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国维《人间词话》说开去

时间:2022-08-10 04:25:55

摘要:王国维是一代国学大师,《人间词话》是他对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的总结, 它集中体现了王国维的文学、美学思想,“境界说”是《人间词话》的理论核心,是中外文化有机交融的典范。王国维的美学理论思想仍将是一盏明灯引领着百万后学。

关键词:《人间词话》;境界说;审美形态;影响

一、从“炬火散林鸦”谈起

王国维当年在清华大学教书时,与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并列为四大国学导师。然而,学术不能使他得到解脱,而诗人般的灵魂终于使他对所生存的世界失去了信心,在苦闷和忧愤中结束了他悲剧的一生。

今天,我们拜读他的《人间词话》,虽系断章零语,其才情与机灵,处处闪烁。他的“境界说”,可谓博大精深,学贯中西,乃我国文艺审美理论思想的集大成者。

现在,我们不妨先从他的《少年游》开始,去领略他深受中国古典诗词情感的熏陶,又兼受西方哲理的影响,在词中的象征意趣。我们不但要欣赏火山爆发后造物主留给我们的眼前的壮丽景观,更应该去探索一下火山爆发前能量的聚积过程。全词如下:

垂杨门外,疏灯影里,上马帽檐斜。紫陌霜浓,青松月冷,炬火散林鸦。

酒醒起看西窗上,翠竹影交加;跌宕歌词,纵横书卷,不与遣年华。

歌词先写出一个美妙去处:门外垂杨,门内疏灯映照。一少年跨鞍上马,未见其貌,惟着一“斜”帽,风神意态,境界全出。风流人物,翩翩公子,听歌观舞,陶醉而归。少年在紫陌红尘的看花时节,夜行清冷,渐过青松林,明月寒光照,一派清奇境界。忽然炬火亮处,栖鸟被惊动,噪声一片,这炬火,是少年执以照明?抑或无名的火焰?好一个“炬火散林鸦”!这将暗示着什么呢?

少年时的王国维,以振聋发聩之创新,在文苑学林中焕发光华,以他的卓越成就产生影响,打破沉寂,震惊中外。“境界说”的提出,是他艺术审美理论的确立,从这里,我们已可预见到王国维在这一方面的天赋,以及他最终成为大师不是偶然的。接着,我们继续把这首词看下去,“酒醒”用来承上启下,“过片不要断了曲意”,为上片的“斜”标明醉态的着落。此人扶醉而归,一觉醒来,已是月明西窗,但见翠竹影动,披满银光,是何等潇洒出尘之境啊!象征了男性美的挺拔、俊美,高风亮节,甚至有点孤芳自赏,顾影徘徊。酒醒之余,意犹未了,情犹未了,他漫卷诗书,高吟朗咏。莫放走这大好时光,青春韶华,努力,再努力,孜孜为学,追求不已。王国维为我们塑造了一位“万卷书生”“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物,有豪情,有绮思,甚至亦有冶游之乐,但更多的则是“灵感”和“美感”,也是理想与智慧之光的闪耀。

王国维好五代、北宋词,又赞美“得南唐二主之遗”的纳兰性德词,以片言只语,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精华汇在《人间词话》之中,形成绝妙好词,诞生“境界说”,是有他的实践过程和理论思想的形成过程的。

由此,我们也可以把《少年游》当作他的一幅自画的传神写照,窥探出这位“成大学问者”处在“少年不识愁滋味”时的青春气息、奋进精神和在他心灵中对美的追求。

二、境界说之源渊

王国维的“境界说”,是他对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的总结,同时又体现了中国古代美学创作的伟大成就。

境界说吸收了古印度文化的精华。因为”境界”一词来自佛经,它带有印度文化的影子;境界说又继承了南宋文学批评家严羽的妙悟说、兴趣说和清人王士G的神韵说。严、王的结论以禅喻诗,诗禅结合,总结了中国化的佛理论的“顿悟”说。禅学南宗写意派的美学观,概括和总结了中国山水诗和山水画的艺术实践。王国维是继承了这个美学遗产,加以发展而提高,总结和形成了他的“境界说”。

其实,在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之前,古人已有许多艺术实践,都已到了相当的境界。不过,我们的先人,只不过用“意境”一词来阐述,从本质上来说,王国维的境界说,即“意境说”。

那么,什么是“意境”?宗白华在他的《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一文中这样说:“人与世界接触,因关系的层次不同,可有五种境界:一、为满足生理的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二、因人群共存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境界;三、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境界;四、因穷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学术境界;五、因欲返本归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但介乎后二者的中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景,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自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颇近之。但一洒落,一悲壮耳。”

同是怀人之作,《蒹葭》妙在“溯”,“从”去追求“所谓伊人”,情之所至,发言为声,付之于行,相思不受羁绊。晏殊之词,炼得一个“凋”字,一个“独”字,一个“尽”字。天涯茫茫,长路漫漫,秋风渐起,伊人远隔,天气之凉比不得思念之苦,河江之遥平不了肠中之热,于苍茫天地之间的悲苦,在巍峨的高楼之上终于获得了穿透千里万里,历经千年万年的力量。

当然,王国维的“境界说”,吸收了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和西方美学思想,是吸收了康德的优美、壮美美学观和叔本华,尼采的哲学、美学观中的精华而形成的。因此,王国维所创立的境界说,不可否认是吸收了印度佛学精理,西方美学精华,植根于中国博大精深的民族美学以及理论基础上的以中为主,三美(中国、印度、西方)皆具的美学和文学理论,是中外文化有机交融的典范,境界说既是中国的,同时也是世界的。

三、一盏明灯引领百万后学

王国维的文艺理论集中体现在他的三大著作中,《红楼梦评论》指出《红楼梦》是“彻头彻尾之悲剧”,他将《红楼梦》与歌德《浮士德》比较,指出浮士德的痛苦是“天才之苦痛”,而贾宝玉的痛苦是“人人之苦痛”,揭示了《红楼梦》的个人悲欢反映社会大世界的深刻意义,显示了他对文艺特征的深刻理解;《宋元戏曲考》第一次正确评价元杂剧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他以《窦娥冤》、《赵氏孤儿》为例,认定元曲的优秀之作“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也。”《人间词话》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极少数最重要的专著之一,提出的“境界”之说,指出“真写实家亦理想家”,“真理想家亦写实家”。在世界上第一个触及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问题,他比高尔基早二十年提出这个问题。

王国维是近现代之交最杰出的学者之一,有巨大国际影响的学术巨擘,一代美学和文艺理论大师。郭沫若认为他的论著“领导着百万后学”,吴文祺指出他是“以西方文学原理批评中国旧文学的”“第一人”,是中国文学批评界的“一盏引路的明灯”。缪铖在《王敬安与叔本华》中称赞他是“近世中国学术史上之奇才,学无专师,自辟户牖,多种学科”均有深诣创获,而能开新风气,诗词骈散文亦无不精工,其心中如具灵光,各种学术,经此灵光所照,即生异彩。论其方面之广博,论辟之莹彻,方法之谨密,文辞之精洁,一人而兼具数美,求诸近三百年,殆罕其匹。”学术界公认以上意见极为精当地评价了这位自学成材的大学问家,他的理论思想的“炬火”,仍将是一盏明灯,引领着百万后学。

作者简介:高乃毅(1967-)女,山西昔阳县人,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上一篇:英国与美国设计产业推动因素分析与对比 下一篇: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