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新理念 设计新练习

时间:2022-08-11 07:54:09

渗透新理念 设计新练习

创新教育呼唤教育创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一轮数学改革的客观要求,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本载体和途径。那么,如何围绕新课标,突出新理念呢?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一、设计练习要有趣味性

创设愉悦的教学和学习环境。学生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营造民主、和谐的环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是提高课堂效果的基本途径。

例如:小白兔和小灰兔来到趣味数学乐园参加知识竞赛,请大家来当他们的评委,对的在(

)打“√”,错的打“×”,并同桌交流,说说错在哪里?

(1)主持人:3与3.0的大小和意义都一样吗?

小白兔:大小和意义都一样。(

小灰兔:大小相等,但意义不同,“3”表示3个1,“3.0”表示30个0.1。(

(2)主持人:2.8÷2.2=28÷22=1……6对吗?

小白兔:错!商是1,但余数应该是0.6,余数的单位应该与被除数的单位相同。(

小灰兔:对!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把除数扩大变成整数,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3)主持人:在0.3

0.3

0.3

0.3

0.3

0.3中填上运算符号结果等于1。

小白兔:(0.3+0.3)÷0.3-(0.3÷0.3)=1。(

小灰兔:(0.3-0.3)÷0.3+(0.3÷0.3)=1。(

统计一下,小白兔答对

道题,小灰兔答对

道题,

更聪明。

通过以上练习,改变以往单一、枯燥的判断形式,赋予一定的情境。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具有一定的人文性。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得到了应有的发展。

二、设计练习要有现实性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例如:在下面的括号里选择合适的单位,数或词语填在横线上。

上三年级的黄芳量得身高135

(米、分米、厘米),体重35

(吨、千克、克),每

(时、分、称)心跳68次,量一步长约34(分米、厘米、毫米),他每天步行上学从家到校要15

(时、分、秒),每分钟走50

(千米、米、分米),家离学校

,来回一趟要走

,如果学校8:00上课,她7:40离开家去上学,她

(一定、可能、不可能)会迟到,理由是

这些练习紧紧围绕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了亲切感,充分体现了课标的新理念。

三、设计练习要有探索性

《课标》指出,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自学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教学结论自学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运用,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三年级教完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时,可设计下列练习。

学生拿出一根长20cm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各是多少?(想一想、围一围、填一填)

学生练习完后,可引导学生发现,随着长与宽的长度越来越接近(或相等),它的面积越来越大。

《课标》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探究的意义在于更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通过探究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在探究中发现规律,掌握方法,构建新知,促进学生探索能力的发展。

四、设计练习要有实践性

知识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为实践服务,运用知识来指导人们的实践。《课标》指出:通过教学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完正反比例应用题之后,可设计以下练习。

1.一根2米长的竹竿直立地上,量得影子长是0.8米,这时量得学校教学楼的影子长15米,这座教学楼实际高是多少米?

2.10克盐放入到90克水中溶解成盐水,如果要得盐水含盐为25%,要蒸发多少克的水?

通过以上练习,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小学数学练习的创新设计要以《课标》中的三维目标为指导,从学生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出发。融趣味性、现实性、探索性、实践性为一体,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在参与中体验,感受数学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上一篇:初中化学教学中模糊法的应用 下一篇:智能变频模块设计与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