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北村落生态人居环境模式研究

时间:2022-08-11 04:28:00

闽北村落生态人居环境模式研究

摘要:根据闽北村落的特点,发扬和继承其优秀的传统空间:院落空间、架空空间、“岭”空间和山地模式的建筑布局,加入生态的理念和技术,建造富有地域特色的闽北村落生态人居环境。

关键词:院落;架空;岭;山地;生态

1 研究背景

闽北位于福建省北部,包括以南平为主的十个县市。闽北地理环境的特点是山岭耸峙、低丘起伏、河谷与山间小盆地错综其间,主要的地貌特征以丘陵山地为主。“ 山围八面绿”正是闽北山区人居空间环境模式的写照。

闽北地区重山环绕的地理格局使闽北与外界的交通受到很大的限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缓慢。农村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模式,导致其存在的场域和物质载体共同构成的系统更加封闭。改革开放后,面对城市化的冲击,农村建设开始出现盲目性,历史的东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没有空间、没有特色的新屋。脱离本源的建筑正在一点点吞蚀我们的文化,面对这些没有地域标识的建筑,我们必须要提出农村建设转型的方式,并进行规范化的引导。

2 提炼优秀的传统空间

闽北地区的山地环境、网格水系以及串珠状盆地等基本地理特征,对村落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平原面积相对狭小,大多和山体结合,因而村落的布局出现大分布、小聚落的格局。闽北村落的布局大多在自然条件较好的山地东南坡或河谷两岸,村落依山而建,自然隽秀的山水格局与传统村落的结合宛如天成。

闽北传统的民居群落,属于江南水乡和山区丘陵相结合的一种南方四合院系统,既有江南水乡的柔美,又不乏山区村寨的古朴。古村落山环水绕,溪流紧贴着老宅的外墙流过,村口运用小桥、寺庙、亭阁等建筑小品营造令人惬意的空间段落;建筑和自然串联为一体,极富诗情画意。

2.1院落空间

闽北传统民居为“天井式”布局(图1),天井和后院构成空间组织的核心, 把握着建筑内部以及建筑与自然之间的整体关联。天井是内部的公共空间, 是一个家庭叩拜天地、祖宗的地点,是举行盛事之所。后院空间是天井空间的延续,是厨房的一个延伸,但又有别于天井空间。后院狭长多背山坡, 坡顶又临建别家宅院。

院落是空间系统中最基本的要素,有利于室内外空间的有机交融。目前闽北地区许多新建的乡村都没有了院落,在院子中的乡村生活场景也随之消失。我们要回归院落,继承这种优秀的生活空间。

2.2架空空间

闽北地区气候比较潮湿,架空层的利用比较普遍。在山地环境中,充分利用架空空间,一方面可以作为辅助空间,另一方面起到防潮、通风的作用。如沿河面街的山坡地带的住宅, 为节省土方工程、利于基础结构处理和防洪除湿, 多采用干阑式建筑型制。建筑一般为两层或三层建筑, 第一层为架空斜坡空间, 二、三层为住宅。

目前,这种架空的布局形式一直被沿用下来,我们要对这种架空空间进行挖掘,在面对不同的地形地貌,采用不同的架空处理方式,能更加有效地发挥其优点,拓展其使用功能。(图2)

(1)架空空间1:在没有架空层的平地上,抬高地面一定高度。

(2)架空空间2:在坡地上,架空层更能适应地形。利用其架空空间,不仅能满足其储藏功能,而且还能形成观景平台。

(3)架空空间3:在沿河地带,利用架空层,形成亲水平台。

2.3 “岭”空间

山坡产生了闽北山地特色的“岭”。岭是闽北地区带有垂直交通性质的特殊的巷, 岭又使城区建筑环境产生垂直方向的步移效果, 因无法通行车辆, 岭空间仍是一种安全空间,在特殊的岭空间中, 产生特殊的人际交往。(图3)

(1)岭空间1:利用地形高差,形成垂直交通体系,人们可在此行走、观景。

(2)岭空间2:保留原有的地形地貌,形成自然的坡地绿化景观。

(3)岭空间3:梯田式布局方式,种植灌木花卉,形成特殊的景观效果。

(4)岭空间4:利用山坡的地形地势,在垂直面上形成观景平台。

2.4山地模式的建筑布局

闽北地区特殊的山地形态,形成不同的建筑布局。(图4)

