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切除术后膀胱痉挛的防治体会

时间:2022-08-10 09:08:42

前列腺切除术后膀胱痉挛的防治体会

【中图分类号】R6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09)05-0210-02

膀胱痉挛为前列腺增生症(BPH)术后常见并发症,是指膀胱平滑肌或膀胱括约肌痉挛性收缩,无炎症变化。尤其是患前列腺增生症的老年病人,在下导尿管引流、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后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更易发生。临床表现为术后最初几天内的小腹部、膀胱尿道阵发性痉挛性疼痛,可有膀胱憋胀,急迫排尿感,可加重膀胱出血,影响创伤愈合。也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以及尿液长时间滞留,尿中异物(结石、肿瘤、毒物)直接刺激膀胱,引起膀胱痉挛。

1 临床资料

我院泌尿外科从2004年1月~2008年11月共收住前列腺增生病人378人,年龄63~84岁,平均76岁。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286例,经膀胱前列腺切除92例。发生膀胱痉挛例数TURP组57例,占19.93%;经膀胱前列腺切除组38例,占41.30%。

2 膀胱痉挛的相关因素分析

根据临床观察分析笔者认为膀胱痉挛的发生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种:

2.1 患者精神焦虑、胆小怕事、过度紧张以及性格内向、不开朗等易诱发膀胱痉挛。

2.2 膀胱冲洗不通畅,致使膀胱充盈过度,诱发膀胱不自主收缩。

2.3 膀胱及尿路感染致膀胱敏感性增高。

2.4 膀胱冲洗液水温过低,极易出现逼尿肌无抑制收缩。

2.5 术中止血气囊牵引腺窝口压迫止血,造成膀胱颈部和三角区持续性的压力改变。

2.6 术后留置尿管不当,如导尿管质量低劣,刺激性大,留置时间过久可致局部炎症反应。

2.7 老年患者多合并呼吸道感染,肠蠕动减慢,术后剧烈咳嗽或便秘致腹内压增加也可诱发膀胱痉挛。

2.8 逼尿肌部分去神经,神经生长因子增多,出现膀胱不自主收缩;NANC神经部分去神经,一氧化氮递质减少,降低神经阈,引起膀胱不自主收缩,其中去神经超敏现象可能是重要原因。

2.9 膀胱体主要分布β2受体,兴奋时逼尿肌松弛,以保持膀胱正常顺性。β受体密度减少,兴奋后产生cAMP减少。这可能与老年人膀胱顺应性减低有关。肾上腺能神经、胆碱能神经除在盆神经互相影响外,在突触前也可能相互影响。对下尿路梗阻,逼尿肌β受体密度减少而α受体密度明显增加。

2.10 膀胱内有血块或残余膀胱里前列腺碎组织的刺激导致。

3 治疗方法

治疗原则是消除病因,解除痉挛。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首先,痉挛发作时,嘱病人放松;大口深呼吸对缓解痉挛有很大的帮助。大多数情况下笔者采用双氯灭痛两片加20ml生理盐水,保留灌肠每日2次,如持续不缓解可再加2%利多卡因10ml保留灌肠,或者口服α受体阻滞剂:盐酸特拉唑嗪2mg qd po;钙离子阻滞剂异搏定30mg加入生理盐水冲洗膀胱,也可给异搏定40mg po,必要时可重复使用。也可用Vit K3 8mg im bid,同时口服酒石酸托他罗定片(舍尼亭)2mg bid及消炎痛栓纳肛,均有较好的疗效。必要时肌注哌替啶100mg。

如果是术后出现膀胱痉挛,可抽出气囊导尿管囊内的液体,只留5ml;如有血块堵塞导尿管,可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吸出血块,冲洗液可稍稍加温,也可以在手术后留置止痛泵3~7d,止痛泵中加入低浓度微量复合配方,也可以有效的解除膀胱痉挛。

4 膀胱痉挛的预防

前列腺切除术后预防膀胱痉挛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4.1 术前对疑有不稳定膀胱的患者常规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如有明显膀胱颈梗阻,又存在不稳定膀胱,则应用异搏定、普鲁本辛及地西泮等,以减少膀胱三角区与后尿道的敏感性;如有不稳定膀胱表现,而膀胱颈梗阻不明显,则不需手术。

4.2 术中妥善放置导尿管,可用丝线将导尿管末端悬吊于膀胱前壁,以减少导尿管与气囊对膀胱三角区的刺激。

4.3 冲洗液在秋、冬季保持32~35℃,春、夏季22~25℃的温度,这样能明显减少膀胱痉挛发作次数。同时,保持造瘘管通畅,冲洗速度不应太快。

4.4 止血满意的话,尽量选用细一点的导尿管,气囊充水不超过20ml,不一定牵引。

4.5 术后药物可选用普鲁苯辛15mg+心痛定10mg+地西泮2.5mg口服,每天2~3次。

4.6 术前就告诉病人有可能出现这种并发症。病人有了思想准备,术后出现时不会有太多的焦虑。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是尽量不要做开放的前列腺摘除手术,毕竟创伤太大了,在这个微创技术流行的时代背景下,还是选择微创好一些。我科常规采用经尿道汽化电切术,手术较安全,术后基本不用牵拉尿管,膀胱冲洗时间短,自然膀胱痉挛就明显减少了。

[收稿 2009-01-05]

上一篇:TVT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病例的研讨 下一篇:平阳霉素瘤内注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