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小学生近五年体质健康状况分析研究

时间:2022-08-10 01:10:42

大连市小学生近五年体质健康状况分析研究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访谈调查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大连市小学生近五年体质健康状况进行比较与分析,旨在对小学阶段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学校、家庭、社会的有效引导和保障作用服务,为相关部门制定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社会保障;体质健康;小学生;大连

Abstract: By using the method of documentary, interview investigation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o Dalian City pupil nearly five years of physical health status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aimed at the primary school stage to cultivate good living habits and a civilized and healthy way of life, to promote the school, family, society effective guidance and protection services, for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to develop physical health of teenagers promote policy to provide academic reference.

Key words: Social security; physical health; pupils; Dalian

中图分类号:S813.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 前言

小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较少参加一定运动量的体育锻炼是体质水平不高的原因之一。其身体形态、身体素质上的发展和提高更应该受到高度重视,只有小学阶段全面地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接受到良好的体质健康教育,才能为青少年时期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体质基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让孩子不但有一个聪明的头脑更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是家长和学校共同的心愿。小学阶段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得到启蒙的最佳时期,家庭在此方面的养成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而学校、社会的有效引导和保障作用,必定会为广大小学生带来充满健康阳光的未来。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来自近五年大连城市及农村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小学生群体,研究对象的总体情况详见表1。

表1研究对象的总体情况(人)

2.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平台获得近五年大连市小学《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中与健康体能相关的测试数据。

(2)访谈调查法

访谈对象来自大连市教育管理部门及部分小学的相关教育教学人员和在校学生家长等共36人。访谈内容涉及学校体育教学综合情况、“阳光体育”、“大课间”的开展实施情况以及社区、家庭体育活动等方面的相关内容。

(3)数理统计法

采用ExceL2003对测试数据进行二次处理并分类,制作图表。

3 结果与分析

3.1身体成分

身高标准体重是评价人体形态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及身体匀称度的重要指标。近五年标准体重的城市小学生比例呈下降趋势,目前不足40%,而农村则呈上升态势并高于城市但不足50%;超重与肥胖比例的城市小学生略有增长,城市和农村总体差异不大,农村增长的速度远远高于城市,均超过了20%;偏轻趋势的城市小学生呈上升态势并已超过40%,而农村下降幅度虽较大但仍超过30%。由此,上述情况说明大连市小学生身体发育水平、营养状况以及身体的匀称度欠佳,需要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或积极参加体育运动来调整和提高。小学生身体发育健康是青少年体质健康成长的根本,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不仅给家长,也给学校、政府都敲响了警钟!(详见图2)

3.2心肺耐力

3.2.1循环机能

循环系统的机能是身体健康最重要的组成要素,对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小学生尤为重要,直接影响到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近五年大连市小学生循环机能达到优秀的比率总体上呈较大幅度上升态势,良好以上比率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均超过70%,城市好于农村。城市小学生超过20%处在及格及以下水平,而农村则将近30%。由此可见,虽然大连市大多数小学生的循环机能处在良好以上水平,总体上近五年有较大幅度提升,城市好于农村;但尚存在相当大的提升空间,不仅能够说明小学生有氧耐力锻炼不足,而且与饮食科学与否密切相关,因为循序渐进的体育活动以及科学的饮食控制可以使身体成分更加健康,循环机能的改善和提高才能成为必然。(详见图3)

3.2.2呼吸机能

肺活量是评价人体呼吸系统机能状况的重要指标。近五年大连市小学生呼吸机能良好以上仅为30%,优秀率不足10%。不及格率接近30%,近70%的小学生呼吸机能有待提升。城市和农村差异不大,并且呼吸机能各水平比率五年来并没有明显改观。由此说明,大连市小学生呼吸机能亟待提升,家长特别是政府和学校都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使小学生的呼吸机能尽快有所提升。(详见图4)

3.3肌肉力量

3.3.1上肢力量

上肢力量主要反映前臂和手部肌肉力量,同时与其他肌群力量有关,是反映肌肉总体力量的重要指标。近五年大连市小学生上肢力量优良以上比率农村好于城市,城市接近50%,农村则超过50%。优秀率呈上身态势,良好率却有所下降。及格以下水平城市多于农村,城市呈下降态势,农村并无减少倾向。城市超过一半的小学生亟待提升上肢力量水平,农村略好。由此说明:大连市小学生上肢肌肉力量总体上近五年有所提升,但是薄弱的现实不容忽视,必须引起体育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家长的高度重视。(详见图5)

3.3.2下肢力量

良好的腿部肌肉力量不仅是为参加体育锻炼和比赛,日常生活中搬运重物、休闲活动等都需要一定的腿部力量基础。腿部没有力量就谈不上爆发力,也谈不上肌肉的耐力。小学时期,由于肌纤维较细,蛋白质含量较少,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功能还欠完善,肌肉群的活动不协调,加之儿童少年长度的发育领先宽度和体重的发育,所以,力量素质较差。大连市小学生近五年下肢力量农村明显好于城市,城市优良以上比例低于农村10%,处在及格及以下水平的城市远远高于农村。总体上,大连市小学生下肢力量近五年呈下降态势,接近半数需要尽快提升,现状不容乐观,必须尽快采取相应措施,在体育教学、家庭体育所能及的角度尽快给予关注。(详见图6)

