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 红色玛瑙的多面性

时间:2022-08-10 01:38:12

石榴 红色玛瑙的多面性

中国人向来喜欢红色,满枝的石榴花象征了繁荣、美好、红红火火的日子,所以人们都喜欢在自家庭院种植一两颗石榴,以祈求生活如石榴花般红红火火。

从古至今,石榴一直以来便深受国人的喜爱,除了它红红火火、多子多福的寓意外,其众多的养生功效更是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石榴也因此成为了众人眼中不可或缺的天然养生品之一。

听石榴讲述传说

石榴原名安石榴。据史载,约在公元二世纪,石榴产在当时隶属汉王朝的西域之地――安国和石国(今乌兹别克斯坦的布哈拉和塔什干)。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才将其引入内地。而这其中还有一段优美的传说。

相传女娲氏炼石补天时,将一块红色的宝石失落在骊山脚下。有一年,安石国(安国指今日的布合拉,石国指塔什干)王子打猎,在山林里看到一只快要冻死的金翅鸟,急忙把它抱回宫中,又是喂食,又是治病。金翅鸟得救后,为了报答王子的救命之恩,不远万里,将骊山脚下的那块红宝石衔到安石国的御花园,不久就长出一棵花红叶茂的奇树,安石国王便给它赐名“安石榴”。

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西域,来到了安石国。其时,安石国正值大旱,赤地千里,庄稼枯黄,连御花园中的石榴树也奄奄一息。于是,张骞便把汉朝兴修水利的经验告诉他们,救活了一批庄稼,也救活了这棵石榴树。那一年石榴花开的特别红,果儿结得特别大。张骞回国的时候,安石国王送给他许多金银珠宝,他都没要,只收下了一些石榴种子,作为纪念品带了回来。从此,由骊山“红宝石”变成的石榴,便开始在长安上林苑和骊山脚下定居繁衍,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人喜爱和接受。

石榴的现代养生价值

石榴果实如一颗颗红色的宝石,不仅果粒酸甜可口,并且营养价值高,富含丰富的水果糖类、优质蛋白质、易吸收脂肪等,可以补充人体能量和热量,且不增加身体负担。而果实中含有的维生素C及B族维生素,有机酸、糖类、蛋白质、脂肪,以及钙、磷、钾等矿物质,更能够补充人体所缺失的微量元素和营养成分。

此外,石榴可谓全身是宝,果皮、根、花皆可入药。其果皮中含有苹果酸、鞣质、生物碱等成分,据有关实验表明,石榴皮有明显的抑菌和收敛功能,能使肠黏膜收敛,使肠黏腊的分泌物减少,有效地治疗腹泻、痢疾等症,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另外,石榴的果皮中含有碱性物质,有驱虫功效;石榴花则有止血功能,且石榴花泡水洗眼,还有明目的效果。而石榴汁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有助消化、抗胃溃疡、软化血管、降血脂和血糖,降低胆固醇等多种功能。可防止冠心病、高血压,可达到健胃提神、增强食欲、益寿延年的功效,对饮酒过量者,解酒有奇效。

石榴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

娇艳欲滴的红石榴已经被证实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它含有一种叫鞣花酸的成分,可以使细胞免于环境中的污染、UV射线的危害,滋养细胞,减缓肌体的衰老。有研究表明,鞣花酸在防辐射方面比红酒和绿茶中含有的多酚更“厉害”。

迅速补水

因为石榴中含有非常丰富的矿物质,还有花青素和红石榴多酚两大抗氧化成分,还含有维生素C、亚麻油酸以及叶酸等,能够为我们的肌肤迅速补充水分。

保护眼睛

花青素是目前为止的人类能够从食物中提取的能够保护眼部肌肤的物质,又因石榴含有花青素,所以多吃石榴是能够保护我们的眼睛的。但石榴中含有的有机盐非常的高,因此记得吃完石榴之后一定要及时刷牙,不然会腐蚀牙齿的珐琅质。

石榴文化不可少

中国人向来喜欢红色,满枝的石榴花象征了繁荣、美好、红红火火的日子,所以很多中国人都喜欢在自家庭院里种植一两颗石榴,以祈求生活如石榴花般红红火火。另外它也是多子多福的象征。古人称石榴“千房同膜,千子如一”。民间婚嫁之时,常于新房案头或他处置放切开果皮、露出浆果的石榴,亦有以石榴相赠祝吉者。常见的吉利画有《榴开百子》、《三多》、《华封三祝》、《多子多福》等。

也许因为石榴是中外结合的产物,所以历代名家吟咏石榴的诗词甚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石榴文化。石榴有许多美丽的名字:沃丹、安石榴、若榴、丹若、金罂、金庞、涂林 、天浆等。丹是红色的意思,石榴花有大红、桃红、橙黄、粉红、白色等颜色,火红色的最多,所以留给人们的颜色是火红的,农历的五月,是石榴花开最艳的季节,五月因此又雅称“榴月”。五月石榴花的花神,是传说中的唐・赐福镇宅圣君钟馗,石榴花也被钟馗故里、刘海故里的中国陕西西安市确定为“西安市花”,而至于民间所绘的钟馗画像,耳边都插着一朵艳红的石榴花,更表示以火样性格的钟馗来做火样的石榴花神,虽是古代民众的诗意想像,却也最恰当不过。并且在明人的插花“主客”理论中,石榴花总是列为花主之一,称为花盟主,辅以栀子、蜀葵、孩儿菊、石竹、紫薇等,这些花则被称为花客卿或花使令,更有喻为妾、婢的,可见古人对石榴的推崇。

石榴与中国的服饰文化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梁元帝的《乌栖曲》中有“芙蓉为带石榴裙”之填词,“石榴裙”的典故也因此而来。古代妇女着裙,多喜欢石榴红色,而当时染红裙的颜料,也主要是从石榴花中提取而成,因此人们也将红裙称之为“石榴裙”,久而久之, “石榴裙”就成了古代年轻女子的代称, 人们形容男子被女人的美丽所征服,更是称其为“拜倒在了石榴裙下”。

石榴酒可以这样选

厂商教你选 人物出境:李志强 成都红石榴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相比桑葚酒、青梅酒等大家较为熟知酒类品种,红石榴酒的出现无疑让人有着眼前一亮的感觉,但也正因为它的新鲜面孔,使得消费者在购买时,不禁产生了各种有关它的疑问。

《养生杂志》:相对于葡萄酒、桑葚酒等众多养生保健酒,你认为红石榴酒的不同之处体现在哪些地方?

