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绝对公平

时间:2022-08-10 09:46:58

“在政府采购软件时(这里所指的‘政府’,包括了各国的政府),只单独评估软件自身的优缺点,只考虑软件是否适合自己的需求,而不应考虑这一软件是以哪种方式开发出来的。”

这是日前来自美国的COMPTIA(计算机技术工业协会)宣布登陆亚洲之时,几位美国专家所大力宣扬的“自由软件选择理念”,同时,美国同行们还称将努力使中国政府接受这一理念。

此外,美国来客还非常有诚意地举例说明他们在推行“软件自由选择”时的绝对“公平”,即他们一直在努力说服美国政府,不要通过意在限制美国企业将软件外包出去的提案,相反,应公平地对待来自印度或其他人力资源成本更低的国家的软件OEM厂商。乍一听,美国朋友的热情令人感动,但仔细想想,这一“公平理念”其实还有值得商榷之处。

先且不论让各国政府对国内外软件企业“公平对待”的“理想”是否现实,因为这些即将处在平等地位进行竞争的软件公司,其原本就不处在同一起跑线上,这一“绝对公平”的原则是否还有意义?

与中国的软件企业相比,欧美的软件企业本就拥有诸多天然优势,这不仅包括了技术层面上的,也包括了理念上和资本上的。金山公司的总裁雷军曾经说:“微软账面上长期有着几百亿美元的流动资金,我们跟他们怎么比,这根本不是一个量级上的。”这就像一场拳击比赛,一个轻量级的选手要在完全相同的规则下与重量级的对手进行对抗,显然这根本就是最大的不公平。

软件外包与操作系统、ERP这样的自主知识产权软件有着本质上的不同,软件的外包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只是一种软件领域内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因此人力资源成本低廉的发展中国家很有优势,于是也引来了欧美等软件强国的“限制政策”。但实际上,软件外包由于不具备自主的技术内核,做软件外包业务的公司所能挣到也只能是“辛苦钱”,他们也许永远也不能像微软、甲骨文这样成为软件行业里真正的巨子。

如果我们的软件出口方阵里只有外包公司,而没有自己的软件品牌,没有自己的软件产品,这才是真正的悲哀。

中国众多的软件企业一直在为“中国芯”―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管理软件―而不懈努力着,而在这其中,政府的支持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众所周知,政府采购数额巨大,是很多软件企业的必争之地,如金山的WPS便是政府采购的受益者,这也就是为什么微软与惠普要争相对政府部门频频示好的原因。

如果以“完全公平竞争”的理念来进行选择,也许国外软件产品中标的机会会提高不少,但是随着信息化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国家的很多关键部门都已经被纳入了网络的覆盖范围。试想,如果一个国家的重要政府部门(如国防部门)的信息系统是建立在某些国外的非开放的系统之上,信息安全将隐藏着多大的隐患。在这种的情况下,如何坚持所谓的“完全公平的软件选择”?

当我们的软件公司还不够成熟的时候,其实也许正需要一定的“不公平”来为他们保持一个发展的空间。即使在提倡自由贸易的WTO框架里,也还是有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特别条款,例如允许发展中国家通过关税等手段来保护本国的关键性产业。不过话说回来,这种保护一旦过了头,也有可能会引发中国软件企业的“感情温室后遗症”(如上期《软件世界》“声音”栏目中的一个文章所述),即在过度的保护下,我们的软件企业成了温室里的花朵,会经受不起国际市场上的风吹雨打。

在实力不平均的时候,也许会有一些弱小的企业在竞争的夹缝中幸运地存活下来,甚至发展壮大,但是更多的可能会是被淘汰。因此对这种“软件自由标准”论调实在应提高警惕。

上一篇:网游更新赚钱模式 下一篇:“奥运联想”的理想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