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关于绿色建筑设计的若干问题

时间:2022-08-10 08:54:09

试论关于绿色建筑设计的若干问题

摘要:本文从绿色建筑的概述出发,分析了发达国家绿色建筑设计的策略,针对目前我国绿色建筑设计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了加强绿色建筑设计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牺牲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为代价的传统建筑逐渐被淘汰,随之而来的是绿色建筑。随着建筑数量规模迅速增长,消耗的资源也是日趋增长,每年新建约20亿m2建筑,建筑终端能耗已达到社会总能耗的30%~40%。资源节约、生态友好的绿色建筑是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一、绿色建筑的概述

关于绿色建筑的涵义,不同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做出过不同解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威尔夫妇在其所著的《绿色建筑--为可持续发展而设计》一书中提出的关于绿色建筑的六个原则:节约能源、结合气候、材料循环利用、尊重用户、尊重环境和整体设计观。威尔夫妇指出,绿色设计对于建筑本身来说并不是很新的思维途径,但真正让我们感到新奇的是如何将绿色方式作为一个整体运用到建筑设计中去,建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我国2006年颁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中对绿色建筑的明确定义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是不同于以往的传统建筑的,他坚持的设计理念是不破坏环境,以保护自然环境为前提进行建筑设计,追求建筑和自然的和谐发展,争取实现建筑、利润和环境的利益诉求一致;他还强调充分利用废弃的资源,把原本是垃圾的东西变成可再次利用的资源,做到变废为宝;这些设计的最终目的还是要满足建筑使用者的需求,能够提高人们的居住环境和质量。绿色建筑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越来越受欢迎,越来越有市场[1]。

二、发达国家绿色建筑设计策略的分析

早期绿色建筑的发展注重运用技术来实现节能,大致分为“软技术”与“硬技术”两种设计策略。前者强调适用性技术的运用和对传统地方化建造经验的借鉴,如舒马赫提出的“中间技术”,其特点表现为:价格低廉,人人可以享用,适合于小规模应用,且适应人类的创造需要;后者则更突出用技术革新带动建筑效率的提高,如富勒提出的“少费多用”思想,即力争使用较少的原材料、能量和时间。通过技术的发展和设计者的创造性劳动,创造出高效利用能量和物质材料的建筑。

现在的绿色建筑研究已经不同于从前,技术性和社会性逐渐增强,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绿色建筑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使用新材料和新设备进行施工,而且技术的研究工作也在不断进步,在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施工效率上都有很大的帮助,实现了技术和绿色建筑的完美结合;此外,绿色建筑的设计工作也更加注重社会性,不再仅仅停留在建筑本身,越来越重视建筑和人和社会的关系,将社区文化融入到建筑的设计中,坚持建筑是为人服务的准则,这样最终才能实现建筑为居住着服务的宗旨。

三、目前我国绿色建筑设计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1、城市规划设计不够完善

城市规划设计,宏观的控制城市的布局,在任何城市的发展过程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建筑设计的首要难点,同时也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难点之一。做好城市规划工作,一方面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施工中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资源的损耗,有效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建筑物的节能环保质量和效果。但是目前,我国城市规划设计工作并不理想,城市规划缺乏整体性和前瞻性,例如不少城市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忽视了城区主干道未来交通需求的增加,致使道路两旁的建筑物往往在建成后十几年就因道路拓宽而拆除,造成了大量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资源的损耗,更是对区域环境造成严重影响[2]。

2、建设及推广绿色建筑的手段匮乏

近年来,我国的绿色建筑建设仅靠官方建筑来表率,宣传也仅限于那些公用建筑,而对于民用建筑的关注和宣传都很少。有部分官员,特别是一些地方官员和房地产开发商,当他们在实施绿色建筑面临困难和问题时,不是从长远的角度出发,而是从局部利益和短期行为出发,采取消极拖延态度。而这些官员和企业在绿色建筑发展中是占主导的,这就导致了我国绿色建筑建造的起步阶段困难重重。在当下和今后一段时间,建筑节能的发展主要依靠政府通过立法的激励和推动。因为如果政府不采取政策法律上的强制手段,势必会使绿色节能建筑在我国的发展速度呈缓慢状态。

3、建筑设计未达到科学合理

建筑设计是绿色设计规划中的另一难点,建筑设计是一项涉及多方面内容的综合性设计,做好建筑设计工作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建筑物的节能优化效果,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年限。目前,我国部分建筑设计师几乎完全抛弃了传统建筑的绿色设计部分,不能科学合理的继承和发展。甚至有设计师无视当地的实际情况,完全照搬其他建筑的设计理念,或者是根据个人喜好进行设计,例如临街建筑大量玻璃幕墙,这不仅造成大量的建筑能源的损耗,还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城市的光污染和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加剧了城市的热岛效应。还有忽视了建筑物朝向和太阳辐射热的现象也大有存在,大大降低了建筑的遮阳效果,加大了建筑的冷负荷。除此之外,还有部分设计师忽视了现场调研的重要性,没有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特殊情况,增加了施工过程中意外事故的发生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程建设的进度,加大了工程建设的施工成本。

