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孩子遭遇“成人病”!

时间:2022-08-10 06:08:37

警惕孩子遭遇“成人病”!

过去,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糖尿病、黑眼圈、胃炎、颈椎病等,都是中老年人才会有的疾病,但近年来,这些疾病的发病日益低龄化,甚至恶性肿瘤、心肌梗死、中风等一些“杀手”也会袭击孩子!

据不完全统计,大城市中6~18岁孩子高脂血症患病率为9.6%,高血压患病率为9.4%,肥胖检出率为11.5%,小胖墩中脂肪肝患病率为43.2%……另外值得引起重视的是,目前很多成年期的慢性病的高发,也与“儿童成人病”的高发有关。

所以本期,我们特别对日益严峻的“儿童成人病”状况予以关注,希望爸爸妈妈们能切实重视起来,从现在开始多加防范!

高血压也成了儿童常见病

文/ 毛颂赞

病例1:威威今年6岁,9月1日是他新学期开始的第一天,可是威威一早起来便说自己头痛,妈妈以为是他不想去幼儿园而找的借口。可是,一到幼儿园门口,威威就开始呕吐起来,妈妈赶紧将他送到医院。医生检查发现,威威的收缩压竟高达140!

病例2:英英今年8岁,是个“小胖墩”。一天上午她在学校上课时,感觉天旋地转,还伴有头痛、眼花、肢体发麻,被急救车送到医院检查后诊断为儿童高血压。

病例3:斌斌今年11岁,是个是个“小胖墩”。在暑假期间天天打游戏到深夜。最近几天,斌斌常喊头晕,到医院做了体检,没想到确诊为儿童高血压。

近年来,儿童高血压的患病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以年均0q58%的速度增加。北京儿童医院曾对5000名6~18岁的孩子进行血压普查,发现血压偏高者达到9.4%;贵州贵阳5%中小学生患上高血压;一份来自辽宁的统计更让人惊讶――近一成中小学生患有高血压!

严重危害

研究证实,血压水平的发展呈现年龄趋向性和“轨迹”现象,即血压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原发性高血压起源于儿童时期:比如,一个6岁的学龄前孩子的血压对其30岁时的血压有明显预测意义;而学龄期孩子和青少年的血压,可大致预测其50岁时的血压值。有43%的儿童期高血压孩子最终会发展成为成人高血压病人,是成人高血压的“后备军”。成年人的心血管病,根在儿童少年期,祸及一生。因此,高血压的预防也发生了战略性转移,“从儿童时期开始预防高血压”已成为业内共识。

发病原因

遗传:高血压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如果父母双方均有高血压,孩子患高血压的概率为45%;如果父母中只有一方患高血压,孩子患高血压的概率为28%;若父母双方均无高血压,其子女高血压的患病率仅为3.8%。

肥胖:肥胖可诱发高血压。因为肥胖儿的身体体积增大了,使代谢总量及身体耗氧量增加,这就需要心脏泵出更多的血液,以满足机体的需要,由于心脏负担明显加重,血压也就随之上升了。有调查发现,肥胖儿高血压的发生率是正常体重者的2~6倍;肥胖对男孩和女孩都十分不利,对女孩血压的影响大于男孩。患高血压的孩子中,50%以上是肥胖儿。

饮食:很多高血压患者在婴幼儿时期的饮食偏咸;而过量摄入蛋白质、脂肪、糖类,造成营养过剩,也可诱发高血压;另外,如果长期给孩子服用维生素D制品,会使大量钙沉积在肾脏和大血管,引起肾钙化和大血管钙化,也会导致血压升高。

情绪:研究发现,经常玩电子游戏的孩子患高血压的比率是其他同龄孩子的6~8倍。临床中,已有六七岁孩子因迷恋电子游戏而患上高血压的案例。这是由于电子游戏机噪声大,要求操作快捷,孩子的精神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再加上玩游戏的时间过长、过频,也容易诱发高血压。

