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

时间:2022-08-11 07:56:25

试论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

【摘要】本文依据后浇带功能的差异对其进行了分门别类,并叙述了房屋混凝土中的后浇带设计、结构、施工方面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建筑施工;后浇带;功能作用;施工技术

在建筑施工中,为避免混凝土结构因温度、收缩不均匀而出现的裂缝就需要设计后浇带,根据设计或施工方案,对基础底板、墙、梁等部分实行临时施工缝操作,并把结构分成很多小部分,通过构件内部的收缩作用,一段时间后再浇筑该临时施工缝,把结构连成一体。下文是对后浇带的设计、功能和施工方法的具体论述。

关键词: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

1 后浇带法的设计

( 1) 如果浇筑的平面面积大于混凝土标准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就需要进行后浇带施工来使伸缩缝间距有一定程度的增大,因此混凝土的最大间距不能大于混凝土的规范限值太多,并且还不能忽略屋顶的保温隔热设计,要选择稳定、强效的保温材料,还要增加纵墙、山墙、屋顶等主要位置的钢筋配筋率。如果地上部分为增加抗震能力而设置了防震缝,就要使伸缩缝的宽度与防震缝的宽度一致。通常地下室的结构都比较长,只有地下室的顶部以上及外墙会受到温差的较大影响,而地下室内部和基础部分在使用时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都很小,所以要重点考虑收缩应力对地下室结构的影响。还有一点,混凝土的自收缩可以靠设置后浇带来解决,但结构应力过于集中却无法通过这一方法解决,也无法取代伸缩缝。在一些结构设计中把后浇带和伸缩缝等同视之是极其错误的,它们的作用是有很大差异的。

( 2)如果地下室的结构太长,仅仅进行后浇带施工已经无法应对混凝土的收缩和温度变化,这时一般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法,在准确的位置设立膨胀加强带。利用该方法,除了能有效增大伸缩缝的最大间距。还能利用膨胀加强带来取代后面施工的后浇带,这样可以使混凝土连续浇筑也就是无缝施工。

( 3) 在高层的主体和裙房中间要进行永久变形缝的施工还是在施工期间进行后浇带的施工,必须结合建筑现场地基持力层的土质状况、基础状况、上部结构状况等综合选定。如果地基持力层的土质状况较好,高层建筑的沉降形变不大,就最好设置后浇带而不进行永久变形缝的施工,这样也利于把这个建筑和裙房基础连成一体。如果地基持力层的压缩性强、厚度大,高层建筑主体和裙房的高度差大并且建筑的负载也比较大,就会使高层建筑和裙房的沉降间有较大差距,如果浇筑又使用的天然地基,则最好进行永久变形缝的施工使建筑整体和裙房彻底分开。

2 施工后浇带的功能

( 1) 在处理沉降的过大高度差时要将建筑主体、裙房结构和基础设计作为整体,并在施工过程中把两者暂时性的分开。等建筑主体的施工结束后,全部沉降量的一半以上几乎已经完成,这时便能建筑连接部位的混凝土,把高低层连成整体。进行设计工作时,还要意识到两个阶段的受力会有所差异,要实行两次强度校核。再计算连成整体后的两者时,还要认识到后面沉降差所产生的附加内力。这种方法需要很好的地基土,这样能在施工期间就完成房屋沉降。此外还要实行下面的调整方案:第一,调整压力差。主楼荷载过大,就需要用整体基础法减少土压力,还要增加埋深以降低压力;低层位置还要用浅十字交叉梁作为基础,尽量让高低层的沉降趋于一致。其次,调整时间差。先进行主楼施工,大体完成后,沉降也基本稳定,然后再建设裙房,这样两者的沉降也能大体相同。

( 2) 避免温度收缩产生的影响。刚浇筑的混凝土凝结时会发生收缩,建好的结构会遇热膨胀,遇冷收缩。混凝土的凝结要在浇筑后的1~2个月内完成,所以温度变化对结构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如果它的收缩变形受到制约,结构中就会有很大的温度应力,甚至还会在构件中出现裂缝。后浇带施工完成后,施工中的混凝土就能够随意收缩,这样能有效降低收缩应力的影响。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一般用来抵御温度应力,这样能增加结构抵御温度变化的能力。

