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中国传统写实人物画的造型手段

时间:2022-08-10 05:04:38

试析中国传统写实人物画的造型手段

[摘 要]以线造形是中国绘画主要的形式语言,是富于中国文化精神和民族特色的表达方式。它不仅仅是为了描绘自然对象本身结构,而且又是表现画家风格个性的表达方式,它是蕴含着极为丰富内涵的造型语言。本文通过线在传统写实人物画中的重要地位及发展变化、线的表现方法及线的装饰性三个方面解析“线”是中国画的根本所在,是中国画造型的主要手段。

[关键词]写实人物画 造型 线描 十八描

写实人物画是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的主流,由于对素描、油画等西方绘画技法的学习,在造型设色及反映现实生活等方面与传统中国写实人物画相比有了很大的突破,但同时也出现一种倾向即侧重直观的模拟自然物象,刻意求形似、求全求细,以致失去匠心意趣、失去神韵,甚至存在照搬西方绘画造型与风格的现象。

以线造形是中国绘画主要的形式语言,是富于中国文化精神和民族特色的表达方式。传统写实人物画的“吐丝描”、“铁线描”、“莼菜描”、“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等线法及后来出现的线条的“十八描”法,是传统写实人物画在长期实践中提炼、概括、净化创造出来的线条形式美的程式化艺术,也是传统绘画艺术重要的造型手段及历史成就。

一、 线在传统写实人物画中的重要地位及发展变化

线,在中国画中具有双重身份,既要用于勾勒艺术形象,又要表现自身的美感。唐代是中国画线条真正获得了独特性格的时期,立于这个笔法高峰之巅的吴道子,以其丰富多变、动感强烈的墨线,使客观事物的内在生命,极大地揭示、再现于画面。

艺术家的技艺,集中地表现在以线条“转译”对象的神采、特征方面。将传神的追求,归于用笔,这种中国人物画的写实原则,在唐代已经确立。吴道子代表了中国传统人物画的最高成就,他所创立的“吴家样”,成为影响深远的人物画图式,其艺术的精华在于线条的运用。

人物画以线条为造型的主要手段,唐代勾画衣纹的线条,丰富多彩,各极其致。阎立本用的是浑健坚实的铁线描;吴道子用的是圆转飘举的“莼菜条”;张萱、周的笔线细劲匀整,流动多姿,典雅含蓄,“可与顾、陆争衡”;孙位“宗顾恺之、曹不兴行龙之笔”,而却笔势凝重,略带方折,具有自己的个性。唐代人物画家在笔法上的创造,大大提高了中国人物画的形式美的价值,为百代师法。

五代及宋,人们对人物画的基本要求并未发生变化,仍以传神为最高标准,以富于表现力的线条为造型手段。

宋代李公麟与唐吴道子一样,在绘画上是个多面手,但人物画是他用工最勤、也是成绩最突出的方面。

在人物画上,无论各色人等,皆能神态气貌生动传神,是李公麟人物画的成功之处。同时,李公麟放弃设色,纯以线条为造型手段,这应是在中国画的人物画传统中的一种顺理成章的选择。

唐代以后,人物画家中也有以笔力见长的,如南宋画院画家梁楷在精妙画风之外,也有所谓“减笔”画,“描写飘逸”,“笔势遒劲”。但这些画家多不能融入时代主流,性格益怪异,所作也受影响。最为典型的如梁楷的《泼墨仙人》,全以粗阔的笔势和水墨渲染为之。他们力图改变唐人的人物画传统,但终未形成大的影响。由此也足见中国人物画传统的力量。

但宋代以后,对于如何以笔墨写神,却少有高明的创见。在山水、花鸟技法不断丰富提高的时候,人物画不免显得衰落了。

明清时期,许多文人画家力图在人物画上有所创造,为衰落的人物画带来了一些亮色。最具代表性的画家如明末陈洪绶、清代任颐。

陈洪绶的画风格俊俏,简洁质朴,画线多转折挫顿,“森森然折铁纹”,具有浓厚的“金石味”。晚年用笔深厚独到能根据内容的需要而决定描线的形式,有时也画出游丝袅袅、圆润流利的墨线,于细劲中见雄健。他重视人物形象的提炼,为了突出人物性格,往往在造型上作夸张处理。

陈洪绶、任颐的人物画的成功之处在于能将雄强的气势与严谨的法度相结合。他们的线条刚劲而清晰、明确,能准确的传达人物的神韵。他们的艺术成就,推动了近代中国人物画的创作。

