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中国式员工持股制度

时间:2022-08-11 02:09:53

重构中国式员工持股制度

没有料到,前不久一次剪发的经历,竟让人感受到制度变化的力量是如此之大。

以前每次剪发,除约好的理发师,店里其他的工作人员基本对自己视而不见,期间若理发师暂时离开,作为顾客的自己也只有干晾着。但这一次全然不同:一进店门,全体工作人员自发地齐声“欢迎光临”;打理头发期间,理发师如果抽身,便有其他师傅过来照应(之前这可是大忌);服务生也及时递上茶水,温暖备至。惊奇之下打听原委,原来理发店的全体人员都持上股了。

一家小小的理发店尚且如此,在现阶段加快推进国企股权改革、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时代背景下,完善职工持股制度对大批国有企业而言又意味着什么?

顶层设计缺位“一搞就乱,一管就死”

“员工股”是企业实施股份制改革和多元化投资主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项基本制度设计,是在企业发展中体现人力资本价值、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最有效措施。员工持股在我国经历了类似“一搞就乱,一管就死”的曲折发展过程。

从1992年《股份制企业试点办法》开始,员工持股上升到国家政策,当时允许股份制试点企业定向募集内部员工股。同年,国家体改委《股份有限公司规范意见》对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公司内部职工认购股份做出了规定。但由于操作变相导致出现的管理层借机腐败和职工利益受损等多重问题,1994年国家体改委要求各地停止内部员工股的审批和发行。

根据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意见的通知》,员工可以在改制的辅业中持股。针对在操作中出现的方案不透明、做法不规范的情况,国资委连续发文,就规范国企员工持股提出整改要求。之后,所有持股的政策都是针对上市公司董、监、高和核心员工等特定人群的,目的也从改变股权结构转为强化激励。

突破之举是在2012年8月,证监会就《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向社会征求意见,虽然办法仍在酝酿中,但明显释放出了国家意欲通过员工持股改善企业股权结构、增强企业活力的信号。

回顾以往我国员工持股中出现的问题和政策反复,主要原因在于对持股方式的研究不够,导致一直没能走出一条政策有指导、法律有依据、操作有制度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以往对员工持股的认识不到位,没有从根本上厘清员工持股对企业产权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机制的重要影响,导致政策导向和设计上都没能支持员工持股朝着应有的方向发展,出现问题后,又从根本上否定了这一制度。

以往缺乏统一的法规和制度规范。对员工持股的规定都是在特定时期主导专项改革的部门研究制定的,并且总体上都是指导性意见。实践中,各地区甚至各企业制定了林林总总的操作办法。其中制度差别的焦点在于持股主体和持股方式的设置:有依托工会持股的;有设立非法人机构的;还有设立合股基金企业法人的。由于这些方式在法律框架下都存在运行障碍,各类问题不断暴露,最终导致员工持股制度停滞。

以往实践中采用的持股方式有职工直接持股、职工集体持股和职工持股会持股,职工持股会方式是其中最有效的方式。职工持股会方式的特点是:由持有内部职工股的职工组成,是唯一从事内部职工股发行、登记及管理的组织;职工将投入公司的资金投入职工持股会,职工持股会的资金仅限于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不得他用;员工选出的持股会代表,代表员工在公司履行股东权利。

历史上,不同地区和单位在操作中对职工持股会的设置进行了多种探索:有设在工会下面的附属机构,有的是独立机构。前者一般没有作过社团登记,后者登记为社团法人并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有的地区还允许企业新成立企业法人形式的职工持股会。有的职工持股会正式选出了职工代表作为理事参与公司管理,接受员工监督;有的只是由原工会负责人兼职负责持股会,没能真正代表员工履行股东权利。这些持股方式在操作中都存在与法理相冲突的深层次问题,根本冲突在于,在我国现行法律框架下,工会类型的社会团体法人不能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活动,不具备作为吸收员工入股资金投资公司并实现分红收益机构的权利。

加快规制建设以员工持股激活企业

世界上大多经济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都推行了员工持股制度。日本超过90%的上市公司和超过50%的员工参与员工持股计划;法国、英国的员工持股人数都超过一半;瑞士多数行业龙头企业实施雇员持股计划,如瑞银和瑞士信贷,瑞士制造业ABB集团全球95%的地区的员工都参加了该计划。有数据表明,在瑞士实施了雇员持股计划的企业,其经济绩效比未实施的企业高15%-30%。

再以美国西北航空为例。上世纪90年代,航空业不景气,西北航空在美国航空业中亏损最严重。面对裁员或是减薪的选择时,员工们选择了减薪。于是,公司将员工降薪部分转为员工持股,总额占到公司股权的30%,同时约定,3年后若公司还清外债,员工如果要求出售股票,公司有义务回购。结果是,这一原本解救危机的举措大大激发了士气,3年后西北航空走出了危机,效益不断提高,员工也充分分享了公司市值大幅增长的成果。

综观国内外实践,实施员工持股明显可以收到多重效果:改善企业股权结构,提供员工股东对管理层的监督机制,在解决委托问题和经理人控制问题方面有着其他股权结构无法比拟的优势;实现社会资本优化配置,为员工打开了投资渠道,最终促进社会资金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优化配置;增进企业民主管理,实施员工持股为职工以劳动者和管理者双重身份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提供了制度条件;实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较大范围内实施员工持股,可使普通员工也能获得财产性收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平衡公司内部职级薪酬差距,有效提高员工收入,员工能够持续获得财产性收入,在有效弥补劳动保障不足、促进财富分配公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增进公众对公司的信任,员工持股计划是公众最为认可的“企业信心指数”,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社会形象。

在现阶段加快推进国企股权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企业竞争力的背景下,完善和推进职工持股制度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不过,与国外成熟的职工持股计划相比,我国一直没有规范系统性的政策和理论支持,在持股方式上至今没能探索出一套规范有效的制度。要破解以往“一搞就乱,一管就死”的劫,国家有关部门可以在广泛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以提高企业活力和效率、强化民主管理和监督为出发点,做好员工持股的政策引导和制度规范,加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积极引导推行企业建立实施员工持股制度。一是,在现行法律法规中对职工持股机构的法律性质、权利予以明确,并制定相配套的操作指引和管理办法。二是,制定税收优惠办法,对企业和员工分红、转股方面予以减免税收,通过具体的利益分配措施鼓励公司和员工实行职工持股。三是,加强监管,营造透明的信息披露环境,使这项制度能够健康持续发展。此外,现阶段应充分采用《公司法》对公司自治的探索让渡,通过《公司章程》的法律效应,对职工持股会的运行规则进行具体规范,以职工持股会章程作为规范职工持股会组织、运营和其他对内对外关系的基本规则。

(作者系中国诚通集团董秘)

上一篇:对基层银行业金融机构现金清分环境状况的调查 下一篇:建构最佳专门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