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职食品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构

时间:2022-08-10 09:36:52

刍议高职食品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构

摘要:以餐饮食品安全专业为例,结合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对创业教育体系建构中涉及到的课程建设、平台搭建等环节进行思考,明确高职食品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创新素质 创业教育 学生项目工作室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简称“我校”下同)实行“2+1”的教学模式,本文以我校的餐饮食品安全专业为研究对象,对创业教育体系建构中涉及到的课程建设、平台搭建等环节进行思考。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新创业教育”指的是在教育活动中融合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和学生专业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注重教育实践环节,通过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锻炼形成自身意象,提升学生的事业心与创新精神,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形成创新创业行为。

高职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既能满足自身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竞争力,呈现双赢的局面。

二、高职食品专业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

目前,国家正积极建设创新型国家,这需要大量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高职院校必须意识到在人才培养中引入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和教学模式,对培养创新人才,拓宽毕业生未来的发展道路等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对缓解高职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推动国家经济建设起到的重要作用。

我校餐饮食品安全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在餐饮行业从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餐饮服务企业经营管理、营养指导与配餐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就业岗位主要有:餐饮服务企业原料验收与采购、营养配餐和健康顾问、基础等。通过调查发现,该专业学生前三个月的离职离岗率比其他食品专业的学生高出15%左右,对专业的满意度不高,存在比较明显和狭隘的认知,整体评价是负导向。例如,在实习岗位的选择上,学生有一步到位的思想,存在盲目攀比、好高骛远的现象。有部分同学不能接受企业的一线生产操作工作,认为这些岗位工作比较机械枯燥,工作待遇不高,缺乏发展空间,导致这部分学生对专业兴趣不大,毕业后不愿意从事相关专业工作。也有部分学生想自主创业,但苦于没有接受相关创业教育,致使创业梦想难以成功。

高职学生虽能逐渐认可高等教育大众化下沉带来的就业期望值降低,在实习过程中表现的更加理性和务实,但仍然会表现出常见的从众行为,自我能力夸大/否定,人职不匹配等现象,学生个人的感性因素容易占主体,缺乏正确的自我定位。在专业内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能帮助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实践机会,以充分挖掘学生潜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实现自身价值和人的全面发展。

三、高职食品专业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措施

(一)专业技能教育要注重实用为先

高职院校培养的高级技能型人才,需要学生能具体掌握某个特定岗位的实际操作,对相关的理论知识和背景没有过多的要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做好实践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学生动手去操作、感悟。

本着“做中学,学中优”的培养思路,结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我校充分利用学生食堂作为专业课建设和实施的重要基础环节和场地。目前,我校共有4个学生食堂,承担全院一万多人的日常饮食。通过与食堂承包人的协商,在校领导的帮助下,该专业的学生以3至5人为一组,每周二和周四分批次去检查食堂的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内容基本涵盖了从食材采购到食材烹饪以及各类调料的管理工作。学生需定期撰写工作总结,向食堂提出合理改进建议,每个学期结束时,食堂的工作人员也会对学生作出评价,该评价将作为学生社会见习成绩的重要指标,也是评选“优秀学生”等多项荣誉的必要参考。

以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能力(餐饮食品安全管理员、营养配餐员/公共营养师、厨政管理师)为主要的理论知识教授导向,在课程内容上尽量优化组合选择实用性强、通用性广的理论课程。将知识点揉碎渗透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从小、细的环节出发改革教学内容。我校外聘了3位在餐饮企业工作并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教授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控制与管理、餐饮企业管理实务、食品原料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现代厨房管理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并担任相关实训项目的负责人。掌握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相关行业的管理运营流程有比较熟练的了解,会促进学生选择和食品餐饮相关的领域实现自身的创业梦想,学生的初次创业如果选择自己熟悉的领域,可以大大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和存活率。

(二)人文素质教育需重视创新素质的培育

食品行业是完全竞争市场,产品的同质化程度高,竞争激烈。企业雇主更看中员工的综合素质和持续学习、发展的能力。相同专业背景的学生要想从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扎实的职业技能基础和良好的创新素质是同等重要的。

创新素质主要体现在打破思维的定势和传统逻辑性,求新求异,是个人职业核心能力的一个组成,是在职业生涯中可迁移、可携带,能适应岗位的不断变换,是伴随人终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学校的人文教育应把握两个重点:学生主体和活动导向。在知识教学方面开发了《职业发展与创新》的课程,该课程注重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教学过程,包含了自主学习、与人合作、解决问题、创新思维等几个模块,将发散性思维训练、奥斯本检核表法、和田十二法、思维导图等创新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具体技法分散嵌入具体的教学内容中,采取项目教学、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学载体,通过调查、讨论、互动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训练学生自主探究、分析推理、交流表达、解决问题的能力。