李志强:我们卖的更多的是一种概念,一种新型的品类。大家都知道在红酒中,葡萄酒已经有了数百年的历史,而石榴酒却是其中一种新型的品类。之前我们有一种说法叫做红酒升级了,其中也包含了几层含义:一是口感升级了,中国人最早喝葡萄酒时并不太适应它的口感,往往会加雪碧、可乐兑着喝,而石榴酒却更加适应国人的口感;二是健康升级了,时下提倡健康饮酒,大家也意识到长期喝高度酒对身体不好,石榴酒从11度到16度都是采用蒸馏的方式,适合不同群体的饮用;三是稀缺升级了,石榴是一个小众产品,生产的工艺就决定了其本身的稀缺,而且产季只有两个月时间,不易保存。

《养生杂志》:石榴不论是食用还是药用,都有很高的价值,那么石榴酒的功效体现在哪些地方呢?

李志强:石榴汁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有助消化、抗胃溃疡、软化血管、低血脂和血糖,降低胆固醇等多种功能。可防止冠心病,高血压,有健脾提神、增强食欲、益寿延年之功效。对饮酒过量者,解酒有奇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曾发表研究报告,称石榴汁含丰富抗氧化物,可减少心脏病机会及预防前列腺癌。此外,石榴汁中的有机酸成分也不少,能够有效地调解神经中枢、舒筋活血,对脑力和体力劳动者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而我们的石榴酒品牌红16中,同样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有助消化、软化血管、降血脂和血糖,降低胆固醇、健胃提神、美容养颜、益寿延年等多种功效,并能有效预防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常喝石榴汁,对于人们特别是中老年人以及女性来说,是相当有好处的。不仅对身体有保健作用,还能起到美容的作用。

《养生杂志》:据了解,五粮液亚洲红16是五粮液集团经过16年才研发出来的一款养生酒?那么一款高品质的石榴酒在酿造工艺上有哪些讲究?

李志强:五粮液的果酒厂并不止16年的历史。我们双方开始合作的时间是2004年,经过两年的工艺研发、市场考察,在2006年正式签订了合作合同。

红石榴酒的酿造工艺非常复杂,我们的石榴原汁必须保证当天就要运送到五粮液酒厂,倒入灌中进行前发酵,在经过沉酿、后发酵,再次沉酿等一套生产工艺,从原汁到最后出厂,一瓶红石榴酒需要8个月的时间。这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冷藏石榴汁的灌叫冷藏灌,也就是说它的发酵和沉酿都是在冷藏的前提下进行的,这个罐子的中间有一定的氮气,使石榴酒的温度长年累月保持在5度左右。之所以要选择低温生产,则是为了保证果汁的原味,营养价值不受破坏。

《养生杂志》:消费如何才能甄别一瓶红石榴酒的好坏?

李志强:第一,可以从标签上观察,确定红石榴酒是不是百分之百原汁发酵;第二,虽然一瓶酒的工艺从包装上无法得出准确判断,但是大品牌的品牌价值一定会让人觉得更有保障。以我们的石榴酒为例,五粮液这样一个商标并不代表石榴酒会更好卖,但一定会让老百姓觉得更有保证。

《养生杂志》:不同产地的石榴以及种植方式,是否会对红石榴酒的品质产生影响?

李志强:石榴虽然是从丝绸之路引进而来的产品,但现在的品种也有了一些差异,陕西、新疆的品种称为红皮石榴,凉山的称为青皮软籽石榴,意思是石榴并不是通红的颜色,而是红白相间的色泽。

现在看来,石榴种植规模最大的是凉山州,虽然新疆的石榴品质也很好,但从当地资源来讲,规模却不是很大。而且新疆的石榴树很矮小,甚至冬天会挖坑把石榴树埋入地下以避寒,所以决定了它的产量达不到标准。但凉山州石榴树却可以长成参天大树,所以凉山州更适合规模化开发生产。

《养生杂志》:红石榴酒在保存上是否有特殊的要求?

李志强:按照国家对果酒的要求,只要是11度以上的果酒都可以长期保存,并没有保存期限,只是在温度上有一定的要求,最好是在13度左右。而且任何果酒都怕自然光线对它的影响。

《养生杂志》:红石榴酒在饮用上是否有需要注意的事项?是否适宜所有人食用?

李志强:我们现有的3款红石榴酒是按照酒度来区分的,11度是石榴自然发酵达到的酒度,后来经过蒸馏酒的技术,又有了13度和16度两款品牌。11度酒属于半甘型,更适合女性;13度酒接近甘型,更适合商务宴请;16度是全甘型的酒,更适合品酒爱好者饮用。

在品尝红石榴酒时,冰镇后饮用口感更佳。另外由于是发酵酒,因此最好醒酒15分钟后再饮用。

上一篇:关于沥青拌和站安装的相关探讨 下一篇:图书馆无形资产转化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