⑥混凝土浇筑前模板未涂隔离剂或涂刷不均匀。

6.2 预防措施:①混凝土浇筑前将模板充分湿润;②浇筑后要加强养护;③拆模时避免使用蛮力,注意保护棱角;④要在混凝土强度达到 1.2N/mm2时才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

6.3 处理方法:将松散地方凿除,冲洗干净并用水充分湿润后,用 1:2 或l:2.5 水泥砂浆抹平;或支好模板用高一级混凝土捣好抹平,并加强养护。

7、结束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种性能多样化的建筑材料,其性能不仅与组成材料有直接关系,而且还与施工技术、所处环境及养护条件等有关。混凝土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在我国的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在施工中掌握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因素,切实控制施工质量,进而促进我国混凝土施工技术等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宁仁岐,建筑施工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陶景良,混凝土防渗墙施工[M].北京,水电出版社,2006

[3] 李民:《浅谈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监理》,《北方交通》,2011(4)

[4] 贲卫东:《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研究》,《中国西部科技》,2009(3)

上一篇:企业经济创新统计的浅析 下一篇:刍议老式木结构建筑防火工作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