3.3.3腹肌力量

在仰卧起坐时,主要是腹肌在起作用,髋部肌肉也参与了工作,这种测试可以同时反映出两部位肌肉的耐力情况。大连市小学生腹肌力量农村好于城市,优良以上比例农村超过城市17%,不及格率城市远远高于农村,超过70%的城市小学生以及超过50%的农村小学生腹肌力量均处在及格及以下水平,此项身体素质近五年总体上有所提升,但却仍是上述体能素质中最差的,目前状况需要格外关注,女生这两部分肌肉的力量和耐力与未来某些生理功能密切相关,所以,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使不良现状尽早遏制。(详见图7)

3.4柔韧素质

柔韧性是身体健康素质的要素之一,柔韧性差意味着相应的关节和肌肉缺乏运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儿童少年关节的关节软骨较厚,关节囊和韧带的伸展性大,关节的运动幅度大于成人。根据素质发展的这一年龄特征,发展柔韧素质应从小抓起,与此同时,还应注意柔韧性与肌肉力量的相互关系,如年龄小做体操“桥”的能力差,主要原因不是柔韧性差,而是躯干伸肌力量不足所致。大连市小学生柔韧素质近五年总体上虽有一定程度改善,但整体上城市较比农村要差,及格及以下比例城市达到了30%,而农村接近20%。所以,小学生此项身体素质的提升还有一定空间,不能忽视!(详见图8)

3.5健康体能综合评定

大连市小学生健康体能总平均分近五年小幅度缓慢提升,农村整体上好于城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女生均好于男生,城市小学生总平均分没有达到良好水平,农村小学生刚刚达到。可见,大连市小学生整体健康体能素质水平虽总体接近良好,但综合考虑目前的相关教育行政法规及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整体氛围,应该说小学生健康体能水平还应有较大幅度提升的空间。(详见图9)

大连市小学生健康体能综合评价近五年优秀率呈上升态势,但比例偏低,良好以上比例也在逐年攀升,但上升的幅度偏小。及格及以下水平城市小学生超过40%,相比农村高出5%。总体上小学生健康体能综合评定各等级比例还有提升空间,特别是城市小学生的优秀、良好以上比例总体低于农村较大比例。加强城市小学生相关体育活动的开展,尽快缩小城乡差距成为当务之急。(详见图10)

4 结论

近五年,大连市小学生标准体重比例偏低,城市小学生偏轻与农村小学生超重现象较为突出。大多数小学生循环系统机能优良,并有较大幅度提高。大多数小学生呼吸机能有待提升,且五年来并没有明显改观。农村小学生上肢力量好于城市,下肢力量整体呈下降态势。小学生腹肌力量有所提升,但大多数还较弱。柔韧素质虽有一定程度改善,但整体上城市较比农村要差。大连市小学生健康体能总体上小幅度缓慢提升,农村好于城市,健康体能综合评定各等级比例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总之,近五年大连市小学生健康体能状况总体上依然没有显著改善。

5 建议

5.1厘清体质健康问题的责任主体

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社会(政府)、学校、社区、家庭各自应有明确分工,各尽其责,不能仅从各自角度出发,互相推诿,相互依赖。体质健康教育本质上应归属为养成教育,更需要全社会协作创设一种长期广泛且潜移默化的教育氛围。“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在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都应深入人心,无论是家长、学校、社区还是全社会都应该主动担负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只有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氛围在全社会早日形成,政府、学校以及社区、家庭的责任厘清了,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支持和社会保障前提下,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才能真正实现。

5.2完善家庭教育机制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家庭教育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成功的社会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份力量保障。特别是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可能脱离家庭的投入和支持。然而,由于大多数小学生家长处于青壮年创业阶段,对孩子的体质健康关注不足,又有时力不从心是客观现实。而学校层面关心更多的也只是课业成绩,特别是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关注度明显不高。家长依赖学校,学校漠视的现象并不少见,小学生体质健康问题近乎成为盲区。所以,必须强化家庭对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关注度和投入更多精力的责任意识,小学期间是青少年体育锻炼意识培养的初始阶段,也是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行为养成的启蒙阶段,家庭的责任重大。因此,必须加紧促成家庭教育立法,并逐步完善家庭教育机制,适时促进家庭教育走向科学化,为小学生健康成长提供社会支持和保障。

5.3加强饮食质量和安全教育

小学阶段是身高、体重增长的基础时期,也是身体器官、系统发育健全,功能提高的重要时期,更为一生的健康成长奠基,一日三餐的营养质量和安全问题是最为值得关注的。大量的饮料、膨化食品食用、学生的挑食、偏食等等都造成了营养不平衡,加上遗传及营养过剩等综合性的因素,使小学生中肥胖和偏轻体重者的数量日趋渐增。家长应注重科学的饮食习惯和方法,适时控制学生的饮食,鼓励和督促小学生平时适当的运动。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相关法规制度的出台,加强整治力度,甚至更应将饮食教育问题提升到法律层面上,小学生在学校期间每天只有中午一餐,早晚餐及休息日都在家庭。因此,家长更有责任和义务在饮食质量和安全方面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只有多角度、全方位切实保证饮食质量和安全,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才有真正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苟雅宏.社会支持基本理论研究概述[J].学理论,2009,(12):74-75.

[2]杨贵仁.从战略高度认识和加强体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7,(1):2-3.

[3]万健根,于西增.中学生体质健康的社会保障问题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1,(7):72-43.

[4]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课题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锻炼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上一篇:桥梁现浇梁施工工艺及技术分析 下一篇:试析中小企业存货的内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