防治措施

定期检测: 儿童高血压的主要症状多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睡眠不好等,轻度者虽然可能在相当长时间内没有任何症状,但它能在机体内慢慢地损害血管、心脏、肾脏和大脑,正所谓“小年纪,高血压,祸及一生大问题。”而年龄小的患者即使有以上不适症状,也不会准确表达,因此很容易被家长忽略,在门诊也容易漏诊或误诊,从而延误治疗,使病情进一步加重。因此,儿童也要定期测量血压,儿童血压检测是不可缺少的,只有通过检测才可以及早地把隐匿在正常儿童人群中的儿童高血压病患者都查出来。高血压一级预防应从学龄前孩子就开始。美国心脏学会建议,超过3岁的孩子每年都应该测量血压。而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孩子,最好每半年检测一次。肥胖和超重孩子的家长更要特别重视孩子的血压检测。对于4岁以上且有高血压家族史、肾炎病史或发育迟缓、肥胖的孩子,如果经常诉说头昏、头晕、心慌,就需要做相关的健康检测,包括血脂、血糖、肾功能等;如果发现孩子有浮肿、尿量少或颜色改变等症状,必须及时到医院检查,让高血压尽早远离孩子。

合理营养:孩子的膳食贵在平衡合理,吃饭定时定量,不偏食,不挑食,不任性(不能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平时应注意少给孩子吃洋快餐、甜食和零食;日常饮食宜清淡,要增加不饱和脂肪的摄入,还要降低动物脂肪和盐的摄入(盐的每日摄入量最好在3克以下)。

减压减重:在学习上,不宜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尽量做到劳逸结合。努力纠正沉溺电子游戏、迷恋看电视等不良习惯。此外,要帮孩子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孩子主动参加体力活动或体育锻炼,建议超重孩子要每天坚持1~2小时的体育活动。

早发现早干预:儿童期的高血压,有65%~80%继发于其他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肾脏疾病等。通过早期检查发现血压异常之后,如果能积极地配合医生,采取对因治疗措施,可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多数患儿的血压可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且预后良好。如果这样的措施达6个月仍然没有效果,应在心内科专家指导下,选用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以防血压持续升高。就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物进行治疗。

Tips: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儿童高血压标准

2~4岁〉115/75毫米汞柱

5~9岁〉125/80毫米汞柱

10~15岁〉135/80毫米汞柱

当心孩子吃出高脂血症

文/毛颂赞

我国内地成人高脂血症患病率已达18.6%,目前约有1.6亿血脂异常者。如此众多的成人高脂血症也往往是由儿童时期发展而来的。

在我国华南地区,儿童高脂血症者为5.3%。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小儿心血管的专家日前公布了一项北京市近2万人的血脂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儿童高脂血症患病率为9.6%。由于儿童血脂异常往往是在体检检测血脂时才发现的,因此在平时很容易被忽视。

严重危害

血脂高孩子的血抽出来,放上3~4个小时,上面就会有厚厚一层油,有的马上就会凝固。血脂异常是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猝死和缺血性脑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可以导致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加速,从而对身体造成隐匿、逐渐、进行性、器质性或全身性的损害。

大量临床资料分析显示,如果一个孩子在10岁左右发现血脂代谢紊乱,等他到了20多岁时,就可能出现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发生冠心病及脑血管疾病;而步入30岁后,高血压、糖尿病将会出现,与健康的同龄人相比,精力和活力都感不足;等他到了40岁,高血压、冠心病、心脑肾功能遭到损坏的危险性都大大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偶尔来袭也不足为奇。工作中如果不注意休息,不能及时排除各种压力,发生猝死的可能性必然会明显增加,也许只能活到40岁,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发病原因

儿童血脂异常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先天性的,即有家族史、有遗传基因,治疗起来较为困难,药物效果也不是很好。另一种是后天的,即因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脂代谢异常。比如吃得太好,长期过多地吃甜食、含糖饮料及动物脂肪食物,长时间看电视或打电子游戏、运动过少等,都可使血液中的脂质逐渐沉积在血管壁上。肥胖儿有明显的脂代谢紊乱,最容易患高脂血症。