四、加强绿色建筑设计的有效措施

1、加强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

1.1 总平面设计

总平面的设计要保护生态完整和生物多样;体现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的关心和尊重,表现在保持当地文脉、保护历史人文景观、重视建筑场地对地形、地势的利用;尽量减少现场的热岛效应;尽量减少现场因暴雨引起的水土流失;尽量减少使用自来水进行浇灌;绿化面积满足要求,局部环境内能保持水土、降低污染、隔绝噪音的设计。

1.2 建筑平面设计

合理的朝向设计能使建筑物从阳光中获得大量的能量,住宅往往需要平行布置,并朝向南面,同时彼此之间留出足够的间距保证冬季有充足的阳光。建筑物的体形系数(建筑物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直接影响建筑物能耗的大小,体形系数越大,建筑物耗能越大。在同体积时分散的布局模式要比集中布局模式大,故应首选高层与中高层建筑。具体设计时应减少建筑外墙面积,合理的控制层高。建筑层高确定时,对于一定的建筑面积,都有与之相适宜的最佳节能楼层数。同时应尽量减少楼层凸凹变化,采用规则的平面形式。合理的建筑布局可以充分利用现场资源来减少建筑能耗以及改善室内环境,详细划分建筑内实用功能区,使得不需要窗户的分区尽量设置在北面。有相似功能的区域设置在同一功能区[3]。

1.3 建筑节能设计

建筑节能设计应体现对能源的节约,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光热、光电、采暖系统等)、风能等,加大智能化设计,广泛利用电子信息技术,要有预见性的研究建筑与社会发展互动关系,做到近期规划与长远发展结合,为将来的扩建和节能发展留足余地。按照标准进行热工节能设计和建筑节能设计的综合评价,应采用高效保温隔热外墙和屋面体系,选用高效门窗、幕墙系统和高性能玻璃,以实现建筑高效与节能。外墙设计要满足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要求,减少对电气设备的依赖,设计时采用明厅、明卧、明卫、明厨设计。我国建筑节能制定两个阶段的目标:第一阶段到2010年要达到50%的节能率、第二阶段到2020年要达到65%的节能率。北京《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1/891-2012)于2013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北京是国内第一个节能75%的地方标准。

1.4 水资源的利用

雨水的收集与污水处理的回收利用是建筑节水的有效措施,收集的雨水可用于浇灌、景观水景等改善建筑生态环境。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和雨水收集利用及灌溉技术的应用,使水资源利用最大化。

2、加强绿色生态城区建设,规模化发展绿色建筑

国内城市新区的建设应按照绿色、生态、低碳理念进行规划设计,充分体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要求,集中连片发展绿色建筑。根据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建设水平、绿色建筑建设规模、评价等级、能力建设情况等因素综合核定。对规划建设水平高、建设规模大、能力建设突出的绿色生态城区、规模化发展绿色建筑。

3、建立绿色建筑标准规范及评价标识体系,引导绿色建筑健康发展

完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制(修)订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管理及相关产品标准、规程。加快制定适合不同气候区、不同建筑类型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加强绿色建筑评价能力建设。培育专门的绿色建筑评价机构,负责相关设计咨询、产品部品检测、单体建筑第三方评价、区域规划等,引导绿色建筑健康发展。

4、强化绿色建筑规划设计

因地制宜,强化绿色规划设计,做好绿色规划设计工作是解决绿色建筑设计难点的关键。建筑物的质量和使用年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从本城市的实际出发,既要吸取传统建筑的绿色成分,也要加大研究开发力度不断创新,设计出新颖的绿色成分。用长远的眼光来规划设计绿色建筑,尽可能的避免不必要的拆除和重建工作。成套小区规划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将楼间距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便于房屋的采光;街区主轴线尽可能与当地主导风向平行或保持夹角最小,充分利用大自然的穿堂风,保持房屋通风;在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合理控制建筑体形系数并提高房屋维护结构的热性能,开发和推广新型低成本的这样设备,如窗户采用中空玻璃式,以调节外遮阳技术,在玻璃夹层中间设置可调节的遮阳设备,一方面可以减少夏季通过外窗和玻璃幕墙的太阳辐射,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冬季太阳的辐射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的进程中,如何在城市化进程中大力推行绿色建筑,实现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是当前面临的重大挑战。因此,需要不断借鉴国外先进的设计技术和实际设计经验,取其精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应用于绿色建筑的建设中,突出绿色建筑的特点,进行多元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秦效红.试论绿色建筑设计中的若干问题[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20):59.

[2]陈文秀.分析城市绿色建筑规划设计中的若干问题[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22):58.

[3]岳伟.绿色建筑设计以及建筑设计中的人文关怀[J].现代装饰(理论),2011(10):81.

上一篇:试论如何对天然气管道进行维护 下一篇:市政建设和市政管理之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