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动态资源的有效利用

时间:2022-08-10 01:26:49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动态资源的有效利用

摘 要: 新的教学形势下,对于教师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本文结合教学实例,就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课堂中的动态资源的处理进行阐述,相信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会有一定的帮助与启发。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动态资源 有效利用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资源”一词越来越多地跃入教师的视野,引起教师的关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每个教师都“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实际上,在课堂教学动态中,时时生成新的课程资源,即动态生成资源。动态生成资源包括学生的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无论是言语,还是行为、情绪,都是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性资源。新课标指引下的课堂变得开放而有弹性,但是对教师的整体把握能力要求甚高。学生是灵动的生命体,在丰富而又千变万化的教学情境中,常会有许多瞬间的动态生成资源。面对这些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如何及时捕捉,让它成为教育教学的契机,而不是夜空中一颗美丽的流星?下面就以我们学校一位老师的《百分数的认识》一课为例进行分析。

二、利用偶发的动态资源,提升认知

本节课的另一个亮点在学生讲述生活中的百分数的环节,这一环节教师课前就让学生自己准备好了有关百分数的物品,请同学们自己讲述所带百分数的含义,有的同学就拿着果汁的盒子、毛衣含量表、零食的袋子等物品上来,说完含义之后教师还请学生讲述自己的感受:比如有同学说:我们应该喝纯天然,也就是像苹果汁含量是100%,无添加剂的果汁;还有我们应该少吃点零食;或者应该穿全棉的衣服……

虽然刚才教师谈感受的这个活动和这节课本身可能没有太大关系,但是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做的不但是把生活引进课堂(情境导入的方式),而且要让学生带着数学走进生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数学只有在生活中运用了才能体现它的价值,学生在认识百分数的同时,也学习到了生活中的一些注意点、小道理,更是课堂之外的收获,这要求我们在平时教学中注意到这一点。但是发散思维也有一个重要要求,就是教师既能放开让学生思考,又要收得住学生的思维,做到收放自如。

三、运用差异的动态资源,共同提高

班级与班级之间存在着差距,同样同一班的同学之间也存在着差距,而正是这种差距的存在,才促使老师在教学时要关心后进生的成长。

本节课在总结百分数的意义环节之前,可以说教师已经做了很多铺垫。比如说课一开始,就出示学校篮球队员的投篮情况,让学生知道要比较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3个分数让学生说意义,化为分母是100的分数让学生说意义,化为百分数后再次说意义,但可以发现在此过程中仍然有部分同学回答得不好:只讲到如果要投100次,他能投中88次类似的结论,有的同学能很快明白教师所要讲得重点,有的同学则没有领会到要领。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也就是说这个分数可以表示?(边引导学生关注板书中的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的百分之几)适当的手势引导和语言引导,在学生的补充和老师的引导下,百分数的意义逐渐在每个学生的头脑中清晰起来。所以在讲完生活中的百分数之后,总结百分数的意义相对比较顺利。

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需要,不能遇到某位同学不会就直接让他坐下找另一位同学,善于运用这种差异的资源,课堂才算是充满智慧的。

其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不可避免得面对各种突发的偶然事件,课堂资源无处不在,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正视课堂教学中突发的每一件事。学生不是一个容器,而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每一位教师都应善于捕捉课堂中“即时生成”的新的动态教学资源,珍惜这瞬间的“精彩”,使课堂教学因“精彩”而更精彩。

上一篇:“生活教育”思想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 下一篇:简谈小学数学方程教学的高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