3 后浇带法的施工

3. 1 后浇带的设置要求

在进行后浇带的施工时一定要本着“抗放兼备,以放为主”的原则。由于普通的混凝土会出现开裂问题,而后浇带的施工能放出大量的约束应力,膨胀混凝土填缝又能抵御残余的应力。因施工因素要进行后浇带施工时,一定要结合工程实际,并要获得设计单位的允许。科学确定后浇带的间距,矩形建筑物一般为30~40m,宽度也要视具体的结构而定,该工程中确定为1000m。后浇带位置的梁板受力钢筋一定要有整体性。若梁、板的跨度较小,还能依照标准断开,填充混凝土前焊接完即可。后浇带施工时没浇筑混凝土时切忌将模板、支柱拆下,避免梁板出现悬臂造成变形。

3. 2 后浇带的具体做法

( 1) 后浇带内的后浇混凝土,应使用无收缩的混凝土灌实。无收缩混凝土可以采用膨胀水泥拌制,也可以采用掺加具有膨胀作用的外加剂与普通水泥拌制。混凝土的强度至少与先浇混凝土相同或提高一级。

( 2) 后浇带内的后浇混凝土的浇灌时间,应采取不同类型的后浇带采用不同的浇灌时间。伸缩后浇带根据先浇灌混凝土的收缩完成时间而定。沉降后浇带一般宜在建筑物沉降稳定后,再浇筑后浇带的混凝土。

( 3) 后浇带的接缝形式,必需严格按施工图施工,施工缝施工时要用堵头板,根据接口形式在堵头板上装凸条。在后浇混凝土前要进行认真清理、洗刷、凿毛,对该处的混凝土一定要振捣密实,以使混凝土达到设计的强度等级标准。

( 4) 后浇带的先浇混凝土完成后,应进行设法防护,顶部应遮盖,四周用临时栏杆或围护砌体围护,防止后浇带内垃圾堆积、难以清理,在施工过程中钢筋被污染、踩踏。

( 6) 后浇带混凝土浇注后仍应浇水养护,养护时间≮28d.

3. 3 后浇带施工的质量控制要求

( 1) 在设置后浇带过程中,必须保证模板支撑的牢固性,还要定期清理整形钢筋。工程质量还要与钢筋混凝土设计和施工要求相一致,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防水性、以及抵御裂缝的性能。

( 2) 后浇带的接缝位置要进行重点的防护,有条件的还要设立围栏,在其表面进行覆盖,这样能有效避免后续施工对后浇带接缝处的污染。

( 3)进行后浇带施工的准备工作时,必须严格的对后浇带所用的后浇砼进行试配,合格后方能开展后浇砼施工。建筑过程中还不能在缝边处下料。机械振捣要本着从后浇带中间向接缝位置的原则,在离缝边还有80~100mm时停止振捣,切忌把原砼振裂,最后再进行人工捣实,使结合更加紧密。

( 4) 在进行后浇带施工时所使用的混凝土一定要按照相关标准科学的留有试块。一些后浇带要求有抗渗性的,还要依据标准设置抗渗试块。

4 结束语

后浇带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并且其设计、施工是机构合理连接的重要保障,所以要重视后浇带的施工。不仅要按施工方案预留,还要留出企口缝,并根据规范浇筑混凝土。浇筑前,一定要彻底清理表面,借助钢筋进行整理、施焊,并使用早强、无收缩水泥成分的混凝土或膨胀混凝土,最后还要做好养护工作。施工中必须使用高效的方案,严格进行检查,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后浇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赵国斌,姜文龙. 后浇带法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 民营科技. 2007(09)

[2] 聂宏伟,胡俊峰.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法的设计及施工要点[J]. 民营科技. 2008(07)

上一篇:生态城市建设原理―城市生态系统和谐发展论 下一篇:纸包装企业如何快速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