防治措施

儿童高脂血症在早期还可以逆转,但进入后期往往就难以逆转了。研究表明,动脉硬化的早期阶段在10岁左右出现,此时孩子的血液中就存在着高胆固醇水平。如果在儿童期至青少年期血浆低密度脂蛋白下降25%,动脉硬化、冠心病的发生率就可以减少一半。

重点筛检:如果能及早发现儿童高脂血症,并对其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做好早期预防和药物治疗,就能够有效控制血脂异常。以下孩子要注意重点筛检血脂:父母、祖父母中有动脉硬化者;一、二级亲属中有诊断明确的心肌梗塞、心绞痛、脑血管疾病者;父母亲有高脂血症者。

“多动、少吃”:即适当的体育活动和合理的饮食结构,是预防控制儿童高脂血症发病的关键措施。家长平时不要只盯着孩子的智力开发,应该将注意力在孩子饮食和运动方面多关注一些。由于孩子一般自制力差,因此家长应注意为孩子的平衡膳食把好关。比如,一块炸鸡腿和一份三明治的热能均可以达到371大卡,胆固醇含量分别约为121毫克和103毫克。经常食用必然会导致体重和血中胆固醇的增加。因此,家长要坚持原则,不要心太软,要让孩子多运动并远离洋快餐、自助餐,这是对孩子健康负责。要知道,现在天天带孩子吃洋快餐、自助餐,就等于让他将来天天去医院。

Tips:儿童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

胆固醇≥5.2毫摩/升

三酰甘油≥1.76毫摩/升

低密度脂蛋白≥3.38毫摩/升

高密度脂蛋白≤1.04毫摩/升

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血脂水平上下起伏很大,必须多做几次检查,仅依靠一次检测是无法确诊的。

警惕蛛丝马迹 及早防控儿童糖尿病

文/毛颂赞

门诊时有一个姓王的6岁男孩来就诊,近日总是感觉咽喉部干渴,爱喝水,晚上还会尿床。急得家长不知怎么办,到医院求治,医生检查后,确诊孩子得了糖尿病。这下可好了,孩子的爷爷是老糖尿病,结果爸爸妈妈自作聪明,老人孩子同服一种降糖药,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孩子的病不但没有好,反而出现“酮症酸中毒”,幸亏及时抢救,才没有出现生命危险。

儿童糖尿病绝大多数都是1型糖尿病,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10~14岁时达到高峰。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约为1.0~1.6/10万,全球15岁以下孩子每年新增7万名1型糖尿病患儿。目前,儿童糖尿病患者已占全部糖尿病患者人数的5%,并且每年以3%的幅度上升。儿童糖尿病已经成为仅次于哮喘的儿童第二慢性疾病。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以往14岁以下的糖尿病患者基本上都是1型糖尿病,而今,儿童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有遗传倾向的小胖墩2型糖尿病患者的增加尤为明显,发病有逐年急剧上升趋势,这与孩子肥胖、进食过多、运动太少、营养过剩等有关。肥胖是导致儿童患2型糖尿病的最主要因素。流行病学调查表明,80%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有肥胖病史,最小的才6岁!

严重危害

糖尿病如果不好好控制将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产生严重影响,因为孩子血糖超过肾脏重吸收葡萄糖的限度,会造成不少葡萄糖随尿液排出。有的重症患儿每天经尿液丢失的葡萄糖可达250克,相当于摄入能量的50%都丢失了。所以,虽然孩子吃得不少,还是会营养不良和发育不良,甚至形成“糖尿病侏儒”。

另外据统计,目前,儿童糖尿病患者(特别是1型)确诊时,已有65.8%有了并发症,例如可并发酮症酸中毒,表明家长们对此病缺乏应有的认识和警觉。酮症酸中毒常表现为多尿、呕吐、腹痛、严重脱水、神情呆滞,甚至发生昏迷(约有1/3孩子因昏迷首次就诊)。由于目前还不能治愈,久病常伴有心脑血管、肾脏、眼睛、足部及神经系统病变,必须靠打胰岛素才能维持生命。

