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望,就是扼杀未来的时光

时间:2022-08-11 12:25:46

失望,就是扼杀未来的时光

有一种情绪是人人都体验过的,它能引起一系列其他不良的情绪反应,甚至可以毁灭全部的人生。这种情绪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失望感”。

失望感大多数情况下是从失败中来的,它是心灵不健全者对失败的一种反应。心灵不健全者有一个很可笑、很愚蠢的观念,他们相信自己生活的这个世界正是伊甸园,是人间乐土,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应该合意称心,“我所得者亦我所欲,我所望者必我所得”。而一旦他们的这种幼稚的想法被现实的挫折粉碎,他们便立刻掉入失望的黑暗深渊,他们便会叫喊道:“啊呀,我不行了,我完了,一切都完了!”心灵不健全者几乎无一不是活在梦想中,他们不仅缺乏现实知觉,也缺乏对未来的信心。

我常常会这么想:上帝造人的时候毫无疑问给了人信心,教会人为了希望而活着。但人肯定是在丢弃了对真理的追求之后才变成一个十分容易失望的动物。所以,我相信,战胜失望感的惟一途径是从心灵当中恢复对真理的热情。

记得在6年前,我应邀在一所民族大学做了一场关于建立自信的学术演讲,听我演讲的学生有上千人。在演讲结束之后,学校里安排我与学生进行互动式交流。在那次互动式交流中,学生们提了很多问题,而他们所提的大多数问题都是涉及到就业、婚恋、交友、积累财富、享受物质生活等方面的,让我感到遗憾的是竟无一人问及灵性生活的问题、精神方面的问题。我当时就在想,这些可怜的孩子一旦步入社会,他们便很容易被失望感所包围,甚至所击倒,原因是他们在追求一种世俗的机械式的生活方式,他们没有真正建立起信仰和有信仰的生活。事实证明,任何人都不可能在没有信仰的生活当中找到真正能让我们产生充分安全感的希望。所谓的信仰是什么呢?很多人对此并没有进行过深思,人们对信仰的看法和理解往往非常肤浅甚至无知。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信仰就其本质而言,就是信赖未来,对未来抱有永恒的希望。这里所说的未来,不仅仅指现实世界的未来,可企可及的时光,还包括灵性世界的“彼岸”。彼岸世界是一种精神的实在,它是非常非常真实的,但它只有待―个人的心灵发展到极高水平才能认识到这一点。假如―个人在心灵中不承认彼岸世界,没有对自己的精神进行引导而使之指向一个更高更远的目标,那么这个人一定会落入机械式的生活方式中,无论他最终能获得多少财富,多高的权位,多耀眼的荣誉,他绝对不会摆脱失望感对他的纠缠、压制、损害和消耗。

失望感除了造成沮丧、意志消沉和抑郁等情绪之外,它还有很多隐藏的表现方式。实际上,我们常见的坏脾气、急躁、慌乱不堪、疯狂追求、名声、权位、财富等都是失望感隐藏的表现形式,它们无一不是从失望感中分化出来的。失望感就像一根腐败树根一样,没有人能从失望感中获得益处。有一种心理疾病与失望感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心理疾病就是抑郁症。我把抑郁症称为“丧失希望的病”,正是因为抑郁症患者往往放弃了对未来的希望,他们对未来采取消极的否定态度,认为未来对他们来说比现在会更糟。这种态度是一种扼杀未来的态度。失望,实际上正是一种扼杀未来时光的坏心理。

容易产生失望感的人常常是一些野心家,他们喜欢拼命地工作、拼命地赚钱,以赢得地位,成就或令人羡慕的财富。如果他们遇到挫折,交上噩运,就很容易产生令他们十分痛苦的失望感。那么内心充满野心的人为什么容易产生失望感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所有的野心都是自私自利的产物,而且是自私自利的极端表现。实现自我的野心与追寻远大的精神目标有着根本的区别,前者将关注的焦点投向自我,投向某种欲望的满足;而后者则将关注的焦点投向广阔的灵性空间,投向别人。有一点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精神法则,即凡有自私自利欲望者兼没有希望,要找到人生的希望,我们就必须遏制自私的欲望,千万不能让自私的欲望变成我们生活的主宰。

应该完完全全地承认,真正的希望永远都是遥远和模糊不清的,人可以看清目标,但却不能看清希望。希望只是一种光亮,是一种可以照亮我们前路的光亮。任何人都不要指望抓住希望,占有希望,希望是由心而生的,亦只能用心所感受。希望是我们毕生所要朝向的光亮,正如太阳之于葵花,所以,我们只能将毕生对准它,永远不偏离。很多伟大的思想家通过不断探索都发现了一条摆脱失望感,重新获得人生希望的有效途径,即不断地为他人工作,为他人的幸福服务。我在治疗中发现,这一条途径非常灵验,一走即通。只要我们教会让患者诚心诚意地为周围人做点什么,患者就会立即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并且会看到人生的希望。这条通向希望的路径不仅对患者灵验,对一般人也非常灵验。只要我们打算将我们人生的目的用在为他人的幸福服务上,我们心灵当中的希望之光就会被点燃。

上一篇:萧朗:小写意花鸟画的扛鼎之人 下一篇:第二套人民币纸分币珍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