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兴趣、解惑

时间:2022-08-10 12:11:29

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想提高教学的质量,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当前,继续推进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仍是教育发展的主导思想。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教无定法但有法,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总是能总结出一些经验和规律。笔者认为,关爱、兴趣与解惑是教育的灵魂,是极其重要的。接下来,本文将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从这三个方面谈谈如何开展中学物理教学。

一、关爱是前提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尤其是对那些有过错和有缺点的学生。尊重学生就意味着不伤害、不体罚、不辱骂、不冷落、不嘲笑、不随意批评,要做到这些,要求教师必须有爱心和责任心,必须关爱学生。

1.要善于欣赏学生的优点

对正处于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而言,赏识十分重要。教师欣赏成绩好的学生,这是人之常情,然而,俗话说“十个指头伸出也有长短”,如何对待后进生是每个教师都会遇到的问题。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应当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关怀,要善于欣赏和鼓励他们,及时发现优点,促使他们扬长避短,增强自信。

2.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如果不了解学生,不与学生融为一体,就很难与他们产生情感的共鸣。在情绪低落时,学生往往会出现违纪行为,此时,先不要去批评指责,而是要先沟通,然后分析原因,引导他们进行反思。只要教师耐心倾听,给学生以信任和尊重,相信他们有能力认识并改正错误,定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3.要善于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主体意识会越来越强,成长的烦恼也会伴随而来。另外,由于竞争的加剧和沉重的学习负担,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想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就必须深入学生的内心,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教师应静下心来,与学生交谈,与他们平等相处,如朋友般分享彼此的看法和心情,通过真心交流做到相互理解。

二、兴趣是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提高学习兴趣是提高成绩的关键。有趣的实验设置、抑扬顿挫的授课语调以及良好的师生关系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

1.重视演示实验,以有趣的现象吸引学生

在物理课堂中,实验是不可或缺的一环。精彩的设计和有趣的现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滑轮组一节的教学中,学生很难理解“为什么用很小的力就能拉起很重的物体”,于是,直观地演示出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与重物的重力的关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在演示的过程中,笔者首先在绳子的自由端悬挂一个重物来平衡动滑轮的重力,再在滑轮组一端和绳子自由端悬挂钩码,以此来表现两个力的关系,这样做比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更为直观,且现象明显,便于得出实验结论。再如,为了演示流体压强与流体的关系,笔者设计了如下实验:将一段塑料管套在一支细玻璃管上,手拿一个乒乓球靠近细玻璃管的一端,在另一端用力吹气并放开乒乓球,这时会看到乒乓球不仅没有落地,而且始终围绕滴管口旋转,更精彩的是,若移动细玻璃管,乒乓球会跟着移动,这样的画面既能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而且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重视知识归纳,以流畅的语言帮助学生记忆

各学科都有大量需要记忆的知识点,物理学科也不例外。除了下功夫让学生去理解记忆外,对于部分知识,若能归纳总结成朗朗上口的口诀,对增强记忆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一节的教学中,理解并能灵活应用成像规律是困扰很多学生的一大难题,为此,笔者反复提炼,归纳总结出成像规律记忆口诀,即:一倍焦距定虚实,二倍焦距定大小,物像移动总同向,像距越大像越大。简洁的几句话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包含在其中,对学生理解、应用、记忆该知识点很有帮助。

3.重视情感培养,以和谐的氛围感化学生

每个人都不能离开感情,每个人都生活在感情的世界里。良好的师生情感既是教师的一笔精神财富,也是激发学生潜能、丰富学生内心世界的精神动力。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有血有肉的,更是有感情、有自尊的,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兼顾每个学生的情感变化,必须批评的尽量少批评,可批可不批的一律不批评。大多数教师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即对学生大发雷霆之后的唯一感觉就是遗憾与后悔,因此,应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培养与学生的情感,例如在空闲时间与学生一起玩游戏、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与他们互相谈谈家庭状况以及自己的理想、爱好等等,这些做法能极大地融恰师生之间的关系,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也能给课堂教学带来无限的活力。

三、解惑是根本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巩固和应用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巩固知识不可缺少,应用知识更为重要,学会应用是教学的根本。学生常常能轻松地掌握基础知识,因此,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知识的应用阶段。通过发现问题,教师才能发掘学生的潜能,通过解决问题,学生才能体会到教师的知识渊博。

1.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难,发现问题是一个思维高度运转的过程,这凝结着学生的智慧与闪光点,是学生发展潜能的具体体现。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问题,这恰恰是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为教师,一定要抓住机会,以此为突破口,合理指导,从而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觉,即学生没问题或问题少,其实不是学生没有问题,而是因为教师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发现问题。只有鼓励学生全心地投入到教材之中潜心研究才会发现问题,所以,发现问题需要一个过程,草率地提问往往是没有意义的。

2.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最享受、兴趣最浓厚的过程。此时,教师切莫急于求成,不要急切地去给学生讲解。在发现问题后,教师首先应不厌其烦地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动脑子,若不能独立解决,可与其他同学互相交流,集思广益。若最后还不能解决,说明此问题具有普遍性,此时再选择恰当的时机给予指导,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问题的实质往往如同一张纸,戳破就没有了新鲜感,草率地解决就会失去让学生开发智力和提升能力的机会,因此,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并解决问题,切不可草率了结。

3.给学生足够的理由去理解问题

发现问题是学生智慧与灵感的闪光,解决问题是教师知识与技能的体现。不论面对何种问题,教师切忌盲目出口,解决问题的关键首先是突破知识关,抓住重难点,要凭借自己的理解和分析给学生一个满意的答案。其次要突破技能关,分析学生的症结出在何处,拟定合理有序的解决方案,对症下药,才能达到药到病除的目的。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感悟和经验,希望能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所帮助。

(作者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八一中学)

上一篇:社区报的创立与运营 下一篇:基于现代物流发展的军事物流配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