外敷:苹果含丰富铁质,为眼睛提供大量养分。以两片苹果敷眼约15分钟(也可用毛巾包煮热鸡蛋按摩眼部四周;或用土豆切成薄片,敷在黑眼圈处),可美白黑眼圈处肌肤,改善黑眼圈的状况。

肿瘤袭向孩子

文/ 时毓民

肿瘤是成人的病,但近十年来,儿童肿瘤表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已经上升了近10倍。肿瘤已经成为继意外伤害死亡之后,儿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占儿童总死亡率的10.7%! 5岁之前是儿童肿瘤的发病高峰。和成人一样,儿童身体的各系统都能患癌。

发病原因

先天因素:许多婴幼儿恶性肿瘤属于先天性和胚胎性的,即父母生育前或母亲怀孕时患有某些疾病,或服用某些激素或其他药品,这些感染、刺激均会使母体内的生殖细胞基因突变而发生肿瘤。此外,孕妇腹部如果曾接受放射线照射,如进行X光、同位素、CT检查等,都可能使胎儿的基因发生变异,埋下肿瘤的隐患。

饮食不当:饮食中脂肪摄入过多,纤维摄入过少;经常摄入腌制食品如咸肉、咸鱼、咸菜,喜食重盐;少食新鲜的蔬菜、水果;三餐不按时,进食快,喜食烫食;进食含有黄曲霉素的发霉食物;进食发酵的酸菜易引起小儿消化道肿瘤。近年“小胖墩”越来越多,他们喜欢吃洋快餐、膨化食品,喝碳酸饮料,缺乏运动,这容易使体内热量过剩,脂肪堆积,引发多种肿瘤。

环境污染:孩子长期生活在受到污染的环境中是患肿瘤的重要原因。比如,一些孩子不可避免地受着二手烟的危害,烟草本就是多种肿瘤的重要诱因,而孩子的支气管比较直,烟雾更容易直接进入肺泡,再加上孩子自身免疫功能不健全,毒素容易积蓄在体内,因此更容易导致癌症。还有,近些年家庭买房、换房情况较多,家庭装修材料中含有过量的甲醛、苯等化学物质,很容易使敏感的孩子罹患肿瘤。有的父母工作时常要与汽油、橡胶、油漆、化肥、杀虫剂等致癌物质打交道,这些物质就很可能在他们的工作服甚至是体内积聚到一定浓度,再经过亲子间的亲密接触或哺乳转移到孩子身上,大大增加孩子患上肿瘤的概率。

防治措施

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现在不少孩子偏食现象严重,只吃大鱼大肉,动物性脂肪摄入过多,这类孩子今后患肿瘤概率会大大增加。要鼓励孩子吃各类食物,包括谷物与薯类、动物性食品、豆类及其制品、蔬菜与水果及纯热量食品等5大类。每天吃奶类、豆类及其制品。我国膳食中钙普遍缺乏,仅为推荐供应量的一半。而奶类食品含钙量高,并与豆类食品一样,是优良的蛋白质来源。此外,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与荤油。鱼类的不饱和脂肪酸有降血脂、防肿瘤的作用。饭菜的比例要适当,避免进食过多脂肪,少吃膨化食品,少喝碳酸饮料,并要养成口味清淡的习惯。

净化孩子的生活环境:应尽量避免让孩子接触电离辐射、重金属和装修材料中的苯、甲醛等有毒气体;刚装修完的房子千万不要急于入住,最好在装修完至少3个月以后入住。吸烟的家长应避免在室内吸烟 ,最好的办法是戒烟。

另外需要警惕的“儿童成人病”

* 颈椎病

现状:颈椎病多是因为长期伏案姿势不正确,以致颈椎小关节紊乱,多见于上班族。孩子因为爱动、可塑性强,一般不会患此病。但如今的孩子上网和学习常常过度,致使颈椎病出现了低龄化。

