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生产业发展现状与路径选择

时间:2022-08-10 05:15:43

内蒙古生产业发展现状与路径选择

内容摘要:生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部分,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近年来内蒙古生产业有了较快发展,但能源富集地区传统发展模式下的生产业,仍然表现出欠发达的特征。本文立足于内蒙古生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提高思想认识、加强产业规划、培育市场主体、推动自主创新、加强制造业与生产业的联动、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完善政策措施等方面探讨了内蒙古生产业的发展路径,以期为内蒙古生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内蒙古 生产业 发展 现状 路径

引言

生产业又称为工业领域生产业、生产者服务业,是指服务业中直接或间接为生产活动提供各种中间服务的行业,具体包括围绕工业生产提供市场化中间服务,并具有专业化程度高、知识密集等特点的工业物流业、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现代金融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生产业已经成为支柱产业背后的“支柱”,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发展生产业,对内蒙古准确把握好发展机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提升产业素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意义重大。

内蒙古生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近年来内蒙古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有效刺激和带动了生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内蒙古生产业发展现状

1.总量不断扩大,占服务业比重持续上升。“十一五”以来,内蒙古生产业增加值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10年,内蒙古生产业增加值达到1867.32亿元,较2006年增长141.5%,年增长率达到35.4%;占服务业总量的44.4%;占GDP总量的16.0%(见表1)。

2.吸纳就业的能力增强。“十一五”以来,内蒙古生产业从业人数快速增长,从2006年的32.9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37.3万人,增长13.3%,年增长率为3.3%。从从业人员内部结构来看,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就业比重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分别由2006年的9.3%和21.8%上升到2010年的10.3%和24.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呈下降趋势,分别由2006年的45.1%和12%下降到2010年的42.3%和11.5%。从从业人员的数量来看,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发展平稳;金融业有明显增长趋势,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从业人数呈下降趋势(见表2)。

3.内部结构层次不断优化。随着科技信息的广泛应用及产业分工的不断细化,内蒙古生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根据表1数据计算,其中,金融业占生产业比重快速上升,由2006年的11.4%上升到2010年的18.5%。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比重呈稳步下降趋势,由2006年的55.1%下降到2010年的46.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比重基本保持平稳,始终保持在5%和3.5%左右波动。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比重呈现平滑下降趋势,由2006年的9.0%,下降至2010年的7.0%。

4.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十一五”以来,全区生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呈上升趋势。2010年,生产业投资总额为1392.4亿元,占服务业投资总额(2884.6亿元)的48.3%。从各行业投资比重来看,2006年至2010年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呈现先降后升的态势;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仍延续稳步上升的态势;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也呈快速上升趋势;房地产业投入大幅度下降,仅占生产业投入的11.7%(见表3)。

(二)内蒙古生产业存在的问题

1.生产业总体规模偏小,产业比重偏低。吴晓云(2010)的研究显示, 2008年内蒙古生产业生产总值在全国30省市中排名第24位,综合效率排名28位。2009年内蒙古生产业增加值仅占服务业总量的44.2%,占GDP总量的16.8%。可见,内蒙古生产业总体规模偏小,不但与发达国家相去甚远,而且与全国各省市相比,也相对落后。

2.传统生产业比重较高,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内蒙古生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总体不强,小企业居多,多数企业提供的只是知识和技术服务链上的低端服务产品。从生产业内部构成来看,虽然行业结构不断优化,但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传统行业占生产业比重仍然较高,而现代金融、信息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比重偏低。

3.高素质人才匮乏,吸纳就业的潜力有待挖掘。内蒙古生产业就业比重相对比较低,2010年仅占全区服务业就业人数的9.4%。不仅远远低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水平,也低于国内发达地区,吸纳就业能力有待挖掘。生产业在服务范围、功能、手段、经营方式上对人才要求高,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和高端人才的支撑。而目前内蒙古生产业从业人员中高层次专业技术服务人才严重短缺,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内蒙古生产业的快速发展。

4.投入力度不足,制约生产业发展。2010年内蒙古对生产业投入不足,特别是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及科技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投入增加缓慢如表3所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产业的发展。

5.专业分工体系尚未形成,服务工业、参与竞争的能力不足。目前,内蒙古生产业尚处于起始发展阶段,主动为制造业服务的能力不强,支撑作用不够,生产业与制造业相互渗透和相互关联程度低。一方面,多数工业企业日常生产主要靠内部解决,对外需求不足,直接影响了生产业规模的扩大和水平的提高,也制约了制造业的规模扩大和水平提升;另一方面,知识技术密集型生产业发展的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制造业效率和产品附加值的提高,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内蒙古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

6.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制约生产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信息网络技术、互联网和信息化应用水平已经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技术创新基础和管理创新前提。而内蒙古在信息化发展水平和互联网发展等方面均处于全国较落后的地位。以互联网为例,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27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截至2010年12月,内蒙古互联网普及率为30.8%,位居全国第19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远低于我国发达地区如北京(69.4%)、上海(64.5%)、广东(55.3%)等省市。信息化发展差距成为影响内蒙古地区生产业扩大对外开放和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瓶颈。

内蒙古生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生产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其发达程度是衡量经济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对内蒙古而言,发展生产业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提高思想认识,明确战略意义

