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惠”者的苦恼

时间:2022-08-10 10:15:51

2003年4月,一场突如其来的SARS肆虐京城,各行各业慷慨解囊,为支援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和SARS患者捐钱捐物。国内众多药品生产企业捐赠了大量药品,其热情之澎湃确实令人感动,这些捐赠药品对于医护人员防护和SARS病人治疗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对于捐赠药品的管理与使用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却发人深省。

前不久中日友好医院药学部常明和陆进两位副主任与记者进行了交流,说起SARS期间接受的捐赠药品,两位主任都叫苦不迭:“现在仓库内闲置着大量的SARS捐赠药品,不知如何处理?”

2003年4月27日,中日友好医院、宣武医院被北京市SARS医疗救治指挥中心指定为专门收治SARS患者的定点医院。

常主任告诉记者:非典期间,中日友好医院、宣武医院是北京接收捐赠药品较多的两家医院。

陆主任介绍说:2003年4月至6月底的两个月间,我们从社会各界接受了总金额为926万元的捐赠药品,共94个品种。接受的捐赠药品以免疫增强剂及抗生素为多,金额为600多万,分别占药品总金额的34%和31%,基本为适应症用药,中药与西药比例为4∶6。(参见表1)

捐赠药品积压在库大多面临到期

在中日友好医院一个临时仓库内,记者看到一垛垛SARS期间捐赠的药品占了大半个库房,这个库房设在医院一幢未装修的大楼内,占据了半层楼,足有四五百平方米。

据陆主任介绍:“这个库房是临时的,院办安排这里作为存放SARS捐赠药品的专用库房,非典期间捐赠药品堆满了整个仓库。这些只是需常温保存的药品,另外还有10个需冷藏的免疫制剂品种,我们在外面租借了冷库贮存。”

“目前,医院仅用完价值为100万元的药品。现在库存的捐赠药品还剩55个品种,主要为抗病毒类(如利巴韦林)、免疫增强剂、中药注射液,很多药品都面临着到期失效,已有价值为12多万元的6个品种过期报废。经统计,接收的捐赠药品中有效期在一年之内的有26个药品,占总金额的28%。这些数量庞大的闲置药品,占很大库存,目前医院药剂科安排一名专职人员负责这个临时库房,这不仅增加了医院的库存管理成本,而且造成国家财产的极大浪费。”常主任说。

积压背后原因众多

常主任和陆主任为记者分析了中日友好医院捐赠药品的积压原因:

1.数量过多

对于某些药品,我们平时用量较少,而捐赠数量较大。我们曾接收了捐赠的10000瓶莪术油注射液,按医院每年1770瓶的常规用量,需要6年才能用完,而该产品在今年10月就到期。鱼腥草注射液、阿奇霉素注射液也都存在这种情况。

2.医院从未使用过

我院对某些药物的疗效、不良反应没有临床经验,不敢贸然使用。医院接受的94个品种中有25个品种至今没有动用,价值为512万元。这些药品大多为新药和中药注射液。如某药厂捐赠的5000支康艾注射液,因本医院不了解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所以一直闲置在库房,此产品的有效期至今年10月。

3.自费药品

医院接受的捐赠药品中有60个品种是自费药品,占总金额的63%。如医院共接收了3个厂家捐献的阿奇霉素12600支,效期分别是3个月~2年,SARS期间一共才用了155支,因为此产品未列入医保目录,在效期2年内根本用不完,目前已有600支过期。

4.医院结束非典任务后收到

2003年6月25日,中日友好医院光荣结束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定点医院”的重任。而在2003年6月26日接受了某药厂捐赠的18000支转移因子口服液,价值110万元。目前这些药品还整齐完好地存放在库房,今年11月到期。

医院面临积压处理尴尬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第十七条中规定“对于不易储存、运输和超过实际需要的受赠财产,受赠人可以变卖,所取得的全部收入,应当用于捐赠目的”。

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3年5月3日出台的《捐赠防治非典型肺炎药品和医疗器械暂行规定》第二条明确了受赠人的范围:“接受药品、医疗器械的受赠人应为省级以上民政部门、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中国红十字总会、中华慈善总会及其各省级以上分支机构。受赠人应当制定分发、使用计划,建立分发记录,并指导、监督使用单位使用,以保证捐赠药品、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第六条明确规定“捐赠的药品、医疗器械不得销售”。

“政策上的不明确,使得医院不知如何处理这些积压的捐赠药品。而且医院的捐赠药品大多来自北京市SARS医疗救治指挥中心,但因SARS医疗救治指挥中心仅是为应对SARS疫情而成立的临时机构,非典结束之后已经解散。现在医院想请示此事都不知该找哪个部门。常主任说:“我们曾想将积压的捐赠药品退还给捐赠企业,让这些药品重新流通到市场,创造经济价值,毕竟企业已投入了人力、物力等生产成本,但药品捐赠企业不接受这种方式。”

