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荆楚文化中凤鸟艺术形象看中国文化“南北宗”

时间:2022-08-11 09:57:22

从荆楚文化中凤鸟艺术形象看中国文化“南北宗”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荆楚文化中凤凰的艺术形象、特色以及在楚文化中独特的内涵,探讨了凤鸟形象与楚文化浪漫主义实质一脉相承的关系。

关键词:楚文化;凤鸟;浪漫主义

中图分类号:G7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1-0184-02

一、凤鸟艺术产生的文化背景

荆,荆州,古称郢、江陵,为楚国国都。楚,今湖北、湖南以及河南、陕西、安徽等部分地区。楚国存在于春秋战国时期,后与其他五国同为秦所灭。楚国艺术发展的时间大致是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近500年历史。古代楚地是一片神话、诗歌、美术、音乐、舞蹈等交相辉映,充满着浪漫激情和不羁想象的沃土。

春秋末期的楚国经济繁荣,成为当时唯一能与秦国抗衡的国家,它财力物力雄厚,手工业十分发达,但一直未能形成严密的宗法政治制度。楚国艺术品没有中原美术中那么多的“礼”性成分。由于楚人生活在充满神话和巫术的国度,信巫鬼,祭神怪的风气在楚国十分盛行,这种巫术文明与楚人性格中尚武不羁的一面结合,便创造出了以以《楚辞》为代表的浪漫主义为主的文化风格。凤鸟形象就是在这浓郁的浪漫主义氛围中产生, 并显示出一种强烈的灵动、矫健、逼人之美。

二、凤鸟在楚文化中的体现

在楚文化中,凤受到尊崇的程度是其他文化中难以企及的。楚人对凤的崇拜在他们创造出的丰富多彩的艺术品中处处可体现。

(一)漆器 战国漆器以楚为盛,多出土于贵族墓葬,较为我们熟知的有《凤鸟虎座鼓架》、《虎座立凤》、《凤形彩漆盒》等,几乎涵盖所有生活用品门类。

(二)绢绣 最能生动体现楚文化浪漫主义精神。在这些绣品中,凤总是居于主要位置,或正或侧,或飞或翔,羽毛缤纷如盛开的花,飘飞的柳。”

(三)帛画 最为我们熟知的是出土于长沙马王堆的《人物龙凤帛画》,采用极为简练的线条描绘了一龙一凤一贵族妇女形象,妇女宽袍广袖,腰肢纤细,体现当时“楚王好细腰”的风尚。

(四)玉器、佩玉 凤纹被大量运用在玉饰中,凤纹中的凤嘴、凤眼、凤翅等都依据自己的意愿做了变形处理,看上去显得非常精巧美丽。

三、楚艺术中凤鸟形象的艺术特色及寓意

(一)艺术特色,即外在形式感的营造

1、精巧的制作工艺。楚国工匠们在进行创作时已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技术为艺术服务,例如在制作漆器上的花纹时,他们采用锥画的方法,用细针在漆膜未完全干燥时刻画图案,所画出的线条比头发丝还细,应用了这种方法能在很小的范围内刻画出丰富的内容。

2、精美艳丽的色彩。楚地出土漆器具有丰富而绚丽的色彩,是当时其他质地的器物难以比拟的。据统计,已出土的先秦漆器有红、黑、黄、白、绿、蓝、紫、褐、金、银、桔红、海蓝、暗红等色。运用最多的是黑、红两色。这是因为楚人尚赤,建筑服饰器物均以赤为贵,各地楚墓出土的黑底朱彩漆器就是例证。楚国漆器常以这两种颜色为基调,对比鲜明、强烈,如果再加上描金,就更显得华贵富丽了。丝织物和刺绣也适宜于表现艳丽的色彩。楚墓出土的丝织品颜色有红、黄、绿、蓝、紫、棕、褐、黑及藕色等。

3、巧妙的图案变形。

(1)分解、抽象,再进行夸张、变形。

在描绘图案时,楚人将现实对象中具有代表性的特征分解抽象出来,通过重复、连续、夸张、对比、象征等二维平面装饰手法的处理,达到夸张绚丽的艺术效果。如凤、龙的爪、啄、首、羽、翎眼等被抽象出来,变形为云,作为艺术品表面的装饰元素。或组合成新的二维图形,如“三头凤”。关于这点,集中体现在云凤纹和花草凤纹两种比较特殊的纹样中。

云凤纹 这种样式广泛存在于漆器当中,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它似云非云似凤非凤。以云凤纹见多,将凤头、凤尾、凤爪拆开为单独纹样,与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如成群的凤鸟翱翔穿插于云中,又似五彩祥云龙飞凤舞般在空中游动,手法体现出抽象和具象的结合,充满夸张大胆之气,具有强烈的节奏韵律感。