(1)建筑布局1:不破坏原有的山地地形,利用架空的形制来组织建筑的空间布局。

(2)建筑布局2:地下室埋入坡地中,利用地形左右的高差,侧面可采光。

(3)建筑布局3:利用山坡的侧面起伏,将建筑水平嵌构其中,此方式是山地部分掩土建筑的一种形式,节能节地的同时,达到一定的自然采光效果。

(4)建筑布局4:根据闽北土质及地下水位条件,可以开发12米以内的山地全覆土式建筑。且能保持山体原貌,不破坏山体特征。

3 生态与可持续发展

3.1太阳能

闽北山地城市位于我国太阳能热能第4等级区,虽然在全国相对较弱,但是太阳辐射强度较大,太阳能在建筑中仍有应用前景。

目前太阳能在闽北地区已经有少量应用,但是并未普及,其主要原因是在居住建筑设计中未进行配套的构造设计,使得用户未能在住宅中选择合适的位置安装太阳能设备。笔者建议在屋顶设计中,利用坡屋顶的坡度, 配套预留太阳能吸收设备支架及安装口,设备的摆放不破坏建筑的立面整体效果。太阳能吸收设备可选择金属类或玻璃真空管类。

3.2 生物质能源

生物质能源主要来源于农村生产的有机废弃物,如薪柴、稻草、畜禽粪便等。沼气能源是农村广泛使用的可再生能源,它是由农村的生物质能源转变而成的能源之一。建筑与可再生能源的生产和利用过程构成了链循环,沼池生产的沼气供住宅建筑人群生活、生产使用,沼液和沼渣可用作肥料或禽畜饲料,肥料生产的作物和饲养禽畜可供人们作食物,其废物又作为沼池原料生产沼气,构成了生态循环。

目前沼气能源在闽北农村地区应用的比较普遍。但有的设置并不规范,需要改善:

(1)沼气池位置应位于建筑物和常年下风向,且保持适宜距离,避免沼气池原料废气对住宅的影响。饲养种植区也应布置在住宅的下风向,且不应过远,既方便沼气池的沼液,沼渣的输送,且不污染住宅,又方便住宅建筑中沼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输送到种植区被植物吸收。住宅应该比沼气池的标高要高,一方面有利于住宅的污水排向沼气池,另一方面避免周边生产污水雨水流向住宅,造成对住宅的污染。

(2)农村住宅多数是单独庭院,在住宅设计时尽量保证自然采光和通风,设置阳光房或天井间接得热以及蓄热墙体的使用,条件允许也可设置太阳能集热装置,以补充因沼气能源不足时使用。

(3)农村住宅普遍都是低层建筑,因此可以通过在住宅周边、沼池附近种植林木,调整住宅南边种落叶木,夏日可以遮阳,冬季叶落可透光,还可以借助树木吸收沼气池漏气的二氧化碳净化环境。

3.3 就地取材

建筑材料的选择要注意就地取材。就地取材不仅能体现浓郁的地方特色,而且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例如的碉房、云南的竹楼、西北的窑洞、内蒙古的毡包,他们所采用的都是散发着乡土民情的无害化建筑材料,取自自然又能重复利用或自然降解。由于建筑材料基本保持了原有的质地与色泽,所以与周边的环境十分协调。

闽北地区的杉木和竹子资源比较丰富,我们应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

(1)杉木

杉木的集成材或称作多层胶合木、层积材,可作为建筑构件,用来制作各种造型的承载梁、柱、架等。发展人工林杉木集成材,可以提高小径木的利用价值,弥补了大径材、优质材数量的不足。

(2)竹子

目前,竹子作为生态建筑材料的巨大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竹结构建筑是指用竹材人造板作为结构主材的结构体系。它的优点有污染少、性能优越、安全、节能、经济、维护灵活。相对于其他建筑材料,竹材容易再生产,一般三五年可成林,只要管理适当,种植与砍伐形成良性循环,则有利于提高空气质量、美化生活环境、保持生态平衡。

闽北地区应该利用其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就地取材,发展本地的生态材料。

4结语

闽北多山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其村落的独特性。本文通过剖析闽北村落的优秀空间构成、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遵循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让村落建设和时代相接轨,让人能生活在舒适的生态人居环境中。

参考文献:

[1] 王竹,范理杨,陈宗炎.新乡村“生态人居”模式研究――以中国江南地区乡村为例[J].建筑学报,2011(4).

[2] 郑玮锋.闽北山地城镇人居空间结构脉络研究[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2(6).

[3] 郑玮锋.福建南平发展山地双零建筑的研究[J].福建建筑,2002(4).

[4] 崔艳琦.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农村生态建筑设计探讨[J].华中建筑,2009(8).

[5] 艾红梅,白雪娇.新农村生态建筑材料[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0(1).

上一篇:复合支护结构在建筑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下一篇:小议工程量清单计价招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