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鸡头还是做凤尾

时间:2022-06-08 07:57:48

中考的成绩出来了,固然这几天愁眉不展,他儿子的成绩属于高不成低不就――那分数,在普通校是中上,在重点校是下下,若想进重点.还得托关系找门路。何去何从,他把自己的烦恼跟同事蒋明义念叨了.没想到.蒋明义咬牙切齿地道出八字真轻: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蒋明义是有“血泪”教训的。

他儿子小希4年前就面临着同样的选择。小希是个非常聪敏的孩子,领悟力强,但贪玩好动.是老师眼里的“统战对象”.拉―拉就上来了.放―放又下去了。像这样的孩子.每个班总有那么一些。说句题外话,也算是公开的秘密吧,其实每个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在心里都会习惯成自然地把班上的燕子分那么几档,有绩优股.有大盘蓝筹股,也有ST板块,孰优孰劣,他们都有个小九九。对小希这种类型的.老师―搬采取有打有压的簧略.最怕放任自流,一放就像泼出去的水很难收回来了。

话说小希的中考分数一下来.一家人当即分作两派:爸爸主张按他的分数能去什么学校就去什么学校,妈妈力挺他去重点校。以小希的成绩,去市里的几所重点校还差那么几分。

妈妈说,“咱找关系。多交些钱,还是进市里的重点校借读吧――既然是重点.教学质量肯定好.又有那么多优秀的同学在感召着,学习动力自然大。再说了,亲戚朋友们之间说出去也好听呀。”

爸爸蒋明义却认为,去一所普通中学.小希一准就成了老师眼里的香饽饽.捧着哄着督促着,小希是个顺毛驴,成绩根可能就扶摇直上了。

两派第一回合辩论下来,谁也没说服谁。开学了,小希就去了按分数录取他的―所大学的附中。

果如蒋明义所料,小希被老师看上了。老师整天表扬他鼓励他,在他面前几乎是―律的“胡萝卜”政策。小希学习成绩―路飙升。谁曾想,一个学期下来,小希妈妈要孩子进重点校之心不死,又开始搞策反了。小希的心思早就漂移不定,以前的好朋友有好几个进了重点校,而骄傲帅气的他却进了名不见经传的普通校.平时大家碰面时,总有些磨不开面子。经妈妈这么一忽悠,小希就自然而然地站到了妈妈的战壤里。2:1!经过一番折腾,小希终于如愿以偿地进了―所重点校借读。

此后的一切对蒋明文来说真是不堪回首。儿子非但没有像小希妈妈想象中的知耻后勇迎头赶上,而是恰恰相反,破罐子破摔节节后退。像他这样的借读生,不占学校的正式升学名额,不影响教师奖金,职称.好了坏了都没责任,老师们也大多睁―眼闭一眼不大管理。小希本来就贪玩,这下子好了,海阔凭鱼跃了.可以撒开丫子疯玩了。这期间他又迷上了网游.得空就泡网吧,有时候甚至逃学好几天,学校以为是在家里.家里以为是在学校。如此松松垮垮地上了两年.之后的高考落榜几乎是毫无悬念的事儿……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最让蒋明义头疼的.是儿子原本脆弱的自制力至此更是一泻千里,凡事他总是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虎头蛇尾。一个半大小子,俨然就是一匹脱僵的小马.难以管束。唉.蒋明义好生郁闷。

有着这样的惨痛经历.难怪蒋明义总是奉劝那些徘徊在重点校和普通校之间的家长们:别跟风,慎思量。

对话蒋明义: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问:人们购物时大多都认名牌,选学校一般都想方设法往重点校里扎,你为什么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你儿子小希的经历或许仅仅是个个案,不具典型性呢。

答:流行浪潮和从众心理往往容易把人往沟里带。或许只有当你栽了跟头才能真正看清事情的本质。不能说名牌不好,可并不是所有的名牌都适合所有的人.我儿子小希上的就是所谓的名牌校,可他是借读生。也就是说,他不是那所学校的正式生,学籍在原来的学校,只是到这所学校上课。这也是名牌铰创收的―种手段.有的重点校不但有借读生,还专门成立借读班。现在,学校都在争升学率,它影响学校的收入、级别等,决定教师的收入、职称,荣誉称号。因此,相比正式生正式班,校方及教师投入其上的时间、精力以及师资配备等各方面都很有限,无形中又助长了小希他他这些孩子的嚣张玩性。借读生的情况各式各样,但大多是一些聪明却不太爱学习,家境不错,在家里备受宠的的孩子。他学习动力不强,玩心却如野草般茂盛,老师、家长稍不留神,他们就疯到天边了.把这样的孩子,放在那么一个松散的所谓名牌环境里,结果会怎样?不言而喻。