借助“第二课堂”的活动导向特征,利用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拓展核心能力的隐性教育效用。创造不同专业相互交流、融汇的环境,形成师生之间自由平等讨论的氛围,给学生以更多的自由空间和时间,形成民主宽松的管理氛围。鼓励学生以团队为单位,多参加“三下乡”、志愿者活动、勤工助学等活动,加速学生的社会化进程,使就业准备更具有针对性。创新素质不是一种技术,不是一门或几门课就能完成的显性教育,是贯穿整个教育活动具有渗透性的教育内容。

(三)创业教育的平台搭建要虚实结合和多元化

创业教育与创新素质是密不可分的,因而创业教育也是一种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主要包含两个维度的内容,即培养受教育者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教育。创业教育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应该是一种通识教育。只是对少数具有强烈创业意向的学生而言,才是职业教育,可以进行持续强化。

创业能力教育是进行创办企业或事业的规划、活动、过程的教育。学校应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相应的正规课程,要以课堂教学的形式向学生传递系统理论知识,或是进行案例讨论。目前,我校已经将SIYB创业课程作为该专业的选修课,聘请广州市天河区职业指导中心的教师教授学生在新企业创立、管理过程中各类显性知识,核心是教授识别和把握机会、承担风险、迅速整合资源等方面的隐性知识。

非正规课程,主要是指在校园内里构建的创业教育支撑平台。利用校内实训生产基地,穿行创业模拟实训,提高创业能力。例如,该专业学生的实训周会模拟企业的生产工艺制造一定量的果汁、面包、豆浆等食品,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鼓励学生以此为基础,在营销策划,品牌创立,改进生产工艺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模拟商业活动,培养学生创业的意识和精神,同时具有企业家的思维方式。

我校的二级学院食品学院创立了“学生项目工作室”。该工作室以食品专业在校学生为主体,吸收部分实习和就业学生为补充,通过建立数据库将有创业意愿且专业基础比较优秀的学生的信息记录保存,由二级学院的创业指导教师负责管理和协调,专业教师可以从数据库中挑选合适的学生参与到个人的项目中。专业教师的项目来源和研究方向都比较多元化,也更加专业化,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的项目课题,可以对本专业的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方面都有明显的提升。数据库也会登记显示二级学院专业老师的研究特长和带队学生的获奖等情况,学生可以咨询比较合适的教师,寻求解决专业知识或是创业指导方面的帮助。

吸收一些实习和就业的学生参与到工作室中,一方面,做到关注毕业生的个人发展,了解学生的创业过程,通过反馈来增加案例教学,丰富课程内容。另一方面,已经参加工作的学生,在技能发展和知识运用方面更加全面,对社会中创业机会的感受也跟贴近学生的实际,也愿意在遇到问题时回学院进行咨询和寻求帮助,激发和引起校内外学生的互动,进一步促进创业行为的实践。

创业意识教育,通常是指事业心、进取心、探索精神、冒险精神等创业心理品质的教育。创业品质方面的教育比较隐性,需要借助显性的平台来锻炼学生的心性。学生创业想法有多而杂的特点,建立大学生自由市场或是学生创业活动中心,学生自由选择项目、实践经营创意,在自由讨论、交流和实践的氛围中逐步提高创业意识和品质。

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生化技能大赛等形式的创业模拟大赛,依然是锻炼学生创业心理品质不可或缺的途径之一。通过参加比赛,学生要完备的考虑从创意产生到产品载体选择再到经营营销活动等一系列比较具体的模拟商业活动,学生能够在较为真实的市场环境中运用相关创业知识,评估相关企业创意,实际践行创业理念。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和操作型人才,与创新创业教育有许多共通之处。构建具有高职特色并实现创业实践活动与专业教学有效衔接的全方位和全过程创业的教育体系,已经成为高职创业教育首要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涛.高职人才的职业核心能力构建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5):77-79.

[2]韩善仓.高职食品类专业创业教育融合生态文明的探索[J].高教高职研究,2009,(10):237-239.

[3]魏强华.高职食品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探讨[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9):44-47.

[4]张广芝.校企合作框架下高职食品类学生就业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3,(7):93-95.

基金项目:

1.广东省高职教育创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13年教学改革项目(CYQN2013016)研究成果之一。

2.广东省教育厅教改项目(编号:20130201044)。

上一篇:工程管理专业实施实践教学环节的思考 下一篇:审美能力在师德建设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