二、线的表现方法

古代画论把描写人物衣褶不同的画法,总结为“十八描”,是根据线的外形作出的归纳和总结。在“十八描”中,后人又根据线形总结出三大类,即“高古游丝描”、“柳叶描”、“减笔描”。其中,“高古游丝描”行笔慢,压力匀,中锋用笔,线条变化小,其代表画家为东晋的顾恺之,代表作品有《女使藏图》、《洛神赋图》、《列女传图卷》。 “柳叶描”中锋用笔,行笔稍快,压力不一,线条变化多,其代表画家为唐朝的吴道子。代表作品中,更注重线条在运笔中快慢、轻重、转折中的力量变化。 “减笔描 ”用笔侧锋,行笔快线条变化很大,压力多集中在线的一端。其代表画家为南宋的梁楷,他的线描原受李公麟晚期减笔人物的影响,后又学李唐的粗犷厚重的粗线条,进而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大笔墨法。他的线条概括简练,自出新意,为减笔水墨人物画技法开创了先河。同时,因线的变化有刚柔、粗细、曲直、长短,或燥、湿、浓、淡,或是流畅、转折,所以,不同形态的线,表现不同的人物形象,能创造出不同的特有的艺术魅力,给人以不同的艺术感受。其例不乏:唐代的仕女图,如《簪花花仕女图》(作者周)由于表现对象为女性取材于宫廷贵妃的华丽奢艳的生活;作者在线的运用上,采取了纤细秀丽的细线条,有种婀娜飘逸之美,将唐代宫廷仕女的浓丽丰腆之体、雍容华贵之态表现得淋漓尽致。面部用线,寥寥数笔,即将宫中贵妇那种奢华安逸却又冷漠空虚的神态尽呈眼底。这说明了中国人物画中的线,不仅在造型上能达到形象准确,富于变化,而且在神韵上也能达到出神人化、生动感人的境地。

三、线的装饰性

线的装饰性主要表现在线条的排列组合,如线条的反复、连续、节奏、韵律、均衡、排列等。线的装饰性能否充分发挥,主要取决于褶纹的结构组织的处理。衣纹结构组织的疏密、线的长短、横坚、粗细、曲直、急缓、浓淡等的对比处理,使其有机地统一在一个画面,以造成强弱、虚实、轻重的旋律变化,尤其是有意识地强调某种结构感觉,即在作画中运用了装饰手法。

《八十七神仙卷》为宋代的壁画,表现人物众多,场面宏观。从左到右,分为三段。整个画面浩浩荡荡、气势恢宏,人物众多而不杂乱,既整齐划一,又错落有致,前后呼应,左顾右盼,既统一又不单调。乐队人物在服装方面变化不大,衣袖、裙褶、披肩、飘带一般都是长线来表现,虽没有什么纹样装饰,但作者运用了长垂、均匀的“高古游丝描”,线条秀雅飘逸,自由舒展、飘飘欲动,人物服装的长袖、长裙及头上身上的饰带都仿佛在迎风飞舞,使人感到整个乐队在吹奏中缓缓地移动,整个效果精致而不嫌繁琐,富丽而兼有清秀,静中有动,动中藏静;特有的富有音乐般的节奏感和韵律感给人一种装饰美的艺术享受。另外,人物细部的线条刻画,同样富有装饰趣味。如:发式的排列线,生动感人;手脚的短线与四肢体态的长线;装饰物的复杂的图案线与形体的简练的主干线,造成和谐中的对比,简与繁、动与静、曲与直、长与短等,通过夸张提炼的装饰手法统一在总体造型的主旋律之中。由此可见,工笔人物画中的装饰美的形成,也是线之魅力之所在。

勾勒是工笔画的基本程式,线是中国工笔画家造型的主要手段。而现代工笔画家在工笔画创作中,有意地淡化用线,抑制线在造型方面的表现性,而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块面关系、结构凹凸变化的描绘,通过丰富的层次去体现物象的体积与空间。在线的处理上,有极少数的新现代重彩画弱化线条甚至无线条。这无疑是一误区。丢下线的表现形式,我认为它就不属于中国画范畴。因为中国画有一套独特、高深而且行之有效的用笔之道即“线”。我们只有通过对中国画传统的深入理解和把握,才能在当代的绘画艺术实践中进行有价值的构建。

参考文献

《唐五代画论》(何志明 潘运告编著 )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

上一篇:巴赫二部创意曲第六首的乐谱版本比较及结构分... 下一篇:形式美法则及其在绘画作品中的运用