就在记者与常主任交流时,医院基建部门来电话要求赶紧腾出这个临时库房,他们要在今年3月底前装修完毕,因为那幢大楼是医院新建的血液净化中心。常主任与陆主任商量说只能找院办想办法。

加强沟通健全法规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国人真可谓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有效的药品捐赠行为在紧急时刻满足了药品需要,但通过非典事件,我们也看到了一些积压过期的捐赠药品导致了资源浪费。这其中隐含了很多问题丞待解决:

1.捐赠者、受赠人、接收者之间加强沟通。

大部分药品捐赠者在捐赠药品时可能未意识到这种行为所涉及问题的复杂性,没能考虑到接收者的实际需要,往往是捐赠者一厢情愿,因而会出现一些无效的捐赠。

世界卫生组织(WHO)《药品捐赠指导原则》(Guidelines For Drug Donations 1999)中指出药品捐赠的核心原则:使接受者最大受益、尊重接受者的愿望和权力、质量上与其它药品无双重标准、捐赠者和接受者之间应有交流。而有效捐赠的关键是满足接受者的实际需要,在捐赠者与受赠者及接受者之间必须有良好的联络与交流。

作为受赠者的“省级以上民政部门、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中国红十字总会、中华慈善总会及其各省级以上分支机构”应该发挥桥梁作用,一方面了解接受者实际需要,掌握实际需要的药品及其数量,将捐赠的药品进行合理分配;另一方面将信息反馈给捐赠者,引导捐赠者进行有效的捐赠。捐赠者不要为宣传企业形象或是为减负而盲目捐赠药品,要了解接收者的需要或者经接收者同意后方可捐赠。接受者要学会拒绝不需要的捐赠,以减少捐赠药品的管理成本及资源浪费。

2.捐赠药品的效期要求应该延长。

《捐赠防治非典型肺炎药品和医疗器械暂行规定》第一条规定“捐赠药品、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有效期限距失效日期必须在6个月以上。”而按照国际惯例药品保存期限至少要在药品保存到期前一年。

捐赠药品的过期不仅是药品的浪费,更为严重的是处理问题。接受者不仅要支付过期药品的处理费用,而且要选择科学合理的处理办法,如果处理不恰当,药品将会转变为废物,污染周边的环境。

为避免捐赠药品过期而带来的浪费,捐赠药品的有效期要求应与国际接轨。

3.完善捐赠药品处理的相关配套政策。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药品捐赠指导原则》,尽快出台我国捐赠药品管理的法规政策。

相关链接1:

世界卫生组织(WHO)《药品捐赠指导原则》

(Guidelines For Drug Donations 1999)

1.核心原则:使接受者最大受益、尊重接受者的愿望和权力、质量上与其它药品无双重标准、捐赠者和接受者之间应有交流;

2.药品的选择:所有捐赠的药品必须是接受国家或地区急需用药,与其疾病模式相关。接受者未表同意不得捐赠药品;所有捐赠药品或其同类药品应在接受国家被批准使用并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或在WHO基本药物目录中,除非接受者另有特别需要;

3.质量保证和保存期限:所有捐赠药品应有可靠的来源,且同时符合捐赠国和接受国的药品质量标准。可使用“WHO国际商业流通药品质量认证方案”(WHO Certification Scheme on the Quality of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Moving in International Commerce)。所有捐赠药品在到达接受国后保存期限至少要在药品保存到期前一年。若该药的保存期不到两年,其期限可放宽至效期的三分之一以上;

4.外观、包装和标签:所有药品都应有标签,要使用接受国医学专家易懂的语言;每一个包装的标签上至少要包含国际非专利药名(INN)或药品通用名,批号,剂型,浓度,生产厂商,每个包装的装量,储存条件和有效期。

相关链接2:

《捐赠防治非典型肺炎药品和医疗器械暂行规定》部分内容:

1.捐赠药品有效期限距失效日期必须在6个月以上。捐赠境内生产的药品,必须是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生产、获得批准文号并且符合质量标准的药品;

2.捐赠境外生产的药品,应属我国药品标准收载或我国已批准注册的品种,以及国际上通用药典收载、在生产国合法生产并符合质量标准的品种;

3.受赠人对受赠药品应建立严格的质量验收制度。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或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核准,对受赠药品进行质量验收合格的,由受赠人在包装上加贴“捐赠品已查验”的标签后,方可分发。捐赠的药品的数量与实际分发的数量必须一致;

4.捐赠的药品有假冒伪劣、过期失效及其他违反《药品管理法》规定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处罚上限从重从快查处。

上一篇:双龙方与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心导管移植 下一篇:医药企业:警惕并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