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8-10 05:18:06

关于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几点思考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经济发展迅速,然而,目前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落后,不能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需求,会计核算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导致了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不准确。本文探讨了目前事业单位会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 改革 问题 对策

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是为了监督和规范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济业务,在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实行了很多年,并且在进行不断地革新和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变,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事业单位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拥有科学、合理的会计制度。

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问题探析

1、会计核算的基础不足

1997年制定实施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以及《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我国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采用的方式是收付实现制。这种制度与现金的流动量密切联系,从表面上来看,它反映了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但深究会发现,它忽视了经济业务的实质,这与现代会计中要求的“实质重于形式”正好背道而驰。

在资产价值的计量上,它脱离了资产的真实价值,造成了计量不准确。例如,单位的固定资产、金融资产和应收账款等资产项目,由于这些项目不适用公允价值计量,也不考虑折旧或减值等,对于有可能出现的坏账没有进行过科学的估计。特别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价值计量方面,随着时间的增长,原值和净值之间的差额会越来越大,甚至有的资产失去了使用价值,但是这些资产的价值一直是按照原值记录在账目上,这样就促使了资产的账面价值虚增,造成事业单位的物质基础浮夸,最终在财务报告上显示的资产状况并不是实际的资产价值和规模。

在负债处理方面,有的事业单位为了生存发展,举借了许多债务,按照收付实现制度的规定,这些债务只有用现金进行实际偿还时,才能够确认支出,不能在恰当会计期间确认负债。

2、科目设置不全面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越来越复杂,许多经济业务核算还没有涉及到,例如,持有金融资产,正在实施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还没有金融资产这个科目;在对外的投资核算方面,制度里只是规定了成本法,却没有考虑到投资核算也应该用权益法核算;在所有者的权益核算上,用来核算投资者收入权益的一个类似实际收入资本或者股本的科目是根本不存在的;固定资产构建方面,基建会计和财务会计一直就是两张皮的核算,缺少一个在建工程科目。还有的就是像折旧、资产的减值、或者有负债等等,因为会计科目的设置不全面,这给会计的核算工作带来了诸多麻烦。为了满足现代财务工作的核算需要,在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需要增设许多科目。

3、会计理论不全面

我国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主要适用于国有事业单位,很显然,这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经济的发展状况,民办或者非国有性质的事业单位正在慢慢发展起来,运用这套会计理论,使他们不能进行全面地会计核算。另外,会计要素不全面,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里的会计要素和企业里面的会计要素有很大差别,更准确的说,就是企业里面的会计要素比事业单位更加全面。例如:企业中会计要素里面的利润在事业单位里可以找到和它相对应的内容,但是这部分内容是不属于事业单位会计要素的组成部分。

二、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对策探究

1、把权责发生制引用到会计核算上

纵观其他国家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成果,很多国家推行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国事业单位在引进权责发生制时,不要进行狂飙突进,而应该采取温和的推进政策。

根据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发展的实际情况,原有的收付实现制反映出来的会计资料信息主观性太强,而且比较片面,它已经不能适应这种以绩效为导向的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需要。另外,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有很大一部分是国家的财政拨款,这反映了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因此也不能把收付实现制全盘否定,应该把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结合起来,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准确反映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状况,而且降低了操作难度。

2、把基建会计的核算并入到事业单位会计之中

事业单位作为独立会计主体,把全部的资金运转进行完整核算是很必要的,事业单位中的事业活动资金、经营活动资金、投资基金以及基建资金等,都应该纳入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中。在笔者看来,我们首先要设立核算基建资金来源的一级会计科目“基建拨款收入”,然后增加核算基建资金运用的一级会计科目:“基建工程”或者是“在建工程”,由此核算出项目在建过程中支出的原料费、人工费、设备费等费用。

3、完善会计报告体系

当前事业单位的活动越来越复杂,资金来源越来越广泛,事业单位不只是对财政承担受托责任,还对其他外来资金提供者承担受托责任。为了准确地反映会计信息,依笔者看来,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可以分为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预算收支表、基建投资表四种报表。每一种报表项目的设计必须和财政部门的决算项目一致,从此把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形成一个完整地体系,更好地为报表使用者服务。

三、结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推进,事业单位只有不断进行会计改革,才能使会计核算满足事业单位的需要,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另外,会计制度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会计人员的革新。总之,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革新有进步,也有不足,这要求我们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发现,慢慢地完善,更好地为事业单位服务。

参考文献:

[1]安为光.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初探[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12

[2]张晶晶.对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商界,2012;6

[3]王龙英.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若干思考[J].管理观察,2012;9

[4]王守贤.对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几点思考[J].财经界,2012;2

上一篇:沙和尚的包袱 下一篇:应收账款融资的会计处理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