尽管近年来内蒙古生产业有了较快发展,但能源富集地区传统发展模式下的生产业,仍然表现出欠发达的特征。首先,人们对服务业必要性的认识,往往局限于对生产最终产品的服务业,即直接为人们的消费提供服务的服务业。其次,生产业原本大多是从制造业分离衍生出来的,而许多企业由于“大而全”、“小而全”的思想根深蒂固,也导致了企业对生产业认识不足。因此,内蒙古发展生产业,必须在理论和政策层面真正认识到生产业是支柱产业背后的“支柱”,使生产业尽快发展成为内蒙古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

(二)加强产业规划,突出发展重点

内蒙古要在对生产业的现状和结构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地区实际,按照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目标要求,从战略高度对发展生产业进行科学规划,明确行业发展重点和支持方向,实施生产业优先发展战略,尽快制定内蒙古生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当前,内蒙古应继续加强内蒙古全国性和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建设,依托煤炭、农畜产品、化工、建材等资源产品优势和口岸优势,建设一批大型物流基地、物流园区,整合提高物流业的组织化程度和社会化配置能力,形成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物流体系;加快现代商贸中心、大型批发交易市场和农村牧区商业网点建设;全面促进金融产业发展和金融普惠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发展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期货、租赁等各类金融机构,完善多元化、多层次、广覆盖的金融组织体系;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培育发展会展经济,积极发展各类中介服务。

(三)培育市场主体,奠定产业基础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引导和激励生产企业做大做强,是奠定产业基础的必然选择。一方面,生产企业规模的扩张,自动地导致对生产的需求扩大;另一方面,生产又把其内涵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作为投入品,不断地传输到商品生产部门,成为推动商品部门生产发展的主要动力。生产业发展的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有影响的生产企业。内蒙古要在较短时期内实现生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扶持现代生产企业的发展,创新生产企业的组织形式,鼓励其实现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尽快形成一批骨干企业和示范项目。

(四)推动自主创新,强化产业集群效应并提升产业素质

如今,生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如美国硅谷和我国北京中关村的信息服务业集群,再如美国华尔街和上海陆家嘴的金融业集群等。内蒙古应围绕一些制造业集群或工业园区,结合生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积极推进各类生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建设,促使生产业集聚式发展,为相应的制造业集群提供配套和服务,与制造业集群互动发展,以强化生产业的聚集发展效应,提升产业素质。一是要积极鼓励生产领域技术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支持开展自主品牌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和从业人员职业技术培训等。二是通过打造特色生产业聚集区,推动自主创新,提升产业素质。

(五)以制造业发展为基础,加强制造业与生产业的联动

制造业是生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其对服务业需求的迅速增加会促进生产业的发展。而生产业的发展又会降低制造业成本,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因此,制造业与生产业的联动是最理想的产业发展模式。因此应鼓励制造企业整合和重组服务流程,推动上下游服务环节的外包,提高生产业的市场化程度。例如政府可以从综合、财政、税收等多方面对内蒙古企业主辅分离提供扶持,鼓励有实力的重点制造企业优化管理流程,延伸产业链,剥离商贸流通、现代物流、供应、采购、营销、研发、科技服务、设备检修、后勤服务业等,形成一大批围绕主业服务社会的独立核算的法人实体,培育生产新主体,壮大生产业。

(六)积极推进生产业的信息化建设,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要想有效地提高效率、整合市场资源,提高内蒙古生产业发展水平,还要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加强生产业的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企业素质、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加快推进生产业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加强信息网络基础建设和平台建设,提高生产业的网络化水平;根据行业特点建设专业服务网站,把本行业的技术信息、市场信息、服务信息等聚集起来,能够为生产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七)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

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生产业的成功经验表明,我国生产业发展的基本政策取向在于:政府要重视知识密集型生产业的知识溢出效应对于推动产业升级的作用;要着力创造适合生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增大市场竞争范围;尽量放松和减少对于生产业行政管制的内容和范围,推进垄断性生产业市场化改革(毕斗斗,2008)。

基于此基本政策取向,内蒙古首先要不断完善生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建立健全生产业发展评价与考核体系,将生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等重要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考核体系,充分发挥生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关联波及效应,充分发挥生产业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其次,要建立健全相关服务领域标准体系。加快制定市场准入标准、技术服务标准和信用评价制度,扩大服务标准覆盖范围,鼓励龙头企业、政府和行业协会先行制定服务标准,引导行业协会在制定标准规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推进服务业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参考文献

1.李林.信息网络条件下西部生产业发展及对策[J].山东社会科学,2009(1)

2.戴庆华.江苏生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产业经济研究,2008(4)

3.刘书瀚, 宋明月.生产业的发展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商业研究,2008(6)

4.毕斗斗.亚洲“四小龙”地区生产业政策导向及启示[J].国际经贸探索,2008(5)

5.Adrienne, E. & Donna, L. Do we have a knowledge transfer and translation plan at Teratogen Information Services [J]. Reproductive Toxicology, 2006(22)

6.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1-1-19

上一篇:技术与资本耦合下的金融产业支持技术创新策略... 下一篇:文化产业上市公司融资效率评价及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