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研究中与Scratch的邂逅

时间:2022-08-10 09:50:14

开源研究中与Scratch的邂逅

2008年暑期,在工作的第十个年头里,我猛然间发现,在与其他学科轰轰烈烈的整合中,各学科都在汲取信息化带来的新鲜血液,通过课改不断深化,进入了学科建设的一个新阶段,而信息技术学科却逐渐失去自己的学科地位,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教师成为技术人员,服务学校的信息化发展,学科建设堪忧。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质量?寻找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平台是我一直的梦想。

直到2008年8月,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把Moodle“送”到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我有幸参加了Moodle的培训学习,并进行了开源平台Moodle的安装调试,通过学校信息教室搭建实验平台,利用信息技术课堂进行摸索研究。在寻求稳定的Moodle支持系统中,我花了半年时间学习Linux服务器的使用以及LAMP服务搭建。为方便Moodle的推广与发展,我在2009年6月了第一张开源项目光盘《基于Ubuntu系统的Moodle平台恢复光盘》。

在研究服务器时,我发现Linux桌面已经相当成熟,特别是LIVECD功能,可以很方便地体验与安装。我最终选择了Ubuntu,因为他们要为全人类开发免费的操作系统,并且鼓励用户使用、改进并传播自由和开源软件,其理念精髓又与我校“海纳百川,和衷共济”的办学理念相符。Linux系统下的应用软件完全可以加入到现行的教学内容中来。2010年,我在校长的大力支持下,开始了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推广开源项目的实验,该实验被Ubuntu官方置顶,并将我校的研究做成宣传资料发放。2010年9月,全市及至全国第一间真正意义上的Windows和Ubuntu双系统多媒体教室建设完成。为了让学生不仅在学校能学习开源项目,回家也能体验开源项目。我参考Edubuntu和EZGO等系统,开始开发适合小学生使用的Ubuntu系统,并成光盘版和U盘版,以方便学生在家的开源体验。Scratch也有Linux版本,作为一款优秀的Linux平台下的开源软件,自然也进入了我的视野。

2010年9月,我在五年级中开始了Scratch的教学研究活动,经过一年的教研后,我们把六年级的Flash课程改为开源软件Scratch的教学实验,效果明显。经过两年的实践,已初步形成开源软件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在第十届NOC活动中,我校学生获得了小学程序设计比赛第一名的好成绩。2012年6月,在全区信息技术教师新课程培训上,我做了《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学习,解读模块四程序与算法》开源软件Scratch专题讲座。2012年8月初,我为重庆市小学信息技术主编团队汇报Scratch的教学实验情况,学科平台对信息技术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需要提示的一点是,Scratch作为一个开源软件,其原始代码是公开的,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改造并生成自己喜欢的版本,如BYOB,增添了迭代、子函数的功能,对复杂逻辑的表达也更容易理解,值得Scratch的教学研究者关注。目前这个版本已经由我完成了初步汉化。我们正在尝试开发基于开源系统和软件的同步教材,让学生可以通过课外活动、兴趣班选修等方式,全方位体验信息技术学科内在的美,让学生明白信息技术学科的真谛是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只会使用某种软件。所以,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方式方法上也要着力改革,改变以前的教师教步骤、学生照着操作的传统方式,逐步建立以学科平台为载体的,基于项目的自主研究学习。信息技术教师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探究。

最后,推而广之,从开源系统和开源软件群对学校信息技术解决方案的角度,通过开源教学平台LearnSite完全可以搭建完备的信息技术教学管理平台,并建立完整的开源教学模式,从管理平台到具体应用,如FTP服务器、视频直播服务器、数码相片管理系统、内部办公平台等,这些开源项目为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了更丰富的选择方案。开源项目的广泛应用,能让学校在发展网络教学、网络教研等教学改革的道路上减少盲目的经费投入,造成不必要的教学资源流失。教育如果不能紧跟时代的发展,必将影响自身的发展。随着开源的呼声越来越高,以安卓为首的开源项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让手机行列重新洗牌,各种各样的开源嵌入式系统就在我们身边,如智能电视、洗衣机等,连Scratch也有安卓版了——Catroid。

上一篇:在创作和快乐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下一篇:提高机械基础教学效果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