问:可是,如果换个角度考虑,不也挺有道理的吗所谓“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环境的潜移默化作用也是不可小视的呀,想一想,跟那些全省全市最优秀的学生同校学习,难免不萌生见贤思齐的心,就像跑步比赛中的盯紧领头羊,这是多大的学习动力呀。

答:环境,也分大环境小环境,大环境的鞭策效应,很可能会被那种松松垮垮的小环境给稀释掉。而一提到榜样,我们更多的想到的是榜样的激励作用,其实榜样尤其是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榜样,对某些个性强的孩子来说,也还有某种消极影响的意味――不是有那句话,“如果我不是亚厉山大,那我就做第欧根尼.”既然做不了最优秀的,我还可以做更另类更怪异的。目的是―样的,都是想证明自己的存在,以及存在的意义。

问:那么,你觉得自己的经验之谈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吗?

答:不敢。主要还是视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而定。教育学上不是有因人而异因材而教之说吗。像我儿子这种类型的孩子,自制力差,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很弱,他几乎从不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所有的知识都在45分钟内搞定,接受能力很强,记得快,忘得也不慢,性格上是顺毛驴,吃软不吃硬,吃捧不吃啐。他放在普通铰里属于中上水平,也就是“鸡头”.老师觉得盯紧了能提高升学率,自然欣赏,同学高看,自信心和学习干劲儿噌噌往上窜,成绩曲线明显呈上升趋势。可一旦放到名校里做“凤尾”,老师不盯着,像小希旷课泡网吧,他的班主任睁一眼闭一眼,等发展到很严重时才跟家长反映,要是发生在他班上正式生的身上会这样吗?――像他这样的孩子,就怕放任自宽,一放准坏事儿,另外,还有自信心的问题,同学都那么优秀,学习跟不上就会失去信心,破罐破摔。

而对手那些自制力强、学习主观能动性也强的孩子,还是可以考虑去名牌校的。

一位老师的观点

渠一品

教学中我们这些当老师的的都有体会;有些学生确实更适台做“鸡头”,―旦把他列为好典型,就像上了发条的钟表,神采奕弈干劲儿十足,不仅学习成绩上去了,品性也越发乐观开朗;相反,也有些孩子还就得勤批评着,行话叫“摁一摁”.如果不摁,他反倒就兜不住了。

适合做“鸡头”的学生,就是爱听表扬,也吃表扬,是教育学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最鲜活的注释。大致有两类孩子可以归到这堆里:一类是性格自卑、内向,敏感的.他们特别容易产生挫折感,也特别在意老师和同学的态度。如果老师有意无意地在班上批评他几句,他就会老长时间抬不起头来,行为举止也就越发消沉失落。老师对这类孩子一定要温和体贴发现他们哪怕一丁点儿的进步就及时表扬.这对他们就像阳光雨露之于花草―样的重要;还有―类是那种极端调皮捣蛋的孩子.他们大多被家长娇惯坏了.没有什么责任心。如果老师给他个“官儿”当,或者树他做了正面的典型.他们立马像变了一个人.集体和个人荣誉感陡增.而且可以带动一小拨孩子向前进。

而适合做”凤尾”的孩子,只有勤敲打他他才能更快的进步,是教育学上的压力效应最生动的例证。这类孩子也大致分两种:一种是特聪明.但不是很努力,满罐不摇半罐子摇,很飘,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老师摁―摁他,是要让他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甭自个儿感觉傻不错的。嗨;别说,经这么―拽.他还就真的能够沉下心来,踏实一些了;还有一种是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很强,很自觉,但不习惯当第一,一旦做了第―.被老师宝贝着.被同学仰慕着.他反倒找不着感觉了,而且还时时有压力感,担心自己一旦退步了,哪一点做不好了.会失去那些光环,发展到极端,就变得患得患失提心吊胆。这类孩子最适合做老二,追着老―,他感觉踏实自在。

不少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做“鸡头”或“凤头”,譬如当班干部.队委之类的.认为孩子么都吃捧;给个官儿当当,准灵。

于是乎就出现这样的现象了:个别家长巴结老师甚至不惜贿赂老师,为的是让老师能给自家孩子”封官进爵”。而―旦孩子在队委、班委选举中失利了,一些家长还会跑来质问老师为什么。对这样的家长,我们当老师的有时候难免会产生反感情绪,负责任的老师会不厌其烦地告诉家长,为什么要让他的孩子在这段时间里做“凤尾”,而让别的孩子去做”鸡头”。

说到底还就是这句老话: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上一篇:酱焖胖头鱼,那味道一直记到骨头里 下一篇:与邻居相爱,是对还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