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材插图“动”起来

时间:2022-08-10 11:19:09

让教材插图“动”起来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材,注意图文并茂,增加了很多精美的插图,一幅幅细致传神的插图对学生非常有吸引力,为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起到

>> 让数学插图“动”起来 让课本插图“动”起来 让直播“动”起来 让学生“动”起来 让课堂“动”起来 让产品“动”起来 让预算“动”起来 让作业“动”起来 让语文“动”起来 让数学“动”起来 让音乐“动”起来 让人物“动”起来 让教学“动”起来 让德育“动”起来 让标题“动”起来 让故事“动”起来 让大脑“动”起来 让历史“动”起来 让动词“动”起来 让备课“动”起来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教育 > 让教材插图“动”起来 让教材插图“动”起来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材,注意图文并茂,增加了很多精美的插图,一幅幅细致传神的插图对学生非常有吸引力,为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语文老师应该好好利用这些宝贵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了插图的诸多妙用。一、利用插图,理解课文

1.用以导入新课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者趣也。也就是说学习要有兴趣,才能学得好。受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的影响,小学生对文字往往不感兴趣,面对具体可感的彩图却兴致勃勃,喜欢形象性的东西,对画面特别感兴趣,一些插图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阅读兴趣,在阅读课文时很想从图中知道课文的内容,把图作为依托,帮助阅读课文。教师可根据学生这种心理特点,利用插图来引导学生学习新课。

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时,首先指导学生看图,了解课文主要讲的是狐狸和乌鸦之间发生的故事,由这一幅图提出质疑,乌鸦嘴里叼着一块肉,站在一棵大树上干什么?为什么不回窝里去?一只狐狸站在大树下,嘴里口水直流,它会打什么主意,能把乌鸦嘴里叼的肉骗到手吗?由于学生都有好奇心强的心理,就会迫不及待地带着自己的问题去读课文,去感知课文内容了,为更进一步阅读理解作好准备,也为掌握新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2.用以理解重难点。课文里有的插图体现了重难点内容,教师可用插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如教学《乡下孩子》一课时,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回答下列问题:画面右上角画的是什么人?她身上穿什么衣服?头上扎着什么?脚上穿着什么?画面上小女孩的表情怎样?她右手挎着什么?通过指导看图,避免了抽象讲解说理,使学生较为轻松地领会诗意。

3.用以总结课文。有经验的教师不但可以利用插图指导学生具体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用来总结课文,揭示课文中心。如教学《古诗两首》一文时,我指导学生看图回答图上的主要人物,他的神态怎样?从他的神态可以看出此时李白想些什么?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在教学《秋游》一文时,指导学生看图,回答出有哪些人物?从他们表情说明什么?此时的你想干什么?二、利用插图加深学生体验。     新课程强调学生在阅读中要有所感悟、形成独特体验与见解。因此,体验教学成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方式。一般说来,利用插图来加深体验的方式有三种:

(一) 观图后说感受。请看《军神》教学片断。(通过阅读,学生已知刘将军在手术中的惊人表现)

师:读了课文,我们再来看插图,同学们仔细看,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仔细观察思考)

生:我看到了刘将军手术时很痛苦,但他一声不吭。  生:我从医生的表情可以看出他十分赞赏刘将军。  生:我看到了白垫单被刘将军抓破了,我很替他担心,怕他受不了。 生:我想,刘将军手术时是那么顽强,这只有神仙才能做到。  师:(插话)所以课文把他叫做……

生:(齐)军神。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到,凭借课文插图,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刘将军的坚强。学生在对插图的阅读中,再次受到了感染和熏陶,同时有利于他们从更深层次把握文章主旨。

三、赏图诵读

课文插图不经意中觉得它是为了点缀课文,是文章的装饰,其实它都是根据课文内容精心编排设计的。图以载道,结合课文讲解,让学生明白文理,提高阅读水平。如《雨点》一课,教学中可以抓住重点词句,图文对照逐句理解。这一课共有四句话,主要讲了雨点在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形态。文中的插图就把雨点在池塘、小溪、江河和海洋里的四中形态描绘得形象、逼真。教师只要引导学生抓住“睡觉、散步、奔跑、跳跃”这些词语看图学文,学生就会对池塘、小溪、江河和海洋有了具体的认识,事实上也就了解了雨点的不同形态,朗读时就能抓住这些词语,读出雨点的不同形态。

四、插图写作,实践文本

在课堂教学中,教材其实是学生练习写话的一块肥沃土壤。翻阅人教版语文课本,那一幅幅精美的插图往往使你浮想联翩,你看那色彩缤纷的花儿,活泼可爱的小动物,美丽的景色,学生更是喜闻乐道。

1. 看图画写童话。

在教学完课文之后,老师不妨有意识地将精美的插图请学生说一说,写一写。如教人教版第三册语文园地七后,请同学说一说:“图上有()的树叶,()的梅花鹿,梅花鹿在森林里干什么?”最后请同学把这幅美景写下来。强烈的色彩图案刺激,生动有趣的富于想象力的画面,使学生在享受美的同时,也忍不住想把这美表达出来。

2. 看插图写生活。

生因为年龄特点,词汇、语言的积累不够,语言能力有限。口头表达时或过于简单或过于杂乱无章,写作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这一直观手段联系生活,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如《小柳树和小枣树》一文中对一家人吃枣的情景只有一句话的描述,而插图却鲜活地展示了这件事情,这是多好的写作素材啊!每个学生都有家庭生活的积淀,这幅图唤起了他们浓厚兴趣。我让学生以文中句子开头来看图想象写话,果然,孩子们写得很精彩:或写一家人谈笑风生,或写爸爸妈妈孝敬长辈,或写爷爷奶奶疼爱孙子,甚至枣子可以补血等常识都从学生笔下倾泻而出。这种写话,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表达能力,还培养了孩子们热爱生活的情感。

在教学中若能根据儿童心理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适合小学生“形象思维”的需要,合理地运用插图,对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儿童能力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这些美丽的图画会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精彩。

上一篇: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学生法制安全安全教育现... 下一篇:计白当黑虚实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