专家指点:对小年龄孩子多采取保守治疗,要坚持做颈部体操,否则随着年龄增长,病情会加重。上网、写作业要定时,持续1个多小时后就要运动运动。

* 关节炎

现状:许多人以为关节炎是老年人的“专利”,但由于饮食结构的变化、寒湿的影响以及遗传等原因,近年来儿童关节炎患者不断攀升。如果孩子在未受外伤的情况下,早晨起床时肢体僵直,平时突然叫膝盖痛,不愿意站立、走路和玩耍,或手指、脚趾、手腕等关节处出现肿胀、疼痛以及有不明原因的扁桃腺发炎、发热或出皮疹等,爸爸妈妈都需引起注意。

专家指点:虽然关节炎的确切病因尚未知晓,但爱护关节、预防关节炎也并非没有办法。经常锻炼身体、保持正常体重可以减少患骨关节炎的危险;防止过度疲劳、避免让关节受长期压力也可减少患关节炎的概率。

* 失眠症

现状:据了解,现在有将近1/3的孩子有成人“夜生活综合征”的症状。其中,孩子的睡眠问题已经成为儿童健康咨询问题中家长最为关心的话题,主要原因是成人夜生活过多,影响了孩子的正常作息。

专家指点:家长要提高儿童健康睡眠意识。孩子临睡前不能过于兴奋,不要让孩子跟父母一起熬夜,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以促进孩子的智能发育和体格生长。

* 性早熟

男童9岁前、女童8岁前呈现第二性征,即可诊断为性早熟。近年来,性早熟患儿发病率直线上升,女孩居多,超过60%。

性早熟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有疾病方面的原因,但饮食和环境因素不可小觑。营养过剩会刺激性发育,研究已经证实中度肥胖儿童就容易出现性早熟。其次,在一些食品、保健品和水果中,可能含有性激素或类似激素的物质,还有少部分孩子由于误服避孕药引起性早熟。另外,如今的环境使孩子有较多的机会目睹有关情爱的场面、画面和书籍,这对性发育也有促进作用。

性早熟的孩子很多成年后身高偏矮小,而且可能因为自己在体形、外表上与周围小伙伴不同,产生自卑、恐惧和不安情绪,心理负担加重,学习兴趣和成绩下降,认知能力落后于同龄学生,对日后的心理健康产生长久的不良影响。另外由于心理发育与身体发育极不匹配,生理年龄小、社会阅历浅、自控能力差,发生早恋、早孕、早婚的风险增大,受害的风险也增加。

因此,一旦发现孩子有性早熟的征象,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平时要注意平衡饮食,荤菜、素菜合理搭配,粗粮、细粮均衡摄入,尤其是已经偏胖、营养过剩的孩子。建议吃天然食物;不吃反季节食物;不喝或少喝饮料;尽量少吃蜂蜜、黄鳝、甲鱼以及催熟的鸡肉等。另外要注意保证孩子的充足睡眠和适当有氧运动,每天看电视、电脑、玩手机游戏的总体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下。

新知:儿童用抗生素,成年后心脏遭殃!

发表在《儿科学》杂志上的一项针对3~9岁孩子的最新研究表明,成年后心脏代谢指标异常风险增加的程度与儿童期接受抗感染治疗时的年龄有关。儿童期(特别是5岁以下)因病毒性感染住院,或因为其他原因曾接受过量抗生素治疗的话,成年后心脏代谢指标会出现异常,出现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增加56%。

此外,脂肪肝、冠心病、胃十二指肠溃疡等成人疾病在孩子身上也都时有发生,并有发病率增高的趋势。

综观这些“儿童成人病”,除了先天遗传因素之外,大多都是不良生活习惯惹的祸。先天的因素可能暂时无法改变,但是后天养成的生活习惯却是控制在我们手里的。

寒假马上就要到了,而长假也正是儿童成人病的高发时期。许多孩子因缺少监管,生活愈发失去规律:晚上熬夜,早上睡到中午醒,早餐不吃,主食应付了事,把肚子留着“海吃”零食、饮料……所以爸爸妈妈们一定要引起足够重视,防患于未然哦!

上一篇:凝结水溶氧超标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下一篇:以协同创新促进军民整合深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