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投印度高铁

时间:2022-08-10 02:19:12

在日前举行的第二次中印战略经济对话中,中印双方决定设立基础设施工作组,主管两国的高铁合作项目。

对印度而言,与中国开展高铁合作所带来的潜在利益不言而喻。目前印度的基础设施在全球竞争力指数中仅排名第91位,其电力、交通、通信等领域暴露出的问题早已为世人所知。

而中国则是全世界高速铁路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且兼具高质量、低成本双重优势。2000?2011年间,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出口额从25.6125亿美元增至143.1641亿美元,境外承揽铁路项目遍及5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中国已成为印度第二大贸易伙伴,印度已成为中国第九大贸易伙伴,两国之间贸易往来频繁。

不过,中国高铁对印度出口在技术和资金实力上的毫无问题,不等于在应对政治性风险方面也同样如此。

建设环节的最大政治性风险来源于印度征地争端,其土地私有制使得征用土地过程中的成本承担者和补偿获得者常常并非同一主体,租赁土地耕种的佃农和拥有少量土地的小自耕农承担了绝大部分实际成本和风险,拥有大量耕地的地主则获得绝大部分补偿。在众多征地争端中,无论抗议、抵制风潮如何猛烈,征地计划依然能够进行到底。

不仅如此,为了提高自身土地被征用补偿,地主们往往会主动挑起征地争端。一些大地主及其把持的地方政治势力还积极介入,目的是获得巨额经济利益,并在农民人口占绝大部分的地区赢得政治支持。

如此印度式征地争端“死结”对任何外资企业都令人生畏,对中国企业尤甚。由于印度政体特点,以及印度精英阶层深陷与中国竞争的情结之中,如中铁、中铁建之类中国工程企业承建印度铁路项目,一旦发生纠纷,印度或难以如期履行向中国高铁设备厂商的订货合同,中国企业多半也会遭到印度媒体和政客的抹黑。

而运营环节的最大风险是印度铁路系统糟糕的管理水平。印度铁路管理的混乱程度,不仅非正点到达成为普遍现象,甚至还发生过列车朝错误方向行驶数百公里的奇闻。至于印度每年铁路事故死亡人数之多,更令人震惊。在这样的管理水平下,运行高速铁路可能出现的问题可想而知。而引进中国技术的印度高铁一旦出现事故,即使完全是印方管理混乱所致,印度舆论界也必然会把帽子扣在中国头上。

因此,我们有理由重视印度市场,但没有理由去承担不该承担的责任。中印基础设施联合工作组应当全面考虑,在引进中国技术类别、管理、中国工人入境等各个环节妥善安排,并根据印度实际管理水平和需求引进适用技术,明确中印双方在管理等方面各自的责任分工,从而使中国企业避开无谓的风险,专注于发挥自己擅长的技术优势和建设优势。

上一篇:沈峰:安全而美好 下一篇:华菱造“芯”为那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