花草凤纹 “这种纹样是把凤、花草和几何纹互相糅合,把凤同花草的藤蔓花叶等盘缠在一起互相成为一个整体,”凤的形象既是自身的一部分,又是花草的叶子和藤蔓,它们呈S形翻腾,流畅奔放,充满着生活的情趣。这种源于自然又不受自然对象形态约束的浪漫主义处理手法,具有浓郁的装饰意趣。

(2)分解、组合,再重新造型。

通过对自然对象的分解、组合,再进行创作,产生新的三维造型形式。如鸡头、蛇身、虎头、鹿角、孔雀尾羽上的翎眼,各种佳禽异兽变换成一新的整体。例如虎座凤鸟漆器,便是将鹿角插入凤身,凤看上去跃跃欲飞。(见图1)

4、飘逸、流畅的动态感。楚艺术品中大量应用曲线、弧线,柔美的线条改变了礼器具有的压抑氛围。动态美在漆画、刺绣艺术上表现得更为普遍。那些云纹和凤鸟造型,既奔放又多样,让人从有形的物中得到无穷回味。

(二)内在艺术寓意的营造

历史上表现凤鸟的方式很多,手法也多样,惟独楚人的凤尤其具备灵动、飞扬的特点,这与楚国独特的浪漫主义及巫文化不无相关。

1、凤为灵物,人神交融。楚人认为凤是通天神鸟。在它的引导下,人的灵魂能飞等九天,云游八极,这一观念在大量出国墓葬出图的文物中可以得到见证,如《人物龙凤帛画》。

2、以凤喻灵动之美。先秦时期,以凤喻人的惟有楚人。楚人爱凤,在他们心中,凤是真善美的化身。(见图2)以灵动为美的审美观贯穿了楚人的生活,“楚王好细腰”,“善为翘袖折腰之舞”,是对线条美、仪态美、韵律美的追求。楚国出土的帛画中的龙凤人禽等都具有着窈窕体态,显得轻盈精致,充满了自由气息。

3、凤寓时代和楚民族。楚国的不断的扩张兼并,对本地民族心理造成一定影响,那轩昂的凤鸟形象也是楚人自信的写照。江陵出土的著名的《风鸟虎座鼓架》(见图3)。春秋战国时期,巴与楚的战争几乎贯穿了巴国的全部历史,公元前689年,巴楚展开了一次战争,双方相持了几个月,结果以巴人的失败告终。这座鼓架虎纹和凤羽色彩艳丽,展翅欲飞的凤鸟置于两只匍匐的虎身上,凤昂首挺胸,似乎在朝天鸣叫,老虎却匍匐着,一无百兽之王之气。

四、从楚文化中凤鸟形象折射出的中国文化的“南北宗”

明代书画家董其昌提出了中国画存在“南北宗”之论,在笔者看来“南北宗”不仅仅存在于绘画界,还广泛存在于中国文化中。由于地理环境、谋生手段、经济发展状况不同,中国文化渐渐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民族心理和审美意识,也造就了南北文化的差别。

在北方,渐渐发展成一种“史官文化”,即在反映历史时尽量减少神秘色彩,并努力剔去原始神话成分,注重历史的真实。而在南方则以“巫官文化”为主,因此自春秋以来,黄河文明基本都是以儒家“中庸”思想为核心,重礼仪,重国家社会,以庄重雍容,典重质朴为特征。源于北方的《论语》古朴、浑厚,有现实理性的气息,充分体现了北方文化典重质实的特点。长江文明则以道家“无为”为中心,注重个人感受,以虚灵清丽、神秘浪漫为特征,感性,抒情成分更重。“孕育于南方的《楚辞》、《庄子》、《山海经》充满想象,含有大量的神话传说,辞才铺陈华丽。”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被誉为浪漫主义文学之祖。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情感内在本质体现的是个体与社会存在矛盾冲突,冲突带来了感情的迸发。这种感情的迸发在艺术领域里的呈现方式,就是我们看到的独具风采的楚国凤鸟造型,完全不同于北方艺术中的那种理性的、克制的、遵循于礼法的美。楚国艺术的一般特点,如较强的个体意识,激烈动荡的情感,奇幻而华丽的表现形式等等,也都呈现于凤鸟形象中。

参考文献:

[1]李松.中国美术:先秦至两汉.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0.

[2]徐华铮,班昆等著.中国凤凰造型艺术.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6.

[3]王文光,代小燕等著.中国西南民族关系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3

[4]王琴.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区域性设计艺术文化.省略/.2005.11.

上一篇:浅析对外汉字教学 下一篇:低语境下三种传播类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