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伊力特”丰碑永固

时间:2022-08-11 12:34:45

“曲米酿的春风生琼浆玉液泛芳樽”。

2002年2月8日,当“伊力”牌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评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的那一刻起,伊力特就走进了各族人民的心中。与此同时,“伊力”牌成为全国酒类行业第八家、新疆第二家、兵团第一家“中国驰名商标”。当名牌企业、名牌产品、名牌效益、名牌人这一系列桂冠,戴在伊力特人头上的时候,伊力特人的心醉了。伊力特如同一辆英雄的战车,以锐不可挡的豪气,驰骋在新疆和内地的白酒市场,展示着伊力特人英雄本色的豪迈气概。

超越梦想

1955年秋,初人巩乃斯河畔垦荒的军垦战士,取得了农业大丰收,由于地处偏远的西天山脚下,且有天山山脉阻隔,加上交通不便和各种物资紧缺,军垦战士的生活过得清苦而单调,只有丰收后的富余粮食是他们的惟一希望。于是,他们组建了酿酒组,一口大锅,16个土窖,白手起家,建起了一个简陋的酿酒小作坊;当年11月20日,当第一锅酒试制成功,欢呼雀跃的人们第一次品尝到了自己酿造的伊力特酒的芳香,劳累和寒冷顿时烟消云散,艰苦的生活在伊力特酒的陪衬下,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1965年,军垦战士采用西天山脚下绿色无污染的优质小麦、高粱、大米、玉米和豌豆配以优质纯净的天山雪水酿制的伊力大曲,首次参加了西北地区白酒品评会,并荣获第2名,初试锋芒的伊力特酒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巩乃斯河畔,伊力特的领导层认识到伊力特的发展机遇到采了。于是,加大投资力度,扩建新建了酒厂,增添了科研设备,增强了伊力特的科技含量,潜心研究了在小窖中完善生产工艺的生产方式,使伊力特酒具备了稳定的浓香型风格,其产品也跨出地区,推向北疆。1979年“伊力”牌系列酒荣获“地方名酒”和“农垦部优质酒”称号。

1988年,伊力特酒产量由建厂之初年产400吨迅速突破到3000吨,销售收入2529.9万元,创利税1186.75万元。1990至1991年,在市场经济大潮的推进下,伊力特领导层审时度势,上规模、抓质量、求效益,投资100多万元建起了新疆第一家白酒科研所,投资4500多万元引进了架式曲发酵微机监控系统和制曲工艺。这两项工程的建成使用,为伊力特系列酒更新换代、新产品开发拓展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先后研制开发了46度伊力老窖、伊力春、52度金奖伊力特等10多个新产品。1992年伊力特系列酒荣获“新疆第一酒”称号。

作为一个名牌企业,荣誉只是它向更高远目标攀登的动力之源。此时的伊力特已经开始了冲出新疆的战略目标,首辟兰州市场、东进西安、逐鹿中原、建立以陇海线为中心的黄金销售带,形成了辐射全国的大市场格局。

品牌定位

对于一个名牌企业来说,品牌定位是一个企业从辉煌走向卓越的又一里程碑。

20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是伊力特发展的黄金时期,伊力特的领导层把高起点、高质量+名厂、名人与高科技、高效益、高速度互为相连,作为伊力特创新发展的动力源,使伊力特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1999年5月伊力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总股本2.2亿元,9月16日成功上市。2000年伊力特投资、融资渠道的建立,进一步促进了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拓展和扩张了伊力特事业。该公司出资6000万元控股伊犁南岗建材有限公司,2001年成功赞助“伊力特沐林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2002年伊力特主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1314亿元,销售白酒16000吨,实现销售收入3.66亿元,创利税1.8亿元,同年2月8日,“伊力”牌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伊力”品牌的定位,使伊力特在创造和渲染企业产品个性化上得到了凸显,此时的伊力特稳健地占据了新疆白酒业霸主地位。

伊力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上市4年来,运用品牌战略和市场推广策略,向证券、食品、果汁、房地产、生物制药、水泥、旅游、彩印等多项产业进军,取得显著成效。产业化结构的建立,最大程度地放大了伊力特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跨地区、跨行业的新的经济格局。

翻开伊力特近50年的风雨历程,伊力特人看到了自己的昨天和今天,昔日的梦想已变成了现实,宏伟蓝图将在伊力特人手上延伸。

上一篇:做大做强 第4期 下一篇:玉米市场价格上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