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

时间:2022-08-11 08:52:53

浅议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

【摘 要】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学习内容是全面系统的职业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训练,是我国培养中初级专业人才的主要教育方式。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因此应该将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合理选择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采用合理的教学评定方式,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实现以任务为导向的改革思路,实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目标,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 计算机教学 改革

前 言

我国在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在新的机遇与挑战的背景下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有利于尽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高全民文化知识、实践应用技能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是为国家培育新生产业建设大军的基础教育工程;同时也是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化背景下针对中职计算机教育如何走创新之路,适应计算机行业高速发展对中职IT人才的需求,是目前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将重点针对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方法的转变进行探索性的研究,并对“校企合作”模式进行初步的摸索,以期为我国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改革思路。

一、教学内容以职业技能为核心,加强专业技能的培养

职业教育主要围绕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展开,因此,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应该是为培养企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进行服务的,体现对学生的专业技能与专业素质的培养。因此,教学内容是从企业所需要的职能岗位对学生能力需要的反映,课程体系的设置必须遵守企业需求的原则,有针对性的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据了解,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在中小型计算机企业内一般从事计算机的销售、组装与维护、文字编辑等较基础性的工作,因此在相关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安排应当偏重于计算机基础知识与计算机软、硬件方面专业技能的培训,并加强学生对计算机实际应用中的针对性训练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便学生在日后工作中,能够应对各种实际问题,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与空间。

二、教学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结合社会所需原则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方面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大,IT企业间的竞争也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IT企业对计算机方面的人才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针对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方面的要求更加苛刻。因此,为了让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拥有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中职计算机教育就应该以市场所需为准绳,根据市场所需设计相应的专业课程,并时刻关注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计划,逐步向职业型与应用型方向转变,尽量避免课堂中粗糙的灌输式教育,增加更多学生感兴趣或企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调动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积识性,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与应用所学的知识。

三、教学方法以任务为导向,坚持教、学、做合一

教学方法建议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主为,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加强对学生在计算机实际应用中的问题解决能力。在具体教学操作中,可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分配一定的“任务”,通过引导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来完成教学计划。通过这种方法可有效的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实践中让知识结构更加理性化,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积极引导,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以任务为导向,坚持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了教学氛围,而且强化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四、教学模式以“校企合作”为机制,加强实际工作能力培养

据了解,目前大多数企业反映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动手能力较差,解决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适应工作环境的时间较长。这些问题的存在足以反应当前中职计算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在中职计算机教育的开展中,必须与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相匹配。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使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相结合,大力开展校企合作。企业需求是中职教育发展的最大动力,“以就业为导向”是中职教育的最大原则,因此,我们在中职教育中应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切实做好教育与就业的有效衔接。“校企合作”无疑是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五、教学评价从注重结果转向过程与结果并重

目前在很多中职学校都将期末考试作为学生整个学期学习成果的评定,这样容易引起学生平时不努力,考试时临阵磨枪的问题,不利于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这种只注重结果的评定方式应当进行改革,应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比如,学生成绩包括平时成绩、期末成绩两部分,平时成绩是教师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一种评定,如果学生在平时学习中都表现的优秀,那么他对专业知识与技能也应当掌握的非常好。所以,做好平时成绩的评定,可以更准确、更公平地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情况进行评定,而且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督促作用。另外,在评定学生成绩时,还应该把学生在学习中的创作与特别贡献等做为奖励进行加分,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创作的积极性。由于学生学习知识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因此对学生成绩的评定不应该只注重结果,更应该强化对过程的评定,因此学生成绩的评定应当转向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认识到学生在整个学期的学习动态,才能客观地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

上一篇:浅析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及对策 下一篇:关于开展网络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